词条 | 中山大学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 |
释义 | 中山大学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有传统戏曲、口传文艺与民俗、非物质遗产保护对策三个研究方向。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4人,其中教授9人;兼职研究人员12人,其中教授11人。 中山大学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为康保成教授,主要学术带头人有黄天骥、叶春生、康保成、欧阳光、高小康等教授。 上世纪50年代,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家王季思、董每戡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为本中心传统戏曲方向奠定了基础。80年代初,古代戏曲研究室成立,王季思为研究室主任。1998年,古代戏曲研究室升格为研究所。长期以来,该方向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研究骨干,其研究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上世纪20年代,著名学者顾颉刚、钟敬文等在中山大学倡导并施行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研究。2000年,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成立,钟敬文先生的研究生叶春生教授为主任。民俗研究中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2002年12月,经过整合,由古代戏曲研究所、民俗研究中心和文体学研究中心组成的“中山大学古代戏曲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所”挂牌,并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重点研究基地,同年12月获得批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