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 国家药典委员会 (编者)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精装: 126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6748643 条形码: 9787506748643 产品尺寸及重量: 30 x 22.2 x 4.8 cm ; 2.1 Kg 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0年版)》以下简称《临床用药须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配套丛书之一。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的编写属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本卷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系统介绍了中药的发展历史、遣药组方规律以及中药化学、中药药理毒理与遣药组方的关系。各论按药物功能分类,共介绍了656种药物,其中包括正品547种,附药109。每类药物设有概说,介绍该类药物的总体情况,并在本章最后总体介绍病证用药。正品药物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名、药材来源、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效用分析、配伍应用、鉴别应用、方剂举隅、成药例证、用法与用量、注意、本草摘要、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参考文献等项分别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0年版)》的编写突出了以指导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为中心的原则,做到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0年版)》在详尽地论述传统用药规律的同时,又吸取了国内外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的研究成果,为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提供了现代的科技支撑,较好地解决了继承与发扬,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发皇古义,又汲取新知,做到了继承不离古,发扬不离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0年版)》收载品种众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权威性,是一部密切结合临床,反映目前中药用药与研究方面进展的优秀著作,也是广大临床中医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目录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发展历史 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二、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65~581年)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六、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七、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八、清代(公元1644~1911年) 九、民国时期(公元1911~1949年)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以后) 第二章 准确辨证是遣药组方的核心 一、中医辨证与遣药组方 二、辨病论治与遣药组方 三、微观辨证与遣药组方 第三章 明确治则是遣药组方的先导 一、中医治则的基本内容 二、中医治则与遣药组方 第四章 确立治法是遣药组方的依据 一、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治法与遣药组方 第五章 君臣佐使是遣药组方的规律 一、君臣佐使制方规律 二、君臣佐使变化规律与遣药组方 第六章 优秀名方是遣药组方的典范 第七章 精通药性是遣药组方的基础 一、精通药性必须掌握药物来源 二、精通药性必须掌握药物炮制 三、精通药性必须掌握药性理论 四、精通药性必须掌握配伍规律 五、精通药性必须掌握用药禁忌 六、精通药性必须掌握药物的用量用法 七、精通药性必须掌握好鉴别用药 第八章 中药化学成分是遣药组方的物质基础 第九章 中药药理毒理是遣药组方的科学依据 一、中药药理学研究是遣药组方的科学支撑 二、中药毒理研究是遣药组方的安全保障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叶 附:紫苏梗 生姜 附:姜皮 香薷 荆芥 附:荆芥穗、荆芥穗炭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鹅不食草 西河柳 零陵香 二、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附:粉葛、葛花 淡豆豉 附:大豆黄卷 浮萍 木贼 谷精草 蕤仁 第二章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 南寒水石 北寒水石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淡竹叶 鸭跖草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密蒙花 青葙子 西瓜霜 二、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附:关黄柏 龙胆 附:红花龙胆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苦豆子 附:苦豆草 三棵针 功劳木 积雪草 青叶胆 水飞蓟 三、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附:山银花、忍冬藤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 附:蓼大青叶 板蓝根 …… 索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