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哲学史教程 |
释义 | 百科名片作/译者:丁祯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9年07月 ISBN:9787561703366 [十位:7561703368] 页数:519 重约:0.434KG 定价:¥30.0 内容提要:本书是受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托,按照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材编选计划》(1985——1990)的规定编著的,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政教、哲学、历史、中文、教育等专业的教材。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等几所师范院校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工作的同志合作编写,华东师大哲学系名誉系主任、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冯契教授具体指导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在编写中,我们吸取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冯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哲学史纲要》(华东师大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等已有的中国哲学史论著和教材中的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意。 图书目录:第一篇 先秦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第一节 早期的“阴阳”、“五行”说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论争的中心——“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第二章 百家争鸣的兴起 第一节 孔子的哲学思想 一、孔子对社会变革的态度 二、“仁”的学说- 三、仁智统一与“成人”之道 四、“畏天命”与“敬鬼神而远之一 第二节 墨子的哲学思想 一、儒墨显学 二、“兼爱”与功利主义 三、“取实予名”与“三表” 四、“非命”思想与宗教迷信的矛盾 第三节 《老子》... 文章节选: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第一节 早期的“阴阳”、“五行”说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将近四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记载。中国古代哲学在原始社会已经有了萌芽。原始人群在劳动生产中,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恩格斯说:“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象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据考古材料,我国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已有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品等随葬物品,表明原始社会的人们相信人死后还继续其生前的生活,这是灵魂不灭的观念。同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