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石雕 |
释义 | 简介科技名字定义 中文名称:石雕(shi diao) 英文名称: Carved stone 发展历史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香港、澳门、珠海发现多处岩刻,以复杂的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最大的一幅高3米、长5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 据研究,该处岩刻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年,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南越王宫署遗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婉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 南越王赵昧墓,是迄今所知岭南规模最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达2.6吨。墓中出土的244件(套)的玉器,其中包括71件玉壁以及两件青玉圆雕舞女、l件浮雕卷云纹的青白玉雕角杯,还有丝镂玉衣、龙虎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兽首衔壁,均可谓精美绝伦的珍品,反映了当时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艺水平,可见南越国已掌握了开料、造型、钻孔、琢制、抛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镶嵌工艺。在南越王墓中,还发现滑石烤炉、耳杯、猪、枕以及石砚、研石。砺石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等。说明石雕也是被重视的工艺。 中国六大石雕之乡山东嘉祥 嘉祥位于山东省济宁市西部的嘉祥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春秋时期鲁哀公西取狩猎,获一麒麟,此地取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嘉祥”之名。嘉祥是中国古代“四大圣贤”之一曾子故里,嘉祥所拥有的国家级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武氏墓群石刻,是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经典代表,被史学界誉为“汉代历史百科全书”。嘉祥石雕艺术驰名中外,嘉祥的石雕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石雕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嘉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嘉祥正成为一方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宝地。县委、县政府为提高嘉祥美誉度、知名度,整合天青石资源,打造石雕品牌,从2004年起每年9月24日—26日举办深的民意的石雕艺术节。嘉祥县委、县政府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步伐,为了提高嘉祥城市建设品位,增加城市魅力,特邀请国内知名的相关专家针对嘉祥县现有的“呈祥大道”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创意规划了“嘉祥国际石雕艺术大道”,同时,组织邀请国内外相关知名石雕艺术家根据“呈祥大道”的特征及嘉祥的资源特色,“嘉祥国际石雕艺术大道”将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嘉祥国际石雕艺术节”这个展示和推介嘉祥形象的平台之聚焦力量,从2004年的首届艺术节开始吸引国内外知名雕塑艺术家以及城市规划专家参与建设,计划经过三至四届艺术节的时间,逐步建成一条高品位、高档次、高质量的石雕艺术大道。 嘉祥石雕艺术大道按不同主题特别创作了两组系列石雕艺术作品,然后由中央美院嘉祥石雕厂雕刻再创作这两个系列作品是在充分依托嘉祥现有资源特色基础上,根据嘉祥的未来发展需要而创作的,主题分别为汉风汉魂系列、幸福吉祥系列,其中,汉风汉魂系列包括《文景升平图》、《驷马聚首》、《学舞的小女孩》、《曾子尽孝》、《鲁锦的传说》5件作品,幸福吉祥系列包括《老寿星》、《福云》、《贴春联》、《“羊羊”得意》、《唢呐迎新》5件作品,接下来,我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每件作品的蕴意。 中国国际石雕艺术大道,其中1.5公里的路段上,经全国知名院校的雕塑专家,民俗专家创作,经中央美院嘉祥石雕厂05376814208雕刻再创作的各种造型,寓意的麒麟貔貅,是世界麒麟貔貅大全。另外现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门前的汉白玉貔貅;香港中国银行大厅的石雕貔貅就是由我们精心雕刻的。祁佑我们国家银行日金斗金,财源茂盛! 嘉祥这里是孔孟圣地;这里是礼仪之乡;这里是孝义之邦;这里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麒麟赋予了她嘉美祥瑞的灵气;这是一片文化深厚的土地。因曾子的诞生而留下了诚信仁义的纯朴民风;这里总集福荫,备至嘉祥。(《左传》记载,鲁哀公14年,在这里狩猎,获一麒麟,取其嘉美祥瑞之意,所以当地取名嘉祥。)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狮在嘉祥武氏祠内。 “武氏墓群石刻”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栩栩如生的《十代帝王图》,《水陆攻战图》,《中国大百科全书》取用的《伏羲女娲图像》,联合国水利馆取用的《大禹塑像》,高校古代历史教材中《荆轲刺秦王》均出自这里。嘉祥县政府决定每年从全国各地征集雕塑作品,雕刻放置在嘉祥石雕艺术大道,使嘉祥石雕艺术大道成为中国中国最长,品味最高,陈列石雕艺术作品的观光大道。 浙江省温岭温岭是我国四大石雕之乡之一,石雕的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起步于宋代,至明代嘉靖年间,石雕工艺已盛极一时。台州民间曾流传“黄岩蜜橘雁荡松,太平石工天台钟”的民谣。目前,温岭市有40余家石雕企业,从业的石雕艺人近2000人,其中高龙石雕艺人占80%。石雕行业的兴起,已成为温岭市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为了共同创建石雕市场,保持行业的长盛不衰,温岭市高龙乡政府在浦三村专门划出30亩土地,集中全乡30余家石雕企业建立高龙石雕园区。政府负责通水、电、路等园区配套设施,制订出优惠政策,实行税收、用电等方面的倾斜,从而使石雕产业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占工业产值的一半多。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温岭人不断提高石雕工艺的科技含量,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的石雕工艺,开始采用电脑刻字设计和人工雕刻相结合的新方法,生产一些品位高、深受人们喜爱的石雕工艺品。 温岭人已在因特网上做起了石雕生意。石狮子、石屏风、石碑、石腰鼓等石工艺品图案、照片进入因特网后,业务联系十分繁忙。今年前7个月,温岭市石雕行业实现产值近亿元。神州大地到处留下温岭石雕艺人的足迹和作品。 福建省惠安惠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隶属泉州市,人口93万,面积668平方公里,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惠安雕艺源远流长,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惠安石雕分为圆雕、浮雕、沉雕、影雕等几大类。沉雕主要用于建筑墙面的装饰及碑塔、牌坊、摩崖石刻、匾额、宅居楹联等,以线的造型为主要特色,要求线条劲挺有力,柔顺畅达。代表作有南京雨花台纪念馆《日月同辉》的大型石雕。浮雕指图像浮突于石料表面,用于大型纪念性建筑物、高档府第、民宅的石质装饰,代表作有民国初年南京中山陵的华表、光华亭的金鱼池等。现在惠安县拥有一座“中国雕艺城”,汇集上百家以石雕为主的雕艺企业。 浙江省青田青田石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这已被1989年冬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证。自十九世纪以来,青田石雕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金奖、银奖,赢得极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被党和国家入选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1992年国家邮电部专门发行了四枚石雕特种邮票,1995年、1996年青田分别被国务院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近年来,青田石雕更因其施艺精湛、精雕细镂、巧夺天工,而被喻为中华民族艺苑奇葩,日益成为名人雅士的收藏时尚,在海内外深受欢迎。 青田是著名的石雕之乡,浙江重点侨乡,也是名人之乡,文化之都。青田生态环境优越,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色美不胜收。我们热忱欢迎大家前来旅游观光,共赏青田石雕文化。 河北省曲阳河北省曲阳县4公里长的雕刻路上,两边或蹲或卧的石狮、鬃毛飘逸的石马、神态安逸的长颈鹿等数百万件和类动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野生动物园”;漫步在雕刻展销广场上,近10万件石雕、玉雕、风景石、石材等雕刻产品琳琅满目,又仿佛置身于“玉林石海”中。9月28日至10月8日,第二届中国(曲阳)国际雕刻展销会在曲阳县举行。记者连日来在这里采访了解到,曲阳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小锤叮当响,庭院出厂房,要说打雕刻,人人有一手。” 曲阳县雕刻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姚民哲介绍说,在西汉时期曲阳石雕已初具规模;唐代,曲阳成为北方汉白玉雕像发源地和雕造中心;到元代曲阳石雕达到鼎盛。从云冈石窟、乐山大佛、敦煌石窟、五台山佛像、阿房宫、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到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处处都留下了曲阳人的雕刻艺术。 台湾省埔里台湾南投埔里镇位于台湾岛中部,石雕、水质、醇酒,美女是埔里镇著名的四最,台湾十大雅石之首的铁丸石石雕就产在风景秀丽的埔里,而埔里德绍兴酒闻名全球,也是拜优良水质之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小镇物产丰饶,人人富足。受埔里纯美恬静生活的吸引,愈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这里落地生根,早就了当地浓厚的人文气质,各种手工艺百花齐放,尤以石雕最盛,铁丸石石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 据广州仁埔礼品陈设计师向我们解释,上好的铁丸石形成于4000米或更深的海底,其密度、光泽度、含铁量均属最佳。因其形成条件的特殊性,此类优质铁丸石石材尤其珍贵,占台湾铁丸石石材总产量的比例不足2%。铁丸石石雕,就是精选上好的铁丸石石材精雕而成,其石质可谓根正苗红。 铁丸石其形成的年代大约在二百万年到二千多万年之前,非常稀贵。又因其石心为黑灰色,石皮色沉若铁,故名“铁丸石”。铁丸石较一般石材之密度高且质地,石质超细,温润有加,有如古代美女西施般的天生丽质,贵气盈盈,又称为“西施石”。 埔里铁丸石石雕坚持禅静、素雅和灵动的艺术特质,在保持天籁之美的同时,因材施艺,为家居装饰、个人收藏、礼品馈赠等提供卓尔不群的石雕艺术品。目前,广州仁埔石雕产品共有两大系列,分别是“一角禅”和“真情石意”两大系列,产品集观赏性与馈赠于一身,以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与风格,为中国传统工艺礼品行业注入一缕清新。 石材特点坚实,耐风化,因而,在岭南建筑中,除了石塔、石桥、石坊、石亭、石墓,更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构件和装饰上。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作为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梁枋、井圈等;二是作为建筑物附属体的石碑、石狮、石华表以及石像生等;三是作为建筑物中的陈设,如石香炉、石五供等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审美观点的不断改变,石雕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数量庞大,类别繁多,是天然石材制品中种类最多的一种,也是异型石材制品中的一个大类。其加工的技艺要求和难度远高于其它类型的石材制品,它是艺术思维创作的完美结合和体现。目前,成批量加工的石雕就有百余种,既有须用起重设备安装的整体或组合式巨型雕刻件,也有可置于掌心、浮于水面、挂于脖子或戴在手腕的不巧欣赏品和装饰品。 分类对于众多种类的石雕,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也很难精确分类。根据近几年的发展,结合传统的习惯,可将石雕制品按以下四种方法分类。 按用途不同分1、 观赏、挂戴和收藏石制工艺饰品石雕。如种玉器饰物,各种观赏石及摆设件。这类石雕制品体积比较小。 2、 石窟和摩崖石雕。如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 3、 陵园石雕。如各种陵墓石像、石棺椁、墓葬祭品等。 4、 宫殿、宅第和园林石雕。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河北承德避署山庄内都装有非常精典的石雕制品。 5、 寺庙神殿、经幢祭坛石雕。如北京雍各宫、山东孔庙中的石柱、石栏和神龛都是石雕制品。 6、 石桥石雕。如河北赵州桥的人物石雕、北京芦沟桥上的石狮等。 7、 石阙和牌坊石雕。如孔庙石碑坊石雕。 8、 塔建筑石雕。如各种石塔。 9、 碑书石雕。如各种纪念碑、陵墓碑等。 10、 人物与动物石雕。如名人雕像、佛像、石狮等。 11、 生活工艺用品石雕。如桌、椅、凳、茶几、灯具、墨砚等。 12、 现代城市园林与纪念石雕。如大型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和纪念雕塑等。 按雕件形体不同分1、 立体石雕。包括立体人像、动物雕像、壁炉、雕刻柱头等。 2、 平面石雕。包括浮雕、镜框、画框、透雕窗格、刻字牌匾、石刻画、影雕和线雕等。 按所用加工工具不同分1、 手工雕刻品。即用凿、锤、钎等手工工具雕凿的制品。 2、 半机械化加工雕刻品。即部分用手工、部分用机械化加工的石雕。 3、 全自动数控机械加工雕刻品。 4、 喷砂雕刻品。使用喷砂雕刻机进行雕刻。喷砂雕刻机是使用空气机(气压5-6kg/平方米)和金刚砂喷射在制品雕刻处进行雕刻。 5、 化学腐蚀雕刻品。即利用化学腐蚀液与石材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达到雕刻石材。有凸雕(浮雕)和凹雕两种。 按传统的雕件表面造型方式不同分1、 浮雕。即在石料表面雕刻有立体感的图像,是半立体型的雕刻品。因图像浮凸于石面而称浮雕。根据石面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分,又分为浅浮雕及高浮雕。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内容比较单一,没有镂空透该。高浮雕是多层次造像,内容都较繁复,多采取透雕手法镂空,更能引人入胜。浮雕多用于建筑物的墙壁装饰,还有寺庙的龙柱、抱鼓等。北京故宫的御道就是浮雕。 2、 圆雕。是单体存在的立体 拟造型艺术品,石料每个面都要求进行加工,工艺以镂空技法和精细剁斧见长。此类雕件种类很多,多数以单一石块雕塑,也有由多块石料组合而成的,近年此类雕体发展了多促微型产品,有的小似果核,有的薄如蝉翼,更是巧夺天工,被称为"微雕"。此类产品已完全脱离建筑实用而成为纯工艺品,由于小巧而更便于携带,为纪念性珍品,发展前景甚佳。 3、 沉雕。又称"线雕",即采用"水磨沉花"雕法的艺术品。此类雕法吸收中国画与意、重叠、线条造型散点透视等传统笔法,石料经平面加工抛光后,描摹图案文字,然后依图刻上线条,以线条粗细深浅程度,利用阴影体现立体感。此类产品多数用于建筑物的外壁表面装饰,有较强的艺术性。 4、 影雕。在早年的"针黑白"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品。最早的作品是60年代未由惠安 艺人创作的,因作品都以照片依据,故称"影雕"。这种雕件以玉晶湖青石切锯成平板作为材料,先把表面磨光,利用其经琢凿能显示白点的特性,以尖细的工具琢出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仅分黑白的不同层次,使图像显示出来,不但细腻逼真,而且独具神韵,是石雕向纯艺术化的发展,为石雕工艺生产开辟了新的道路。 5、镂雕。镂雕是一种雕塑形式,也称镂空雕,即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像的部分留下来。镂雕是圆雕中发展出来的技法,它是表现物像立体空间层次的寿山石雕刻技法。是从传统中国石雕工艺中发展而来的。古代石匠常常雕刻口含石滚珠的龙。龙珠剥离于原石材,比龙口要大,在龙嘴中滚动而不滑出。这种在龙钮石章中活动的“珠”就是最简单的镂空雕。 6、透雕。在浮雕作品中,保留凸出的物像部分,而将背面部分进行局部镂空,就称为透雕。透雕与镂雕、链雕的异同表现为,三者都有穿透性,但透雕的背面多以插屏的形式来表现,有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之分。单面透雕只刻正面,双面透雕则将正、背两面的物像都刻出来。不管单面透雕还是双面透雕,都与镂雕、链雕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镂雕和链雕都是360度的全方面雕刻,而不是正面或正反两面。因此,镂雕和链雕属于圆雕技法,而透雕则是浮雕技法的延伸。 此外,古往今来的石雕艺匠还创作了一些圆、浮、沉各种手法兼具的雕件。这类雕件都表现出较复杂的内容,因此采取浮中有沉、沉中有浮、圆中有沉浮的综合手法。 尽管石雕制品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很多,但其加工工序大致辞相同,一般分:石料选择 模型制作 坯料成型 制品成型 局部雕刻 抛光、清洗 制品组装验收和包装。而加工这些石雕制品,其传统的手工加工技法有以下四种: 1、"捏"。就是打坯样,也是创作设计过程。有的雕件打坯前先画草图,有的先捏泥坯或石膏模型。 2、"镂"。就是根据线条图形先挖掉内部无用的石料。 3、"剔"。又称"摘",就是按图形剔去外部多余的石料。 4、"雕"。就是最后进行仔细的琢剁,使雕件成型。 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发出了许多新型多功能的石雕加工机械,对推动我国石雕业的发展,改变传统手工作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无统一的石雕产品国家标准,建议完整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为规范和推动雕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石雕分类(按石料) 在石块上雕刻各种图案和形象的艺术,通常也指用石块雕刻成的雕塑工艺品。中国石雕按石料分有青石雕刻、大理石雕刻、汉白玉雕刻、滑石雕刻、墨晶石雕刻、彩石雕刻、卵石雕刻等。福建惠安的青石雕刻以建筑装饰和石狮而闻名,其中石狮口中含有滚动自如的石珠,享誉东南亚。云南的大理石雕刻以点苍山的大理石为原料,其花纹犹如着色山水,或危峰断壑,或飞瀑随云,镶嵌家具别具一格。河北曲阳、北京房山等地的汉白玉雕刻,在明清两代主要用于宫廷建筑装饰,如华表、石狮、栏杆等;现代则用于公共和纪念建筑的装饰,如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辽宁海城、山东莱州的滑石雕刻以小巧可爱的小动物为传统品种。湖南洞口、湖北利川的墨晶石雕刻,石质漆黑而光亮。彩石雕刻以浙江青田、福州寿山、湖南浏阳为主要产地。卵石雕刻主要产于兰州、沈阳等地。石雕技法有阴刻(刻划轮廓)、影雕、浮雕、圆雕(不附任何背景的完全立体雕法)、镂雕(又称透雕)等。影雕是福建惠安青石雕刻的独特技法,系用大小不同的钢钻在青石上凿錾,凭借钻点的大小、深浅和疏密来表现山水、鸟兽、人物、花卉等形象。 石雕的发展历程从人类艺术的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工巧匠它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万古不衰。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在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 先秦时期的石雕新石器时代的石雕 距今一万年前后,原始先民告别了采集、狩猎经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而转入了定居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从事以农耕和畜牧为主的聚落生活。当原始人告别山林的采集、狩猎环境,移居平野河岸和丘岗,过去那些栩栩如生的狩猎艺术也不复重现。人们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往往都是简练、概括抽象变形乃至几何形式化了的动物纹饰,因而在新石器革命蓬勃发展的地区,石刻岩画已退居次要乃至绝迹。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已会烧制陶器,但在距今七八千年左右,才开始进入彩陶时代。相比而言,中国古人类发明磨制石器的技术,在旧石器晚期就得到了运用,山顶洞人的石质装饰品,是经琢磨穿孔而成,这是中国古代雕刻史上的里程碑,因为,只有研磨技术的发明,石料才会成为人类攻无不克的雕刻质材。 裴李岗、仰韶文化时期,中华大地的冰川期结束,是非常适宜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气候温暖期。定居的农耕民,他们乐天知命、相安无事地编织着和平的颂歌。他们制作各式各样的陶器,喜欢采用抽象简练、概括的人面鱼纹以及各式几何纹作装饰,人们对形式美的认识大为扩展,造型艺术也扩大到雕塑的各个领域。 中国新石器时代较早的石雕作品,可以裴李岗文化的石磨盘、磨棒为代表。它是用砂岩加工而成,外观被设计成鞋底状的几何形,工整而大方,重心稳定,其加工难度很大,需要敲打、切割、琢磨修整,涉及到各种石雕加工的基本技法。与同时的各种磨制石器相比,它更具有形式感。它不仅是对原始人生产劳动的忠实记录,还体现了较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凝聚着双重性质劳动的石工具,往往被作为随葬品置于死者的身旁,正是宗教般的感召力才能促使艺术家创造出这种罕见的石雕作品。 然而在拳石器时代,由于陶塑易于造型,质材随处可得,因而它始终是雕塑的主流。一直到铁器发明之前,石雕仍然是罕见的艺术品,所以,我们的注意力还得转向石刻岩画。 石刻岩画,在条件适宜的边区,仍是原始行艺术家创作的主要形式,而且经久不衰。例如阴山岩画中就有不少新石器时代作品。阴山岩画的表现风格,其影响是十分深远巨大的。事实上,我国北方和西北的古代游牧民创作的岩画,多属凿刻石璧而成,其源头则应溯至阴山岩画。另外,狩猎与动物的描写始终都是永恒的主题。商周金文中的图画字,战国铜器的写实纹样,秦画像砖的人物狩猎图,都是这样技法的延伸,只不过后者日趋精确化、形式化和韵律化而已。由此可见,黑影技法的抽象概括和夸张的特点,最能体现中国古典艺术不重形似,追求气韵生动传神的审美理想。 此外,中国古石雕技法的另一源头——线雕,也是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发现于江苏连云港将军崖的石刻雕像,据认为就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原始先民凿刻的。这种线刻石雕形式,在历代的石雕创作中,被运用得最为广泛。 新石器时代的石雕虽然出土不多,但其风格并不单纯,也是完全不同于石雕岩画的另一番天地。出自辽宁东沟后洼的几件滑石雕刻,皆为圆雕小人头像,刀法显得粗犷奇拙,形象古朴、生动,表明它们是象征性的作品。 人首石雕尽管表现手法稚缺陷抽象,但并不意味着当时雕刻技法低下。如大溪文化的浮雕人面就采用了刻磨的技艺,而且其形象还具有一种无形的宗教力量。显然,当时的雕刻家是把他们主要的精力放在创作玉石雕刻品这上了。因为我们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已看到了许多精湛绝伦的玉雕作品以及小石雕工艺品。 红山文化的玉龙是罕见的杰作,它是用硬度较高的岫岩玉制作的,这是石雕技法应用于玉石雕刻创作的证明。众所周知,古代雕刻品中,玉与石的质料是很难区分的,在专家的鉴藏分类标准中也只有相对看法。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古代雕刻家是将玉和石同等对待的,所以我们在红山文化和北阴阳营文化中,见到与五雕并存的还有鱼形石坠、雨花石装饰品。 另一方面,原始的艺术家还把他们的技艺广泛应用于实用器具加工的领域,制作石杵、石臼、研磨盘以及各种石农具,同时还用于雕琢石室类型的墓冢和石椁。尤其是后者的出现,在中国古代石雕建筑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现于辽宁海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棚,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巨石建筑是不加雕琢的天然巨石的简单组合,显得沉稳有力,是使人超脱于尘世的原始巨石崇拜的产物。它一度盛行于欧亚草原,后流传至东亚大陆,无国时入文明时代,在边区仍然可以找到它的遗迹。辽宁海域的石棚形式,其石板已被雕琢成规整的几何体,人为的力量得到加强,自然力和宗教精神显然就减弱了。它当为巨石建筑的尾声。这咱石棚建筑,据认为是墓葬。在史前人的心目中,巨石通常被认为是灵魂或神的住所,因而它常被用作界石、棺椁或宗教崇拜的对象。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雕作品,可大致划分为几类。第一类为传统石雕,包括传统的典型细石器和小件饰物;第二类为磨制实用器,包括日用品、器皿和生产工具、武器;第三类为具有宗教性质的偶像;第四类为具有生活气息的动物石雕、琢制的石磐。其中以器具和动物石雕最能代表当时石雕造型的最高水平。我们后来能在商代妇好墓中,见到众多的现实动物和幻想神性动物雕刻品的存在,不能不归结于新石器时代这种热衷于讴歌自然生命的石雕传统。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新石器时代先民创作的实用器具中,颔略到几何造型这种艺术语言的美妙之处。 事实表明,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如生产工具和武器都具有能够引起人们视觉美感的点、线和轮廓,它们再现在装饰形式上,便构成了前所未见的几何艺术语言的系统。 不以规矩,则不足以成方圆,这是古人对形式美感最本质的观察和体验。所以,中国早期的象形文字,都是一些由方、圆的线条结合点、划构成的精巧图形。这咱象形字是把语言文字同美学结合而成的艺术创造。事实上它与原始石雕的几何造型同出一源。 古代人类是在创作生活用具的同时,创造了点、线、方、圆等几何形象,我们中人仔细地浏览一下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的石制品,就禁不住会赞叹古代先民怎么会有如此高超的造型技巧。尽管尚未发明铁质凿刻工具,但他们已能用最概括的点、线反映出对象的客观实际。这些器物的形、线都是那样优美,是那样对称精确。古代先民已完全懂得,最美的形式同时也是最为便利实用的器型。 商代的石雕继二里头文化之后,是二里冈文化,代表商代中期的遗存。这时的石器生产仍占重要地位,当时盛行各种陶塑制品,却罕见引人注目的石雕作品。直到殷墟文化时期,进入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阶段,石雕艺术又重新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晚商著名的人物雕像,还有出自安阳侯家庄1004号大墓的臼石人残像,殷墟妇好墓的376号石人。这些人物刻画细致,服饰发式清晰可辨,是古代雕刻家对社会生活的直接表现,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可供观摩的范本。 商代社会中盛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动物也是时人崇拜的神灵,因而石雕艺术家尤其善于表现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大型的动物石雕多见于王都安阳殷。侯家庄出土的石鸭,造型粗重,周身有线刻纹饰,是一种不拘泥原形的再创造,其尖喙和突目勾活了猛禽的本质特征和凶狠的个性,其余细部皆被略去,其下双足粗细不一,是为了支撑平衡,也避免了单调感,其身上的羽毛和双翼则用线刻纹表示:这种于圆雕造型中融入图案装饰的手法,是商代雕塑区别于史前雕塑而形成独自风格的显著特点。 明清的建筑石雕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动乱、复苏、繁荣又走向崩溃的最后一轮循环的周期,当时的建筑艺术,还是沿着古典艺术析传统向前发展,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高峰。 明代的宫苑、陵邑的规模都十分宏大,附丽其中的建筑石刻艺术也取得了不少创新的成就。清肛的离宫园林,更是在规模质量上超过了明代。 石刻华表古已有之,但明代天安门的白石华表却自有其时代的特点和艺术成就。它是以多种雕刻手法塑造的空前建筑装饰,华表柱身的主体龙纹,以压地隐起的浅浮雕刻画出蟠曲而上的龙形,间夹以云纹华饰,使得华表瑰丽而庄严,其柱头上满饰异彩纷呈的透雕云朵,莲瓣石盘上饰以圆雕的雄狮。其下还有华丽的八角座,围以雕刻精致的龙纹栏板和雕刻有狮子的望柱。综观华表的总体造型,它是在传统形式基础上的升华,同时我们也看到,华表本质上也是中西文化合璧的完美象征。 事实上, 故宫主殿的台基、阶梯栏杆、走道、中庭、石桥,皆为各种石雕艺术形式有机组合。这些石雕是乾隆二十五年下令凿去原有的明代纹饰后重新雕刻而成的。不过,从现有的石栏杆边饰花纹,我们仍可看出明清故宫石雕还是承袭了宋元以来的装饰纹样和技法。 综观明清的皇宫园林,其建筑石刻运用的广泛,可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它们雄辩地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建筑都离不开石雕装饰构件。在清代的皇家园林中,圆明园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伟大园林,令人痛心的是它于1860年被焚毁于八国侵略联军之手。如今我们从园中废墟残存的石雕建筑遗迹,仍可窥视到这座绝冠古今的园林建筑艺术的一些风貌。 明清建筑广泛运用石刻艺术形式的例子,可说是不胜枚举。如众所周知的北京天坛,那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与祈祷丰年的场所,其主体建筑之下的基座、白石圆坛、石构件上都雕刻有十分精丽的装饰。它们都是在朝廷官府的控制之下,为适应封建统治以及奢侈豪华的生活等各种需要创作的,这在陵墓建筑上也反映得十分突出。如今,在安徽凤阳的皇陵、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十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河北易县的清西陵等处,都保留有大量的明清陵墓石刻。 中国石雕艺术节中国石雕艺术节-----暨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 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 从2004年,以“千古艺术绝唱、中华石雕盛典”为主题的石雕艺术节揭开了嘉祥石雕艺术发展的大幕,之后,每年都有新目标,每年都有新成果,努力把文化创意融入石雕产品,进一步拓展了石雕产业的文化内涵,促进了石雕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艺术节当天,嘉祥石雕文化广场布满了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石雕作品,既有出自嘉祥能工巧匠的得意之作,又有来自国内其他著名石雕之乡的精品佳作,还有琳琅满目的奇石异材,各种加工器械……一场石雕的盛宴在嘉祥摆开。2004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在“一方水土,走进嘉祥”大型文艺演出中拉开序幕,泰国曾氏宗亲合唱团一曲《中华-我的家》唱出了中华民族血脉凝聚的激动,博大精深的武氏墓群石刻、绵延古韵的国际石雕艺术大道、演绎现代时尚的石雕精品、别具特色的民俗展演,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了嘉祥文化的魅力和内涵。2005年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以“走进嘉祥,幸福吉祥”为主题,策划和举办了石雕艺术研讨会、曾子故里行-吉祥游、国际奇石博览会暨海峡两岸名人书画交流展、“曾子孝道与和谐社会”论坛、宗圣曾子诞辰2510周年祭祀大典等活动,进一步彰显了嘉祥文化的“吉祥”新质。2006年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以“和谐、诚信、魅力”为主题,隆重举办“嘉祥杯”山东省十大孝星表彰大会、县域经济发展论坛、唢呐艺术表演等活动,进一步打响了曾子故里(孝德之乡)、石雕之乡、唢呐之乡、鲁锦之乡“四乡”文化品牌。2007年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以“提升石雕艺术、弘扬优秀文化、打造魅力嘉祥”为主题,举办了“和谐之美”石雕艺术作品大赛、“石雕艺术与城市雕塑”研讨会等活动,倡导发展石雕艺术创意产业,推动嘉祥石雕石材实现了由资源产业向文化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规范管理、产业提升转变。 嘉祥石雕艺术以当地盛产的天青石为主要原料,辅以大理石、花岗石、汉白玉等名石珍玉,集采石、创作、雕塑加工为一体,产品主要以龙亭龙柱、琼楼玉阁、大型牌坊、人物花草、飞禽走兽、仿古器皿为主。艺术风格以崇高威严、古朴浑厚的古典艺术风格为主,兼有清新明快、寓意深刻的现代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 “巧夺天工”、 “石破天惊”之盛誉。1996年,嘉祥县被国家命名为 “中国石雕之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