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
释义 |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含一期、二期)工程是中国人民大学“十五”期间西北区改造与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据了解,该工程也是当时全国高校中建设面积最大的单体项目。 明德楼项目分为两期工程。 明德楼一期工程为教学和办公用房,地上10—14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94276平方米,是集教学、科研、实验、图书资料及阅览、办公、地下人防兼车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建筑,有各类教室100多间,各类办公室700多间。 明德楼外在设计新颖、现代,美观、大气,充分体现了学校建筑的独特风格。外墙为灰色花岗岩和红色面砖构成的实体外墙,与铝合金氟碳喷涂玻璃幕墙及部分铝单板相搭配,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协调。内在设计彰显人文化、现代化、节能化,力求服务于师生,科学便捷管理。宽走廊、休闲区的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全楼道电视监控、先进的门禁系统、各类设备远程综合控制、多媒体教学、无线通信、远程教学、楼宇自控等系统的应用,真正做到建筑智能化、现代化;中央空调系统、区域照明分段控制、办公区域独立安装水电统计装置等系统的应用体现出节能的理念,为建设北京“节水型城市”和人大“节能型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中国人民大学西门,建筑分为明德主楼,明德商学楼和明德法学楼。 地点位于中国人民大学西门(苏州街),左拐即是。 备注:汇贤路北侧,与贤进楼相对。 建筑特色明德楼是目前国内高校已建成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单体教学建筑”。人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牛维麟在典礼上介绍,明德楼具有体量大、功能全、现代化程度高三大特点。作为集教学、实验、图书阅览、办公、剧场、演播厅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建筑,其占地面积约3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总人数约10000人,最多可满足6300名学生上课需要,此外明德广场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可组织万人的大型活动。整个建筑共有多媒体教学、卫星实时接收、安全监控等各类设备设施及强弱电系统25个,并设有800个终端的计算机广场。 明德法学楼建筑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共12层,地上10层,地下2层。地上二层为法学楼大厅,大厅围栏上装饰有黄铜做就的浮雕一组,分别是代表着中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共五大法系的9块浮雕。浮雕装饰壁画的形式采用多视点、多信息量、法律特点与装饰纹样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从整体上看,这9块浮雕在表现法律主题的框架下,形成了完整的带状装饰,每块之间由水纹相连接,暗示出“法平如水”的传统理念与发展的历史延续,也使各块浮雕既有独立的主题,又在艺术形态上相互连接,具有整体感。 获得荣誉明德楼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所获荣誉 1、获得中建总公司的CI金杯。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颁发。 2、中建三局科技示范工程,达到中建总公司级科技示范工程水平。由中建三局颁发。 3、北京市海淀区青年文明号,项目部有5人荣膺青年岗位能手,受奖人员为海淀区历年建筑业界之首。由北京市海淀区团委颁发。 4、湖北省青年文明号。由湖北省团委颁发。 5、中建三局优质工程金奖。由中建三局颁发。 6、中建总公司“中建杯”优质工程金奖。由中建总公司颁发。 7、QC成果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由中国质量协会颁发。 8、北京市安全文明工程。由北京市建委颁发。 9、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北京市建筑长城杯金奖。均由北京市优质工程评审委员会颁发。 10、本工程终获我国建设领域的国家级最高质量奖——“2006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由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颁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