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农工民主党乌鲁木齐市委员会 |
释义 |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目前,农工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党员102000多人。 农工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历届领导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季方、周谷城、卢嘉锡、蒋正华,现任主席桑国卫。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农工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农工党遵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工党积极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开展咨询服务,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农工民主党乌鲁木齐市委员会(简称农工党市委会)系其地方组织,成立于1992年11月,至今已产生3届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委员王平,副主任委员王长荃、焦秀兰(女,兼秘书长),委员周天琪、张茹华(女)、祁凤鸣(女)、王毓钦(女)。 第二届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委员王平道,副主任委员王建生,秘书长李冬梅(女,驻会),委员刘光洲、孔莹(女)、查戈、单红霞(女)、寇建民。 第三届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委员王平道,副主任委员王建生,秘书长郭晓梅(女、驻会、增补),委员孔莹(女)、查戈、单红霞(女)、孔于元(女)、肖玲(女)。 截至2010年12月,农工党市委会有12个基层支部、1个党小组,党员150人。长期以来,农工党市委会坚持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协助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团结带领全党成员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战胜非典疫情,开展智力支边扶贫、助学支教、法律援助、健康咨询和科技服务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