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名: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 作 者:温铁军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1日 ISBN: 9787560958736 开本: 16开 定价: 33.80元 内容简介《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从制度变迁视角出发,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回顾与评价,分析国有林区”三危”局面的演变过程,解析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以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例,从林产品生产绩效和林地分配平等性视角进行实证分析;对平原林的发展及其负外部性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实证分析林业经济发展路径及其制度变迁问题。 作者简介温铁军,男,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中国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2006年获“中国环境大使”称号,“中国金融杰出贡献专家”,2008年获“和谐中国年度人物奖”。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方面——发展中国家比较研究,国内方面——国情与增长、农村制度变迁、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以及农村财政金融体制与税费改革等。 孔祥智,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农业政策分析、合作经济、林业经济等。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著作(含合著)30部。曾获第二届中国农村发展奖、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宝钢教育奖,入选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郑风田,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三农”问题,食品安全,涉农企业管理与战略。 崔海兴,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经济、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含合著)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先后参与10项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图书目录第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 一、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建设政策演变 (一)林业建设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3年) (二)林业建设深化发展阶段(1984-1991年) (三)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阶段(1992-1997年) (四)林业建设全面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二、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建设政策演变规律探析 (一)由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植树造林发展为综合性的林业建设政策 (二)由早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发展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产业政策 (三)由“林业三定”为主到明晰产权为主的林权改革政策 (四)由以国内为主发展为国际国内并重的林业建设政策 三、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未来发展展望 (一)继续以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为主体 (二)继续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 (三)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四)积极发展碳汇林业 (五)积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 (六)积极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评价 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历程 (一)国有林权概貌 (二)我国不同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下的林权制度改革 二、国有林区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一)危机条件下的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改革 (二)问题:国有林区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的动因分析 (三)对国有林区改革的总体评价 (四)进一步做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三、国有林区现状——“三危”困境及演变 (一)国有林区危困局面的演变 (二)国有林区“三危”问题的现状 (三)国有林区“三危”问题激发国有林区改革 四、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困境成因解析 (一)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垄断”优势的形成及丧失 (二)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为何丧失“垄断”优势 (三)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为何是“不具备垄断条件下的垄断 (四)森工企业在“不具备垄断条件”下强行维持“垄断”体制的后果 五、伊春国有林区改革试点评价 (一)伊春进行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 (二)伊春国有林改革的主要做法 (三)改革的成效 (四)原因剖析:在实现产权激励的基础上保证了公平合理 (五)伊春国有林区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六、国有森工企业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国有森工企业发展及改革历程 (二)国有森工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七、国外国有森林管理经验 (一)从困境到“钱”景——国有森工企业的发家史 (二)产权改革的灵活方式——国有商品人工林资产拍卖制度或承包制度 (三)林业分权与中央集权——探索中的比较 (四)森工企业改革方向之一——高度集中统一核算的管理体制 (五)国有林产权改革的极端方向——私有化 (六)国有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重要出路——加强林业分类经营 (七)对我国的启示 八、国有林区林权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二)建立投融资金融体系 (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林区“三危问题” (四)进行配套改革 (五)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评价 一、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变迁历程 (二)制度变迁的特点、趋势以及规律性分析 二、集体林权改革评价:林产品生产绩效视角 (一)我国集体林权改革 (二)集体林权改革评价的文献回顾 (三)林权改革与效率改进的关系理论模型 (四)林权改革与效率改进的实证研究 (五)林权改革研究结果和改革建议 三、集体林权改革评价:林地分配平等性视角 (一)2003年以来的集体林权改革——公平是其重点之一 (二)方法与模型 (三)福建三明、南平两地调查数据 (四)林地分配的平等性调查结果和影响困素分析 (五)对林地分配平等性的基本评估结论 四、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第一次林改的“分”:1979-1991年的林业“三定”改革时期 (二)第二次林改的“合”:1992-1998年的荒山使用权拍卖与林业股份合作制试验 (三)再分:2003年至今再次实行“均山制”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平原林的发展及负外部性问题探索 一、平原林业概貌 二、平原林快速发展加剧粮食安全问题 (一)“林木争地”减少粮食种植面积 (二)“林木胁地”降低粮食产量 三、平原林快速发展加剧生态安全问题 (一)平原地区种植耗水量大的林木使水资源贫乏加剧 (二)树种单一,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并且造成二次污染 四、平原林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是在负外部性存在时较高的经济利益驱动 (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空间模糊,对“林转农”缺乏有效限制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强制手段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 (二)经济手段 (三)信息手段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林业经济发展路径及其制度变迁 一、宏观背景——浙南模式简析 二、林改历史——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第一次林改 (一)上世纪80年代初到中后期的林业“三定”时期 (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的股份合作时期 (三)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家庭手工作坊”和公司制经营模式 三、丽水经济发展呈现较为典型的“浙南模式” (一)“浙南模式”特征之一——民间资本活跃 (二)“浙南模式”特征之二——产业链条实现平均利润 (三)“浙南模式”特征之三——当地政府积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 四、过剩金融资本寻求低风险投资载体 (一)当地金融资本过剩 (二)当地政府的配套改革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附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