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释义

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前身是由动物生态学家寿振黄教授和夏武平教授在1962年创建的动物生态研究室。1994年由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迅猛发展,动物研究所成立了保护生物学研究室。1997年6月,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的战略需求,由动物生态研究室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室合并为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任主任魏辅文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

研究方向与内容

研究方向: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将以揭示珍稀濒危动物的濒危机制与拯救濒危动物为目标,开展前瞻性基础和应用研究。研究工作以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开展动物行为及其适应机理、动物濒危的生态学和遗传学机制以及受威胁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研究,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履行有关国际公约服务。

研究内容:

(1)动物行为及适应机理

重点研究动物各种行为模式及演化和动物行为对策及进化适合度,探讨动物对环境变化的行为适应机理。

(2)动物濒危的生态学机制

重点研究生境破碎化的生态学效应和各种环境胁迫因子(如人类活动、环境污染和疫病等)对动物种群生存力的影响,探讨动物受威胁格局,评估其绝灭风险,揭示导致动物种群衰退及濒危的生态学机制。

(3)动物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重点研究动物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探讨影响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揭示导致动物种群衰退和濒危的遗传学机制,提出维持濒危动物进化潜力的措施。

(4)受威胁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从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协助国家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野生动物资源监测和管理方案,提出拯救和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措施,对野生动物资源实施科学管理,确保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安全。

人才培养

实验室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人。已培养出站博士后6人,博士生57人,硕士16人。目前在读博士后5人,博士生41人,硕士生30人。 实验室还不定期地邀请中国与其他国家学者做专题学术讲座,实验室鼓励和支持研究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国际合作交流,如参加会议、到国外合作单位工作及申请国际资助等。实验室27位固定成员中有10位研究员从事本领域研究,其中3人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技术平台

实验室依托野外研究基地及室内技术平台,保障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

野外台站:

大熊猫研究台站

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

羚牛野外研究台站

灵长类野外研究台站

神农架生物多样性研究台站

舟山群岛野外研究台站

普氏原羚野外研究台站

麋鹿野外研究台站

海南坡鹿野外研究台站

鸟类研究与保护基地

实验平台:

分子生物学公共实验室

蛋白质组学实验室

研究成果

主要项目成果:

海南坡鹿的保护与种群恢复

大熊猫研究

金丝猴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脊椎动物的受威胁格局

随机进化博弈动力学研究

甘肃莲花山斑尾榛鸡的巢址选择

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血清中全氟烷酸类化合物(PFAAs)的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研究

禽流感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研究组设置

鸟类生态学

野生动物疫病

理论生态学

多样性与空间生态学

生态毒理

动物生态与保护遗传学

保护生物学

野生动物与行为生态

灵长类生态学

影响和意义

实验室研究成果被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引用以确定物种的保护地位,被中国管理部门采用以编制特有物种的保护行动计划。实验室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将围绕中国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解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学科发展中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国的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和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战略对策。同时建设成为中国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咨询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