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中华书局; 第4版 (1994年4月1日) 平装: 47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101012958 条形码: 9787101012958 尺寸: 20.8 x 14.4 x 2 cm 重量: 481 g 内容简介《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4版)》内容简介:这本《中国近代史》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100余万册,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对于编著者来说,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说是鼓励,因为编著者的劳动,通过教学实践和读者的检验,得到了公众的承认;说是鞭策,因为编著者感到书中还有不少缺陷,需要改进。鉴于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进展,这部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因此决定再作一次修订。这次修订,大体上是在保持原来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适当简化了对若干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叙述;充实了一些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对清朝统治集团的活动和变化情况,也略有增加。同时改正了某些史实错误,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观点力求实事求是,中肯平实;文字力求朴实通畅,简明扼要。按照高等院校现行历史学科的设置,《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4版)》的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八十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是社会动荡剧烈,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近代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内容十分丰富,领域非常广阔。作为中国近代史教材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根据历史事实,讲述历史的发展过程;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得学生和读者通过这部教材,对于中国近代的历史有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基础课非常重要,如果基础打不好,继续提高和深造也就比较困难。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这已经是勿需多说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也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的今天。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脱胎而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要加深对近代历史的科学认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爱国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更好地创造新的历史。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时代内容和社会时代特征。而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又赋予那个社会时代的人们以不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历史使命。所以学习和研究历史,只能从特定的历史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意志和抽象的原则出发。研究者们可以这样那样地观察历史,分析历史,评说历史,然而却不能改变历史、重铸历史。对于同样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研究者可以用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应该力求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 目录第四版前言 第二版说明 第三版说明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清朝统治的衰落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三、战争的三个阶段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二、思想与学风的转变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二、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二、各项制度和措施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二、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一、辛酉政变 二、政变后的政治格局 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二、分裂后的形势和《资政新篇》的提出 三、保卫安庆和经营江浙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 五、太平军余部和捻军的英勇斗争 第六节 太平天国时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 一、广西壮、汉各族的继起斗争 二、贵州苗、教、号军起义 三、云南回民起义 四、陕、甘、宁、青回民起义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 一、外国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扩大 二、农村经济的凋敝 第二节 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 一、洋务宗旨的提出和洋务派的形成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第三节 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 一、军事工业 二、新式陆海军 第四节 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 一、官督商办企业 二、商办企业 第五节 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 一、新阶级的产生 二、思想文化的演变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第一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一、新疆的收复和《伊犁条约》的订立 二、日美侵犯台湾、《烟台条约》和英俄进窥西藏 第二节 中法战争 一、法国发动侵华战争 二、中国不败而败 第三节 中日战争 一、战前的朝鲜问题和清政府内部的矛盾 二、日本不宣而战和清政府的外交活动 三、辽东失陷和北洋海军的覆灭 四、《马关条约》的签订 五、台湾人民的浴血抗战 第五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一、帝国主义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二、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 三、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维新运动的发端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三、维新运动的高涨 四、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 五、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六、思想文化的更新及社会风气的转变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的新高涨 二、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及其在北部中国的发展 三、八国联军侵华和清政府宣战 四、京津军民抗击八国联军 五、宣战后北部中国的斗争和《东南互保》 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订立 第六章 辛亥革命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二、清末“新政” 三、残破的农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 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 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第三节 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 三、群众性的反抗斗争 第四节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 一、“仿行宪政”的“预备”措施 二、“国会请愿运动”和保路风潮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三、袁世凯窃夺政权 四、临时政府北迁后的政局和“二次革命” 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一、社会变动中各种思潮的涌现 二、史学、文学艺术和新闻出版的新面貌 三、新式教育的推广和科学技术新成就 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 一、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与反袁斗争的继续开展 二、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 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二、段祺瑞的统治和护法运动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 一、沙俄在蒙古的分裂活动 二、沙俄在新疆的分裂活动 三、英国制造西藏“独立” 第四节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 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 二、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工人阶级的成长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 二、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