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画形态学
释义

基本信息

作者: 马良书(作者), 刘巨德(丛书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1月1日)

丛书名: 艺术生命精神研究丛书

平装:323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302270492

条形码:9787302270492

商品尺寸: 25.8 x 18.4 x 1.8 cm

商品重量: 567 g

内容简介

《中国画形态学》系统地研究了构成中国画形态的艺术精神、审美观念、形式语言、物质媒介等层面所包含的广泛庞博的内容、充实多样的元素、明确特定的个性,以及中国画自魏晋以来形态生成与流变中所呈现的情形与状况、逻辑与线索。《中国画形态学》力图以全面包容的含量,明白清晰的线索、完整紧密的体系呈现出中国画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艺术类型的面貌。《中国画形态学》是一部以新的角度和体系研究中国画艺术思想史与艺术语言史的著作,是一部研究、学习、鉴藏中国画的重要文献。

媒体推荐

作者指出当代中国画的革新可能经由原有结构承统的整合与分化,或以保持基本形态不变为前提在系统内注入新内容两种途径。著文选题及其所采用的形态学的方法无论对于中国画的创新实践还是中国画的理论研定都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杜大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部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文,它以形态学的方法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中国画的载体,层次鲜明地揭示出来。从理论上深入清晰地展开了对中国画文化审美特质空间,以及对中国画艺术精神的生成过程的论述,从而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画形态的精神性结构。作者以实践者的体验,结合理论上的深思,在认识上有境界、有感悟、有沉思,有实质。文风清朗,思辨深邃,富有创见。

——田黎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院院长

本书着眼于中国画现代形态的创造这一。前捉,探讨中国画形态本体流变及其延伸的可能意义,选题紧扣当前中国画的实践与创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借鉴俄国和美国学者有关艺术形态学的方法,及借鉴西方现当代结构主义与文学研究方法,首次运用形态学和结构分析来探讨中国画的形态与结构,在研究中国画的方法论上具有创新意义。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观点鲜明,材料翔实,论述充分,提出了不少创建性的见解,对中国画的研究具有深化和拓展的意义,对探讨,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秦永龙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书法系一主任,教授,睥士生导师

本著运用艺术形态学和结构土义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中国画的物质媒介、形式语言、审美观念、艺术精神四个方面的系统研究,梳理了中国画的文化源流、形态演变、精神指向及调节机制,论证,了中国画艺术形态与文化深层结构的关系,指出了生命精神对中国画深层丈脉的影响。

——刘巨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马良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1966年12月出生于湖北郧西。1989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1995年考入该院中国画人物专业,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被评为“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期间主要从事绘画创作实践与中西艺术比较研究。绘画作品曾获国家级展览银奖、铜奖、优秀奖等,并被多家国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出版个人作品集、学术理论专著多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014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015

二、研究的理论背景及相关文献综述016

(一)托马斯·门罗与莫·卡冈的艺术形态学方法017

(二)艺术形态学的方法与结构分析的方法019

(三)绘画艺术的形式分析与形态学方法的关联024

(四)中国画作为中国绘画的母体与原型结构027

第二章 构成中国画形态的结构层面030

一、中国画结构层面的划分034

二、物质媒介层039

三、形式语言层040

四、审美观念层042

五、艺术精神层047

第三章 中国画魏晋至明清的三个形态050

一、魏晋到两宋,及其后的重彩写真形态053

(一)重彩写真形态的确立053

(二)重彩写真形态的绘画形态学特征054

(三)谢赫“六法”与重彩写真形态的对应055

二、五代之后的水墨写真形态063

(一)水墨写真形态的产生063

(二)水墨写真形态的绘画形态学特征065

(三)水墨写真形态与荆浩“六要”说065

三、宋元及其后的水墨写意形态074

(一)水墨写意形态的形成074

(二)水墨写意形态的形态学特征077

(三)水墨写意形态与“文人画”078

四、中国画形态描述的意义087

第四章 中国画形态的构成与转换092

一、物质媒材的组合与中国画形态的转换093

(一)魏晋到两宋,及其后的绢本重彩媒材组合093

(二)五代以后的绢本水墨媒材组合107

(三)宋元以后的纸本水墨媒材组合113

二、形式语言层面的变化与中国画的三个形态119

(一)综合性形式语言与分化性形式语言119

(二)描法和染法结合的模式与重彩写真形态123

(三)线与皴法、淡彩结合的模式与水墨写真形态129

(四)点、线、皴、墨、水、色混合的形式模式与水墨写意形态133

(五)诗、书、画、印结合的形式构成137

三、审美观念层面的变化与中国画形态的变化151

(一)气韵含义的变化与中国画形态的变化151

(二)意境含义的变化与中国画形态的变化162

(三)理意含义的变化与中国画形态的变化169

四、艺术精神层面的变化与中国画形态的变化178

(一)儒道相合的艺术精神在中国画形态中的统一178

……

第五章 中国画形态构成的方式及特征

第六章 中国画形态转换的机制

第七章 中国画形态转换的当代趋向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