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
释义

性质与职能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本党的基本职能,通过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实行民主监督。

本党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工作重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在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开展各项活动。

发展对象是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本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组织与发展

解放前夕,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中山的党员仅有2人,长驻澳门开展地下工作。解放后,1956年秋组建民革中山县筹备组,组长黄逞。1957年4月,成立筹委会,主任委员郑道实。1959年秋,民革中山县第一届委员会成立,当时党员人数14人,1962年换届产生第二届委员会,两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均为苏干远同志。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革组织停止活动。1980年,恢复组织活动,选举产生民革中山县第三届委员会,1984年,选举产生民革中山县第四届委员会,苏干远连任主任委员。1987年,召开民革中山市第五次全体党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民革中山市(县级)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林绍声。1989年4月,由于中山市升格地级市,第五届市委会撤销,组建民革中山市委员会筹备组(地级),组长林绍声。1992年1月民革中山市委会第六次全体大会召开,民主选举第六届委员会(地市级),林绍声为主任委员。1997年1月至2006年10月,民革中山市委会第七、八、九次全体党员大会在市会议中心分别召开,民主选举产生第七、八、九届委员会,第七、八、九届市委会主任委员为司徒伟湛。

目前,中山民革共有党员177人,基层支部14个,分布在全市教育、医疗、科技、经济和法律界等。党员平均年龄50.7岁,其中:博士后1人,硕士22人、研究生7人,大学本科以上95人、大专27人,高级职称51人、中级职称88人。

此外,1980~2008年,林绍声等4人分别当选为民革广东省第6至10届省委委员,司徒伟湛当选为民革中央第10、11届委员、第10、11届民革广东省委常委;在第一至十二届县、市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先后有19人次当选为人大代表,其中苏干远等6人分别当选为人大常委;在第一至九届县、市政治协商委员会中,先后有86人次当选为政协委员,其中林绍声等4人分别当选为政协副主席,27人次分别当选为政协常委;有12人分别被聘为特约检察、审计、监察、教育督导员、人民陪审员及行业监督员;苏干远、何丽娟等2人被评为民革全国先进个人。2003年6月至今司徒伟湛当选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参政议政

历年来,民革能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发挥民革党员广泛联系群众的特点,积极反映社情民意,通过参加座谈会、民主协商会、视察、调查,撰写提案等形式,为中山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积极建言献策。1982年建议设颐老会,建设颐老院、1984年建议兴建民权路都得到政府重视采纳,并实施建设。为了更好地发挥整体职能,从1988年起在市委会内开展“一人一议”活动,把成员提交的合理化建议经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及本党政协委员筛选、合并、整理后,以政协委员或市委会名义向政协提交提案,至2008年向市政协提交提案827件,很多提案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并付诸实施。其中,《强化对外商投资财产价值鉴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老城区困难老企业通过易地搬迁摆脱困境的建议》、《有效在保护耕地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走内部挖潜道路的建议》、《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关于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建议》、《关于走人文与生态相结合之路,开创中山旅游新局面的建议》、《关于建立中山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的建议》、《关于制定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准入行为规范的建议》、《关于开展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的建议》,《关于重视我市水危机污染的建议》,《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关于从德育工作角度关注网络发展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的建议》、《抓住机遇,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关于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关于培育、发展和规范行业协会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建议》、《关于推进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城中村整治,推进城中村更新改造的建议》等多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和重点提案。

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围绕地方的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选准课题进行调研。近十年来,我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主要课题有:《台商投资企业状况》、《我市文化市场的状况及其发展》、《小城镇、大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加强我市建筑市场管理,保证建筑质量》、《关于开展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的建议》、《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投资软环境》、《中山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中山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关于完善我市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建议》等调研报告或提案提交政府,这些报告或提案给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加强与政府对口部门的联系,从1990年至2007年,我会与市台务局和市建设局建立了对口联系单位,多年来,保持与对口单位的密切联系,互通情况、信息,联合开展各种有关活动。邀请市台办主任通报海峡两岸形势以及台商在我市投资情况;请建设局领导通报我市“小城镇、大战略”的具体措施以及提供有关城市建设及房地产发展等资料。就镇村城市建设以及如何实施“小城镇、大战略,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等问题与市建设局联合组队,深入镇区开展调研。就 “台商投资企业状况”与市台务局组队深入到5个镇区16家企业了解情况,写成调研报告上交市政府。

2007年,市政府对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工作部门进行了调整,我会与新的对口联系单位——市民政局建立了联系关系。在双方的努力下,初步建立了对口联系的工作机制,并探索出了一套与部门职能和党派特点相适应的工作方法。2008年,市委会紧紧围绕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与对口联系单位市民政局联系,就我市十大民心工程之一低保家庭危房改造工作以及社区居家养老等问题与市民政局开展了联合考察调研。主委司徒伟湛亲自带队,市民政局韩锡江局长和陆瑞芬副局长以及民革市委委员等10多人,分别到石歧区、板芙、神湾两镇就相关问题听取工作情况介绍,走访低保家庭和“三无”人员,全面展开考察调研,并即席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宣传、信息工作。信息工作也是发挥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委会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建立信息网络,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所写稿件分别被《广东民革》、《政协通讯》、《中山统战》、《中山日报》所采用,其中《台湾、海外有关人士对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被省委办公厅采纳。2002年市委会被评为民革广东省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至2005年办公室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统战系统信息先进单位;2004年至2005年办公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市政协网站通讯先进单位,5篇宣传通讯获优秀作品奖。

祖国统一工作

中山市六届台联会领导班子中,我会共有8人次担任市台联会会长、副会长或副秘书长职务,多位党员是台联的理事。我会注意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广交朋友,联络感情,宣传政策,争取人心,为实现和平统一祖国,发挥应有作用。成立由副主委领导的“三胞”(港、澳、台同胞)工作委员会。每年召开台属座谈会,宣传国家的对台政策,发挥台属作用,加强与在台亲友的联系,宣传祖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消除台胞的误解,争取在台亲友回祖国大陆观光探亲、投资办厂等。

做好台胞接待工作,台湾中华金民爱国会主席钟树楠;世界中山同乡会主席刘祟龄、副主席莫兴、郭琴舫、梁立峰;台北市中山同乡会副理事长蔡樟华、孙中山的嫡孙孙治强和孙女孙瑞英、孙瑞华、孙瑞芬、孙瑞芳;原国民党香山(模范)县县长、孙中山亲侄孙、旅美华人孙乾等爱国人士来访,我会都参与接待工作。2000年民革广东省委组织在广州高校读书的台湾学生一行40多人和2005年民革中央组织在台高校学生一行50多人来访,我会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带他们参观市容市貌、孙中山故居、台资企业等,使他们能耳闻目睹祖国的变化,增进对祖国大陆的感情。2008年与市务局、市台联会一起接待了由陈卓文、何振源先生带领的台北中山同乡会回乡访问团一行21人,大家互赠了纪念品,并组织了10多位民革党员参加了在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由陈卓文先生主讲的关于职教方面的文化交流。此外,我会通过参与第四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参加孙中山长孙孙治平90周年华诞宴会、与台商企业市众康门诊部的全体员工进行了联欢、派员参与接待了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处长姚观顺儿媳妇周廉楣母子、参与民革省委对省重点台属的慰问、参加了原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创会会长、中山市隆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信兴先生的追思会、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换届、台联会的活动等各种形式与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外国朋友进行广泛联谊和交往。

积极为台胞排忧解难。就台商、台胞、台属关心的问题进行座谈征询他们的意见,并积极向上级反映。1999年台湾中部地区发生7.8级地震,我会逐一电慰问台属,并积极协助他们与在台亲友联系,了解灾情,令台属十分感动。2000年以来,我会就台商子女入读重点中小学问题积极奔走、呼吁,与市教委等有关部门研究,使台商子女入读重点中小学问题得到解决。在台湾受“非典”肆虐期间,及时向台北中山同乡会发出传真电报慰问。为了更好地开展祖国统一工作,民革“三胞”委成员利用自己工作上有利条件,积极为台商台属做好事、办实事,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添砖加瓦。如,“三胞”委副主任沈伟忠同志在三鑫双语学校担任副校长,负责招生工作。为了让台商子弟能接受优质教育,积极请示学校,解决台商子弟的学位问题。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台商子弟入读了三鑫双语学校。2008年沈伟忠同志还光荣当选为民革广东省“三胞”工作委员会委员;成员刘金尧,为了协助台商协会会长陈中和办好众康门诊部,积极完善医院各项制度,努力提高经营效益,千方百计让台商能在中山多赚钱,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受到了陈会长的赞赏。又如成员李怀仁,利用在博爱医院工作的便利,悉心照料好每一位台湾病人,关心台胞的治疗情况,及时给予台胞必要的帮助,使每一位来院就医的台胞满意而归。

加强与台商的沟通与联系,增进共识,服务台商。2005年5月,在市台务局、市台商协会以及众康门诊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在市台商协会会馆举办了“关爱台商健康体检活动”,为50多位台商理监事及部分台商免费进行了体检。中秋节前夕在中山纪念堂与市台务局、市台商协会联合举办了“共同家园——迎中秋文艺晚会”。中共中山市委副书记李启红致辞,中共中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多位领导、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台商、全体民革党员共1000多人共同观看了精彩的文艺表演。2006年在中港英文学校、台商协会的协助下与市台务局联合举办了首届台商子弟夏令营活动。夏令营安排了与纪念孙中山有关的一系列参观活动,让台商子弟体验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童年生活及少年生活,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及生平事迹;参观台资企业以及中山、广州等地的市容市貌。2007年4月份,与市台务局举办第二届台商子弟夏令营活动。来自港澳以及中山地区的40多位台商子弟参加了活动。5月份,组织孙中山研究小组一行10人随市孙中山研究会一道,赴珠海市参观交流。9月份,与市台务局在台商协会会馆联合为市台商协会理监事的台商眷属举办妇女健康保健讲座。2008年与市台务局、台商协商、广东中港英文学校共同举办了中山市第三届台商子弟夏令营活动。夏令营为期三天,参观了台资企业、生态公园,参与了游乐活动等,共吸引了30多名台商子弟参加。活动深受台商子弟的欢迎。中秋前,市委会组织市委委员和党员台属参与了由市台务局、台商协会主办的在中山金钻酒店五楼举行的“共同家园,和谐中山”——迎中秋联谊晚会,党员周文婷、余侃等7人还分别表演了唱歌和舞蹈两个节目。

孙中山研究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孙中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民革注意加强对孙中山思想的研究、学习。民革老主委苏干远及现任主委司徒伟湛先后担任过市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曾当选为常务理事的有林绍声同志,理事有刘居上、郑家秀等两位同志,参加研究会的民革党员有19人。据不完全的统计,他们先后在研究会的会讯、会刊、论文集或各大报章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纪念文章共150多篇以上,参与了《伟人孙中山》小册子的修改研讨、孙中山在粤史迹调研以及各种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刘居上发表个人专著2本,并参与《少年孙中山》、《青年孙中山》编辑和撰稿工作。邹佩丛出版了《孙中山的家世——资料与研究》一书(55万字)。1998年、2004年,邹佩丛应台北“国父纪念馆”和中华民族教育学会的邀请,2次赴台参与海峡两岸孙中山史料交流和“中山思想文化教育”学术交流。2007年我会完善了对孙中山思想研究的组织架构,成立民革中山市委会孙中山思想研究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孙中山思想的研究工作,宏扬孙中山精神。1991年至现在,每年我会都参与孙中山诞辰、忌辰以及辛亥革命周年纪念等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并及时做好对外的宣传工作,扩大统战工作的影响。

社会服务

热心教育事业 1982~1988年,面向社会,通过独立办学、联合办学形式,先后举办短期培训班、技能班、认证班,共培养学生10860多人。1982年民革、民盟、民建联合办学,创办《育才业余文化夜校》,属于中等专业学校单科班(一年制)。1985年接受中山大学中文刊授中心的委托,与中山电大联合设立中大中文刊授中心及面授辅导站。1993年,在我会的搭桥引线下,中山大学电子系与中山嘉华电子厂进行教学合作。中山大学提供技术,帮助嘉华电子厂开发项目,嘉华电子厂捐赠了10台电子计算机给中山大学进行教学使用。

招商引资,扶贫助学 做好海外联谊工作,积极招商引资,发动港澳乡亲捐资办学或参与各种公益事业活动。1989年至1991年协助有关部门引进“三资”企业5个,“三来一补”项目8个,引进资金港币32万,人民币272万,“三胞”捐赠港币145万,既增强了“三胞“联谊,又有力地支援祖国四化建设。在创办孙中山研究会期间,缺乏有关孙中山的书籍,苏干远同志发动香港同胞肖炳棠帮助购书,后来,肖先生还主动捐出港币3000元,给孙中山研究会作购买书籍之用。杨家的后人就把在美国的房产卖掉,捐赠人民币135万元给予中山市杨仙逸中学,使该校建设了一座科学楼。中山市决定筹建颐老院时,苏干远同志积极参与建设。通过香港侨商理事会郑震雄先生的关系,发动香港侨商会会员捐赠了100万元建了一座大楼。1998年响应全省八个民主党派联合发出“集八个党派之力,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粤北山区联合开展扶贫活动,帮助山区兴建三所希望小学。”的倡议,筹得善款人民币6650元。2002年向板芙镇两个贫困家庭捐款3800元。2005年起响应市委统战部的倡仪,参与对阜沙镇牛角村的扶困助学以及义诊活动。组织本党医务人员到仙逸小学免费开展爱牙、护牙宣传活动。组织党员中法律工作者到各中小学和通过法律咨询热线进行法律宣传以及为弱势群众进行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等,据统计,1989年以来,民革党员参加慈善万人行及捐款抗灾活动,共捐款人民币20826元。党员们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也注重本职工作,不少党员获得省、市级的奖励。

民革中山市委会正、副主委名单:

主委:司徒伟湛(市政府副市长)

副主委:刘志伟(市工商局副调研员)

何丽娟(女、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黎军(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办公地址:广东省中山市兴中道2号市政协大楼7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