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1年11月19日在京成立。研究会是国内首个全国性大学素质教育学术交流组织。该组织旨在凝聚一批关心、热爱、从事高校素质教育的教育家、管理者和学者,深入开展素质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探索,推进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经验,传播中国的素质教育思想,促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正迎来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背景下,全国性的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平台“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应运而生。 正式成立2011年11月1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2011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揭牌并发表讲话,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出席会议并讲话。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学院、《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中国大学教学》等一百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及大学师生共4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和2011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科学时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到会报道。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题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和举办2011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的意义,并就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五点意见。周远清在题为《努力提高两个自觉——大学文化自觉和素质教育自觉》的讲话中认为,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发展的必要选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在论坛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发表讲话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高度重视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 杜玉波说,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本的功能。要把培养人才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目标。现在不少高校在申请指标、争取项目的时候往往都在讲自己学校的规模和数量是多少,很少拿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指标来检验,这种情况的出现根子就在质量观上。 杜玉波强调,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一些高校在人才招录与选拔、教学导师制、教师聘用年薪制及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上作出的有益探索,将得到教育部的支持。 此次论坛由“书记·校长论坛”“专家·学者论坛”组成,就“素质教育与大学使命、大学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素质教育理念与本科培养模式改革、大学素质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关系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