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致中和: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漫谈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岳麓书社; 第1版 (2008年7月1日)平装: 23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807610410, 7807610417 条形码: 9787807610410 产品尺寸及重量: 20.6 x 14.8 x 1.8 cm ; 240 g ASIN: B001EHZU3A 内容简介《致中和: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漫谈》主要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希望能够为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借鉴。《致中和: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漫谈》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和谐”一词及古代和谐思想作一大体介绍;第二部分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第三部分谈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第四部分谈个人自身的心灵和谐;第五部分是结语,对古人的和谐思想作一总结,并对某些问题作进一步探讨;第六部分是附录,为了使具有一定古文阅读水平的读者对古代和谐思想有更多的了解,编者们选出一些阐述和谐思想的古文,附录在《致中和: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漫谈》的最后。 作者简介张松辉,男,1953年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九八五工程’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访问客座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教学科研工作。 发表《重评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谈道家对先秦楚辞的影响》、《老子的循环论是正确理论》等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文摘》、《文摘报》、《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摘登或全文转载。 目录绪论/1 第一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9 第一节 敬畏自然/9 第二节 效法自然/13 一、政治上的效法自然/17 二、科技方面的效法自然/18 三、个人处世方面的效法自然/20 四、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效法自然/23 第三节 爱护自然/26 一、儒家以爱护人类为前提的爱护自然/27 二、佛教以轮回报应为理论基础的爱护自然/33 三、道家以价值和道德为双重目的的爱护自然/39 四、对两种爱护万物动机的评价/44 五、对热爱自然原因的深层思考/48 第二章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51 第一节 儒释道及其他文人的理想社会/51 一、儒家的理想社会是大同社会/51 二、道家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53 三、道教的理想社会是神仙世界/54 四、佛教的理想社会是佛国净土/55 五、文人的理想社会是世外桃源/55 第二节 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57 第三节 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61 一、亲人之间的和谐/61 二、与他人之间的和谐/71 三、上下级关系的和谐/79 四、君臣之间的和谐/84 五、部门之间的和谐/92 六、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关系的和谐/95 七、国家之间的和谐/100 八、思想学派之间的和谐/104 第四节 保证人际关系和谐的方法/111 一、重视教育/111 二、保证社会公平/113 三、重视礼节法制/115 四、坚持“和而不同”/117 五、要懂得权变/120 六、善于使用“无用”的人/123 七、做到守柔、谦让/126 八、不要语言伤人/130 九、多看别人的长处优点/136 十、神道设教/138 第三章 个人自身的心灵和谐/141 第一节 个人心灵和谐的意义/141 第二节 达到个人心灵和谐的方法/145 一、淡泊名利/147 二、知足常乐与善于比较/153 三、不存害人之心/158 四、不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162 五、自我定位要恰当/164 六、要为自己的人生留下回旋余地/166 七、寻找心理平衡的颠倒思维/169 八、以良好的心态对待逆境/174 九、把自己的境遇归之命运/179 十、正确看待衰老和死亡/189 结语/200 附录 和谐文化资料选编/210 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210 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218 三、个人心灵的和谐/22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