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直系教头冯国璋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元坤 着出 版 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ISBN:9787504364234 出版时间:2011-06-01 版 次:1 页 数:229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传记 > 政治人物 编辑推荐他是英雄,却走过了一条坎坷之路,自古英雄不平凡!他是军人,却文韬武略无一不精,谁说武将不通文!他拥兵自重,威震东南,却又反对强权,抵制洪宪!他一生戎马,却又渴望和平,在爱与恨间苦苦纠缠!他就是冯国璋,直系军阀的教头总统,一位文武双全、敢爱敢憎的传奇将领! 或许,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静下心来阅读这位世纪人物,看他的功与过,读他的对与错,想他的是与非,跟着他重新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去,感受那些悲欢离合、尔虞我诈、世事沧桑! 内容简介《直系教头冯国璋》讲述了一位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冯国璋的故事。 曾有人称冯国璋、王士珍和段祺瑞为“北洋三杰”。王士珍是北洋之龙,见首不见尾;段祺瑞是北洋之虎,威武霸气;而冯国璋则是北洋之狗,这说明他忠诚,踏实,谨慎,精明…… 冯国璋的一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生。他是众人皆知的文武全才。他曾跟随过袁世凯,却在袁称帝之后发布“五将军密电”,与其决裂。他倡导革命,却依旧维护着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名誉。他一生追求和平统一,却又拥兵自重,成为举世闻名的江宁霸主。他一生经历两次府院之争,却总是摆脱不了居间调解人的尴尬境地。正是这一个一个的争议,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冯国璋。 作者简介元坤,原名袁增水,出生于1960年,职业作家。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对国际、社会经济也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从事相关课题研究三十多年,有多部专著出版,著有《中国别无选择》、《第三只眼看日本》、《犹太秘史》等。 目录第一章 坎坷英雄路 艰难的家世 武校出了秀才 军队才是用武之地 袁大头的赏识 第二章 练兵、办学,一个也不差 编练新军 新军,必须常备 谁说武将没有文略 堪当重任的教头 第三章 江宁霸主,威震东南 汉阳的一把火 要共和,还是要君主 力助袁氏夺权 围剿 “二次革命” 称雄半壁江山 第四章 抵制洪宪,拥兵自重 不想伺候皇帝 称病,以退为进 暗助反袁势力 “五将军密电” “南京会议”,密谋做大 第五章 在府院中周旋 与督军团的斗争 左右逢源的副总统 黎、段的“和事佬” 复辟之风再起 代理大总统 第六章 战与和的斗争 逼倒段祺瑞 皖系的反击 危机重重的“南巡” 第七章 最后的岁月 奉系入关,皖系掌权 无可奈何的退位 英雄落寞,依旧主和 精彩书摘袁大头的赏识 冯国璋命运的转机,开始于清政府训练新军的改革。在甲午战争之中惨败的清政府,逐渐意识到自己军事力量的薄弱。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都认为,强大的日军无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在士兵素质上,都不是清朝传统的八旗兵、绿营军可以对抗的,甚至不是淮军和湘军可以对抗的。 因为在甲午战争之中,已经经过近代化改革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而李鸿章统领的淮军以及刘坤一统帅的湘军,全都输得体无完肤。因此,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再不对清朝的军队进行更加近代化的改革,训练出一支新军来,那么清朝只有继续被动挨打的份,甚至直接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于是,甲午战败之后,上至朝廷一品大员,下至黎民百姓的整个中国都发出了“整军经武,以救危亡”的强烈呼声。清政府意识到,事情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同时也是基于各方面的舆论压力,清政府最终于1894年11月成立了以恭亲王奕诉为首的“督办军务处”,宗旨就是为了整顿京畿的旧军,同时改练一支强大的新式军队。 其实,清政府虽然设立了这个“督办军务处”,但真正实施的人,却不是满洲的贵族,而是汉族大臣袁世凯。当时,在朝鲜碰了钉子的袁世凯正在京城四处托关系,想要在官场上重新崛起。一向善于钻营的袁世凯得知设立“督办军务处”的消息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借助自己的亲戚关系,加上得到了军机大臣李鸿藻以及荣禄等重臣的联名保荐,最终获得了将定武军改编、扩建为新式陆军的肥差事。 实际上,所谓的定武军就是原来的洋枪队,一直以来都驻扎在距离天津七十里的小站。本来,小站驻扎的军队是淮军的盛字营,这个营在这里呆了大概二十年的时间。但是,在甲午战争中,盛字营全体官兵都开赴了朝鲜,对日作战。谁知,在朝鲜作战时,盛字营的统帅卫汝贵畏敌逃跑,弄得整个盛字营群龙无首,最终被强大的日军打得全军溃败。从这之后,淮军就再也没有盛字营了。这样一来,天津小站也就没有了驻军。 于是,袁世凯就把训练新式陆军的事情,安排在了小站来办理。事实上,在袁世凯来到小站训练新军时,清政府已经于1894年底派遣长芦盐运使胡炳芬在这里组建新军,这就是定武军的前身。当时,在规模上这支军队总共有十个营,大概4750人。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的。可以说,这次练兵不仅在中国军事史上,甚至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都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 袁世凯来到小站时,已经是1895年12月21日。他的任务,就是要将定武军改编和训练成一支采用西方建制、拥有优良武器装备、士兵训练有素的新式陆军。不过,在这之前,袁世凯首先需要做的是扩充兵员。 当时,定武军一共只有四千多人,不说士兵质量,仅仅在数量上就显得太少了。于是,袁世凯就派人到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挑选优秀的步兵,同时派人到锦州和新民等地区招募骑术精良的骑兵。在经过一番留强汰弱的整编之后,袁世凯成功地建立起一支拥有7300人的新式陆军。 接下来,袁世凯就开始对这支军队进行正式的训练。他先按照德国陆军的军制,建立了步兵、炮队、马队、工程队和辎重队等多个兵种。其中,步兵队人数最多,一共有5000人,分为左翼和右翼两个营。炮兵队又分为快炮队、重炮队和接应马炮队,一共有1000人。马队分为四个小队,一共有500人。而负责军事施工的工程队和负责后勤的辎重队,则各有500人。军队整编完成之后,袁世凯又给队伍配备了德国当时最先进的各种武器。其中,既有手枪、步枪和马枪,也有克鲁伯快炮。这些武器装备的补充,大大增强了新军的作战力量。 训练新军的最关键一步是士兵素质的提高。这些招募进来的新兵,虽然都是旧式军队中的优秀分子,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身上有着很强烈的旧式军队作风,组织纪律性差、作战不讲究协调配合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绝对会大大削弱新军的作战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袁世凯专门从德国聘请了教官,让他们用德国陆军的条例对新军进行操练。当时,担任总教官的是曾在甲午战争之中与日本军队作战的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将军。他在任期间,完全按照德国陆军的操练规则训练新军。很快,这支七千多人的队伍就有了新气象。 除此之外,袁世凯还加强了新军的组织建设。在袁世凯看来,一支缺乏组织管理的军队,将会是一盘散沙,自然也毫无战斗力可言。因此,袁世凯在小站成立了一个“新建陆军督训处”,下设七个重要的处和两个局。其中,最重要的是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和军医局。从这些处和局的名称看得出,袁世凯是十分注重军队的纪律和组织建设的。 在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士兵的军事素质,小站新军还建立了四所随营学堂,分别是步兵学堂、炮兵学堂、骑兵学堂和德文学堂。另外,在督操营务处里面,还设有讲武堂和学兵营。这些学堂的建立以及随后开展的军事教育,使得小站的新军从一开始就跟旧式军队拉开了很大一个档次,成为了一支真正训练有素的新式陆军。 当然,新式陆军的建立是离不开优秀的军事将领的。因此,袁世凯在刚刚组建新军时,就十分注重四处搜罗军事管理人才。当时,由于整个中国都在高呼“整军经武”,很多人都把进入军队吃皇粮当成了一条谋生的路子。因此,军队里并不缺乏士兵,甚至不用担心选到优秀的士兵。但是,要想找到既能按照西式操演方法训练新军,又能对新军进行新式管理的优秀军事将领,却并不那么容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