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芝麻叶枯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 芝麻叶枯病 病原中文名: 芝麻长蠕孢 病原拉丁学名: Helminthosporium sesami Miyake 病原分类地位: 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芝麻 主要为害部位: 叶片、叶柄及茎和蒴果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茎和蒴果。叶片染病初生暗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大小4~12mm,具不明显的轮纹,边缘褐色,上生黑色霉层,严重的叶干枯脱落。叶柄、茎染病产生梭形斑,后变为红褐色条斑。蒴果染病生红褐色稍凹陷圆形病斑。该病扩展迅速,芝麻生长后期遇连阴雨,仅20天左右即可漫延全田引致大量落叶,对产量影响很大。 病原形态特征Helminthosporium sesami Miyake 称芝麻长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不分枝,大小150~240×6~8(µ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常弯曲,褐色,有5~9个隔膜,大小 46~68×8~11(µm)。此外据杨永东报道Corynespora sesamum Goto称山扁豆棒孢,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内或种子及土壤中越冬,芝麻播种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叶片上产生病斑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叶、茎、蒴果发病。均温25~28℃,田间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病。芝麻生育后期,雨日多、降雨量大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种子或用53℃温水浸种5分钟。(2)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3)加强芝麻田管理。避免枝叶覆盖地面,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1:150倍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地理分布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四川、甘肃、广东芝麻栽培区。近年河南一带发病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