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策平 |
释义 | 郑策平(1915~1981年),字炳猷,广东五华县周江镇蓝坑管理区人。抗战时期毕业于兽医大学。1949年11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贵阳军马防疫所代理所长时家畜锥虫病在我国各省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当时,研究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牲畜锥虫病的发生与传播,成为全国兽医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而研制锥虫抗原,完善发展锥虫病的诊断技术又是发现和消灭疫源的关键。郑策平深感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他勇敢地带领科研组投入艰苦的实验工作,闯过一道道难关,终于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液体锥虫抗原和干燥锥虫抗原,为我国填补了此项技术的空白。1951年调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第八所工作。 在家畜锥虫病的防治中,他还成功地研究确定了骆驼、牛、水牛锥虫病补体结合反应诊断法,马和骆驼锥虫病的变态反应诊断法,并解决了当时国内外家畜的许多关键问题。 1959年,郑策平调西藏工作时,住地被叛匪包围,上级派警卫部队护送他转移,可他执意不下火线,坚持留下来工作。70年代初,调西北工作。他屡患冠心病和肝硬化,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有一次,他到甘肃工作,在翻越祁连山时,由于高山反应病倒了,他不顾军区领导的劝阻,在医院休息了几天,再次翻越祁连山,按时完成任务。1974年7月,因出差至海南岛,冠心病发作被送进医院治疗,尚未康复即出院工作。 40多年来,郑策平一直从事技术工作,业余坚持科研工作,为后人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他出版多部著作,包括《兽医良方》、《兽医蠕虫学检查法》(与妻黄汝禄合译,俄文)、《兽医干部学习讲义》、《家畜寄生虫病检验法》、《苏拉病》、《家畜锥虫病》、《家畜传染病学》。另外,在《兽医畜牧杂志》、《中国兽医学杂志》、《后勤杂志》(兽医专刊)等杂志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10篇。 由于工作出色,成绩显著,郑策平多次受到奖励,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应邀参加国庆天安门观礼及出席国务院举办的国庆招待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1年11月,郑策平因病医治无效病逝,终年66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