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政策规划 |
释义 | 一、政策规划主体1、政策分析人员及其关注的焦点 关注各类社会问题,关注问题背景与前景以及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关注各类公共政策的具体内容; 关注决策者或政策制定者做了些什么和没有做什么; 关注公共政策的后果及社会影响。 二、政策规划的原则1、信息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系统原则:全局、长远、综合、统筹。 3、预测原则:预则立,不预则废! 4、客观原则:实事求是、不偏不岐。 5、智囊原则:专业化社会的生存之道。 6、优化原则:比较、鉴别、选优。 7、效益原则:不做亏本买卖! 8、可行与可操作原则:不练葵花宝典、不做空中楼阁! 9、兼听原则: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七原则:多方案选择、信息充分、科学预测、系统协调、可行与可操作、民主参与、稳定可调原则。 政策方案制定的步骤1.轮廓设想:正反逻辑推论、折中推论、分析罗列;资料搜集;数学计算;预测推论;组合方法;非系统方法。 2.细部设计:具体、深入、细致的推敲计算。 3.方案后果估计:各种可能条件下的后果;变化条件下的不同后果;各方案后果比较。 三、政策规划中的思维方法1、经验思维 2、逻辑思维 3、直觉思维 4、创新思维 四、政策规划的程序1、政策目标的确定:事遂人愿! (1)如何确定政策目标。 (2)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 第一,价值前提(愿)。 第二,事实前提(事) 。 2、政策方案的设计 3、政策方案的评估(前评估) (1)预测性评估。 (2)预测的方法。 1)专家会议法。 2)德尔菲(Delphi)法。 3)投入——产出分析。 4)时间序列法。 5)回归分析法。 6)趋势外推法。 7)马尔可夫模型。 (3)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 1)政治可行性 2)法律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 4)技术可行性 5) 行政管理可行性 6)社会可行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