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正定新城铺商代遗址 |
释义 | 正定 新城铺商代遗址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东北17.5公里处,东与藁城、北与新乐接壤,距新城铺村北约750米。 新城铺是正定的一个重镇,春秋时为鲜虞国都,名新市,西汉置新市县,唐代废县置新市镇,设伏城驿,明定名为新城铺。其村北750米处原有东西排列三个大土丘,当地俗称“城岗”。由于风雨冲刷和农民平整土地和用土,两侧的土丘现已不存,仅存的土丘南北长32米,东西宽17米,高6米,文化层厚l—1.5米不等。当地农民曾在土丘和周围南北长100米,东西宽80米的范围内发现过商周青铜器、陶器和石器等。 1967年5月,文物部门征集铜鼎和带铭铜觚各1件,出土于土丘西北侧,其中,觚为喇叭口,腹微鼓,高圈足,腹部上下各有凸弦纹两道,腹下弦纹两侧各作一十字形槽,腹部饰两组以双夔合成的饕餮纹,衬以细云雷纹,圈足饰四组夔龙纹,夔龙舞爪卷尾,相向而行,也以细云雷纹作地。圈足内有族徽铭文“∆ ∆ ▽”(注:此图形为代用图形。原图形应为此三图形上下依次叠加。)字,通高26厘米,口径15厘米,腹深16.5厘米,底径9.4厘米。鼎,两直耳,圆唇外卷,深腹圈底,腹底残破,三实心柱足。口沿下饰弦纹三周。器外部有明显浇铸痕迹,用四范铸成,通耳高17.5厘米,口径15.5厘米,腹深10.5厘米,足高7.5厘米。 1976年,文物部门又征集到由此出土的2件带铭文青铜器,其中,铜爵高16.9厘米,青铜质,色泽灰黄,流较短,尾上翘,流至尾长13.9厘米,两个菌状柱靠近流折,腹部一侧有半环形錾,錾下有铭文,释为“赓(注:此为代用字。原字为“庚”在上,“丙”在下。下同。)册”二字,二菌状柱上饰有涡纹。与铜爵同样刻有“赓册”铭文的铜觚,高24.5厘米,口径14.6厘米,底径8。3厘米,高体束腰,喇叭口,腰微鼓,高圈足,腰饰对称两组云雷地饕餮纹,纹上饰一道凸弦纹,纹下饰两道凸弦纹,圈足饰云雷地夔龙纹,足上有对称两个长方形槽,足内有铭文,释为“赓册”二字。 1982年1月,新城铺农民在村北城岗取土时,又发现了卣、尊、觚、爵等8件青铜器,其中7件出土于一土坑竖穴墓内,1件发现于墓东2米处,其中6件带铭文。 1982年7月,曾征集到1件爵,据了解是40年前在城岗发现的。此爵通高18厘米,流至尾长15.7厘米,菌状柱,半环形錾,圜底。柱顶饰涡纹,颈部、流和尾下部饰蕉叶纹,腹部饰两组云雷纹地饕餮纹,间以三条扉棱,鋬上饰兽首,鋬内有铭文“子刀”,当为族名。 正定新城铺的青铜器属于殷墟晚期,一爵一觚都有“赓册”铭文,过去著录中曾有不少这种铭文的青铜器。凡有器形可查的大多属于殷墟晚期。最重要的是《商周》446宰椃角,其铭文为“庚申,王在东门(注:原字应为东在上,门在下叠加),王格,宰椃从,锡贝五朋,用作义丁尊彝,在六月,唯王廿祀翼又五,赓册”。这是帝辛(纣)二十五年的青铜器,器王椃是帝辛的宰,他的族氏是赓。可见赓氏是商朝末年显赫的贵族之一,说明这一地区当时与商王朝存在着密切联系。 1982年7月23日,新城铺商代遗址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