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小
释义

潺潺流泻的玉水河边,梁祝凄婉的爱情传说成了千古绝唱,幽幽的凤鸣山曾是魏伯阳炼丹处,而城隍河沿一幢幢幽深清凉的宅院内,走出了范寿康、胡愈之等一代代名人。站在古镇丰惠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深厚的文化韵味。丰惠东门边的丰惠小学更不例外。

据《上虞县教育志》载:丰惠镇中心小学前身为经正书院,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上虞知县杨溯伊和教廷渝徐銮暨阖黾绅民捐资创办。书院建筑规模颇大,大门额书经正书院,仪门额书丽泽试院,中为讲堂,左右为南北试场,为岁科童用之地,后边正楼设文昌阁,左右房两侧厢房、厨房、董事所、管院住房俱备,当时用钱六千缗(每缗一千文)多,并置田、山、沙地,暨银钱为书院经费,推举纯正、首事等四人管理院产,举人徐绍谦任堂长。尽管如今经正书院的遗迹荡然无存,但从经正书院到上虞官立县学堂,直到如今的丰惠二小,一脉历史却从未割断过。

光绪三十年(1904)年,知县何金魁改书院为上虞官立县学堂,后又改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而说到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不能不提王佐。王佐在上虞办我国第一所科学学堂数学堂时,维新失败。康有为、梁启超亡命东瀛,数学堂也受守旧派冷嘲热讽,但蔡元培、王佐仍坚持科学救亡的方向。当数学堂在风雨飘摇中开学之时,也是谭嗣同六君子断头流血之日。课堂上的王佐讲的最多的是谭嗣同的《仁学》,既有反清反传统思想,又有谭嗣同杀身成仁的切身之痛。从此,强国梦随着六君子的血和魂在上虞课堂上扎根。民国元年(1912年),王佐、胡庆阶(胡愈之之父)一拍即合,在官立县学堂基础上,办起上虞第一高等小学校,全国人大原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胡愈之等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代学子。

王、胡以"仁学"为主旨,打破了学生只看到周围小圈子的旧习,使他们放眼大世界。王佐从上海又请来理化专科学校毕业极其爱国青年教师朱怡青,"新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要学科学必先学此"。胡愈之在这所五年制学校中足足读了7年。"国文课熟读《古文辞类纂》里百余篇选文,数学学过大代数。""历史、地理还有物理、化学、博物、生理,还跟着学了点日语。"从胡老的回忆中,不难看出该学校当时着眼于培养新人才。

从这所古老的学校中,走出了茶叶专家吴觉农、原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秘书长王一飞、中国共产党上虞党组织的创始人叶天底、原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云、烈士陈树谷和周达明等名人乡贤。

正因为第一高等小学校抱着强国强族的教育宗旨,上虞县1925年声援"五卅运动",是以此学堂为基地发起的,1927年又发起"打倒军阀"大会,1928年秋与县立第一女校合并改名中山公学,三年后又改名县立中山小学,但办学宗旨不变,不少学者志士在此治学育人。1938年,学校又举行"国耻纪念会"等爱国运动。1941年,上虞沦陷后,校舍被毁,学校停办。抗战胜利后借十字街胡氏宗祠复校,改名丰惠镇中心民国学校。1946年,在原址新建校舍,改名中正小学,1948年设县立中正国民学校,1949年又改名上虞县立第一小学,解放后55年与镇上其他两所学校合并,设本部和两个分部,称丰惠镇小学。目前又因学校规模扩展,被改为丰惠镇小分部。

10易其名,站在如今的丰惠镇小内,21世纪钟声即将敲响,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让人肃然起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