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哲理日记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5月1日) 丛书名: 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 平装: 26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16开 ISBN: 7301090277 条形码: 9787301090275 尺寸: 22.9 x 14.9 x 1.4 cm 重量: 322 g 作者简介史作柽,哲学思杨家、诗人,兼及绘画艺术。早年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曾在台湾大学、台湾文化大学、台湾文化大学、台湾机关报竹高中任教。在台湾各大学巡回演讲,近年在台湾师范大学举办讲座,极受欢迎。致力哲学写作与诗歌创作,有五十多部著述,拥有广泛影响。 内容简介人假如想要控制外在的事物或人,那就必须要先控制自身才行。但人之发现别人难以了解与驾驭容易,而发现自身之难以控制才难。因为人之控制自身,即彻底的节制,即道德、即同情与爱。于是人从此不再设法控制别人、驾驭别人,而只想在同情与爱的基础上,设法用一切方法使别人更快乐一点,更充实一点,同时也活得更好一点,更充实一点,同时也适得更好一点,如此而已,但这就是人类活在世界上最难不过的一件事了,无他,人对自身难以驾驭也,人类之最大的弊病,就是把表达中的事物当做实体看了。其实那都只是一种设定、关系与延续。而真正的实体,却在所有设定的后面。 媒体评论我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修的时候,曾输入“史作柽”为关键词查寻,竟有一千二百多项检索结果,其中有各种对史先生的评论,台湾一所艺术大学的一个学生写道: 史先生是个传奇人物。我在他身上看到了那种心灵上的宁静,以及他不被外物所役使的风骨。其实做到这两样对我这种普通人来说就已经难上加难。我曾听过他的几次演讲,听完之后那种心灵宁静的感觉是很难形容的。哲学是有用的,它经由个体的思考进而影响他人,进而到整体。 史作柽先生最特殊之处,在于其“博学”与“多能”。这次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包含史先生在美学、哲学、艺术与宗教等方面的著述,涵盖史先生从三十多岁至六十多岁的作品,收入了史先生作品的精华部分。我们可以从这个“系列”最便捷地读到史先生二十多岁时确知的问题,经过近五十年对这些人生问题的解决历程;也可以借由史先生的洞识,以简驭繁,整全地统览中华文化与人类文明之智慧。 《哲理日记》(原名为《哲学日记》)是史作柽先生四十五岁以前的知名作品,强调的是生命的锻炼与了悟。一如他自己所说: 假如我们不能从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事件中,获得培养,并使生命开花,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只有变得更坏。 在这种彻底的反省中,史先生不但锲而不舍地经营其个人生活,此时期更开始其形上学四部巨著的写作。其所谓彻底的精神,即“不怨不尤”的行动力,即不为自己找借口的约束力,即训练自我以成就一“大我”的人格力量。他曾说过: 不作任何怨天尤人之想……而使一切静默地凝聚在自身的存在之中,即人对天,而不对人、对事。 通过《哲理日记》,可以体会到其中所透露出的史作柽先生的哲学生活之“实质内心状态”。亦是由于此一“实质生活状态”的成功,其方能以“生活”保障“思想”,使他完成《存在的绝对真实》的写作,从而也就保证了其形上学前中期的写作。 目录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