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戴瑛 |
释义 | 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教授人物简介1984年山东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8年获山东大学化学院博士,1998-2000年北京大学化学院博士后。2001-2002年北京大学稀土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2004,2005年间曾先后赴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及香港城市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00年至今先后任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从事李代数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光电性质,光催化等性质的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于Appl.Phys.Lett.、 Phys.Rev.B及J.Phys.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多年来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和省级项目研究。 研究方向 固体材料中的杂质、缺陷 材料的原子分子设计及其物理问题 固体及表面上原子分子过程 原子分子团簇结构与性质 研究兴趣 金刚石半导体材料电子学性质及应用 半导体材料纳米光电性质及其应用 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性质、新型光催化材料研究及应用 半导体材料铁磁性质 承担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金刚石宽带隙半导体杂质、缺陷电子性质研究(10774091)”, 2008-2010年, 经费30万. 在研. 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金刚石高温半导体n型掺杂研究(20060422023)”, 2007-2009年,经费6万元. 在研. 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金刚石基生物传感器基础研究(Y2007A18)”, 2008-2010年,经费5.5 万元. 在研. 科技部 “973”项目主要学术骨干 “光催化材料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2007CB613302),” 2007-2012年, 经费600万. 在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金刚石半导体材料电子性质研究(10374060)”, 2004-2006年,经费30万元. 已完成. 主持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基金“密度泛函理论处理重元素化合物电子多重态结构问题”, 2001-2002年, 经费5万元, 已完成. 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金刚石电子器件开发的基础研究(Y2003A01)”, 2004-2006年, 经费3 万元,已完成. 主持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密度泛函方法研究MOCVD生长机理” , 1999-2001年, 经费1.5万, 已完成. 主持山东大学青年基金项目 “金刚石半导体表面电导和N-型掺杂的研究”.2002年,经费1.6万元. 已完成.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子课题 “重元素化合物计算方法及应用于电子转移理论研究”, 1998-2001年, 经费40万,已完成.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分子红外多光子过程,” , 1995-1998年, 经费16万,已完成. 参与山东省基金项目 “大功率异质结激光器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1991-1993年, 经费3万, 已完成. 题组成员 教工 刘东红 副教授 俞 琳 工程师(在职博士) 研究生 已毕业: 耿志辉 (00级硕士,专业:理论物理), 现在科学院电子所 (获2003年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闫翠霞 (03级硕士,专业:凝聚态物理) 梁 伟 (04级在职硕士,专业:理论物理), 现为济南大学教授 龙 闰 (03级硕博联读,专业:原子分子物理)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Ireland (获2009年山东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闫翠霞 (06级博士,专业:原子分子物理) 济宁学院 刘景伦 (06级在职硕士,专业:理论物理) 菏泽学院 修鹏 (04级硕博联读,专业:原子分子物理)浙江大学 金 浩 (06级硕士,专业:原子分子物理)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获2010年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张振奎 (04级硕博联读,专业:凝聚态物理) 组内研究 杨可松 (05级硕博联读,专业:原子分子物理) 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Duke University, USA 俞 琳 (03级在职博士,专业:原子分子物理) 在读: 郭 猛 (05级硕博联读,专业:原子分子物理) 魏 巍 (06级硕博联读,专业:凝聚态物理) 朱应涛 (08级博士,专业:原子分子物理) 刘向红 (08级硕士,专业:理论物理) 鲁济豹 (07级硕博联读,专业:凝聚态物理) 吕英波 (09级在职博士,专业: 原子分子物理) 赖康荣 (09级在职博士,专业: 原子分子物理) 马衍东 (09级硕士,专业: 原子分子物理) 李晓花 (09级硕士,专业:光学) 牛成旺 (08级硕博联读,专业:凝聚态物理) 丁博 (2010级硕士,专业:原子分子物理)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教授人物简介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计算力学与数值仿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8、199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在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作访问研究。现兼任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及复合材料结构与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复合材料专业组组员,《力学季刊》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力学,新型材料中的力学问题研究,力学中的数值仿真,应用力学方法论等。 开设课程 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细观力学(研究生);流体力学(本科生) 主持项目1、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般的界面端失效判据的建立与验证。 2、2007.-2009.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界面端失效判据的 理论与实验研究。 3、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界面端应力奇异性失效判据研究。 4、2005.-2006. 国际合作项目:界面断裂韧性测定技术研究。 5、2003.-2005. 同济大学理科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界面剪切强度实验方法和界面端应力奇异性失效判据研究。 4、2000.-2001. 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界面强韧化原理研究。 5、2000.-2001. 固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机理研究。 参加和参加完成项目1. 2007.-2010. 科技部“863”计划:极限环境下储氢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2. 2007.-2008. 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高速磁浮列车驾驶室轻质耐冲击材料研究与咨询。 3. 2006.-2008. 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电动汽车车身骨架与外覆盖件轻量化研究子课题——电动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外覆盖件研究。 4. 2005.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 5. 2004.8.-2004.12. 澳大利亚政府ARC项目:Mechanics modeling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6. 2004.-2005.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强度和动力学数值分析,石墨阴极应力分析(上海新兴碳素有限公司)等。 7. 2003.1.-2005.12. 同济大学理科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力学专业计算类课程改革与建设。 8. 2001.7.-2002.1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Micromechanics Investigation on Failure & Reliability Behaviours in Silicon Based Microsystems。 9. 2000.5.-2000.9. 香港政府RGC项目:Transient Dynamic Analysis on Airport Runway。 10. 2000.-2003. 航天部上海810所项目:复合材料多通连接结构设计方案研究。 11. 2000.-2001. 航天部上海509研究所研究项目:合成雷达卫星天线支撑结构的设计与分析,雷达卫星均匀温度场热变形分析,雷达卫星天线支撑结构的动力分析等。 12. 1999.5.-1999.8. 香港政府RGC项目:Numerical analysis on fracture behaviors in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13. 1999.-2001. 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复合材料应用于基础设施工程的若干关键力学问题研究。 14. 1998.1.-200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合材料界面强度试验与界面端应力奇异性。 15. 1997.-2000.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复合材料界面表征及工程应用。 16. 1997.-1999.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混凝土的断裂力学。 17. 1996.12.-1997.12. 香港政府RGC项目:Fundamental Studies on the Interface Fracture Phenomena in Advanced Fiber Composites。 18. 1993.1.-1995.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合材料(树脂基)界面力学研究。 发表论文戴瑛, 嵇醒,二端固定受均布载荷的短梁的平面应力解, 同济大学学报, 2008, 7: 890-893 戴瑛,Y.W. Mai,X. Ji,Predictions of stiffness and strength of Nylon 6/MMT nanocomposites with an improved staggered model,Composites B,2008, 39: 1062-68 王臻,戴瑛,嵇醒,复合材料撑竿性能对撑杆跳高高度的影响, 力学与实践,2008, 5. 30(3): 67-70 张红英,傅丽娟,戴瑛,弱界面端初始失效位置的试验初探,力学季刊,2008, 29(4): 596-600 杨正光,仲政,戴瑛,功能梯度压电压磁材料矩形板自由振动问题三维精确解,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8, 21(3): 172-176 戴瑛,嵇醒,界面端应力奇异性及界面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中国科学G辑,37(4): 535-543, 2007. 付立娟,姜国栋,戴瑛,横观各向同性轴对称界面端奇异性研究,力学季刊,2007, 28(4): 604-611. 戴瑛,嵇醒,单纤维段裂试验评述,力学进展,2006, 36(2):211-221. 姜国栋,戴瑛,嵇醒,压入实验界面端奇异性研究,力学季刊,2006, 28(4): 577-584. 嵇醒,戴瑛,仲政,经典弹性力学与应用力学方法,力学与实践,2006, 28(3): 91-94. 戴瑛,嵇醒,Y.-W. Mai,蒙脱土/尼龙6纳米复合材料刚度预测,力学季刊,2005, 25(4): 614-617 魏尊祥,薛元德,周仕刚,戴瑛,玻璃钢夹砂管抗震性能研究,玻璃钢/复合材料,2005, 1: 37-40 戴瑛,嵇醒,界面端应力奇异性与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细观实验分散性分析,应用力学学报,2004, 21(1): 90-95 戴瑛,嵇醒,基于界面端奇异性理论的单纤维拔出试验的试件设计,力学季刊,2004, 25(3):337-341 嵇醒,仲政,戴瑛,应用力学方法论初探,力学季刊,2004, 25(4): 470-477 杨正光,仲政,戴瑛,功能梯度矩形板的三维弹性分析,力学季刊,2004, 25(1):15-20 贺鹏飞,贾安珏,郑百林,戴瑛,A.K.Soh,利用纳米硬度试验法确定Cr/Cu梯度材料的变形特性,力学季刊,2004, 25(3): 382-385 戴瑛,嵇醒,刘国民,纤维段裂试验的界面端应力奇异性研究,力学季刊,2003, 24(4): 546-551 杨正光,仲政,戴瑛,四边简支厚板的三维弹性分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1(12): 1430-1433 嵇醒,戴瑛,顾星若,碳纤维缠绕铝内胆气瓶的有限元分析与自紧设计,力学季刊,2003,24(3):2003, 385-389 嵇醒,顾星若,戴瑛,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爆破压力与纤维强度转换率,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3, 28(4):40-41 杨正光,仲政,戴瑛,功能梯度压电圆板轴对称自由振动问题精确解,力学季刊,2003, 24(4): 506-511 李文晓,戴瑛,贺鹏飞,薛元德,混凝土结构用纤维增强塑料筋的力学性能:II. 理论分析,玻璃钢/复合材料,2003, 3: 14-1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