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一川 |
释义 | 赵一川,(1905--2001)原名赵润川、赵浩,曾用名赵清溪。1905年8月生于泰安郊区东良庄,1938年1月入伍,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部四科科长时接到中共泰山地委指示,于3月初到淄川县任县长。为便于开展工作,由所在部队的用名赵浩改为赵一川。当时淄川县委机关驻地在淄东千峪村,县府驻地在太河镇对岸益都县的一个小村里。到淄川后,赵一川首先来到县委所在地,与当时担任副书记并主持工作的李治祥取得联系后,到太河找到县政府机关。当时县府开展工作异常困难,连吃饭问题都保证不了。赵一川到后,立即展开工作,许多问题得到解决,但其县长身份也暴露了,敌伪军加紧了对淄河流域的“扫荡”。赵一川带领县政府全部机关人员赶到田庄,在田庄召开300余人大会,讲明民主政府政策,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号召全区人民团结起来,打击日军。同时宣传我对敌伪人员的政策,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消除了群众顾虑,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 1940年6月,按照中共泰山地委、泰山专员公署和泰山军分区的联合通知,中共淄川县委、县政府迁往淄川西部,创建抗日根据地。淄西山区从抗日战争起一直是国民党顽固派所盘距的地方,他们对广大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和压迫,限制人民抗日活动,人民生活困难,广大群众日夜盼望共产党和八路军来领导他们抗日救国。淄川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在淄西山区开展宣传抗日活动,得到淄西山区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不到一个月,各级抗日组织,特别是民兵组织相继建立,并开展工作。9月,县委领导班子调整后,县委一班人根据上级党委指示,组织力量,深入群众,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同时发动群众,努力搞好农业生产,为开辟巩固这块根据地打好了基础,各级政权机构相继建立。这时,淄川全县境内除敌占区外,我抗日民主政府的政令在全县大多数地方能够贯彻执行。由于执行了“敌进我进”的方针,形势迅速好转,扭转了被动的局面,不少敌伪人员也主动与我方联系,秘密建立关系,有的送钱、送粮支援抗日。 1941年底,赵一川离开淄川,后历任章丘、章历县县长及华东支前司令部运粮指导站党委书记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四川省涪陵专署专员、涪陵地委副书记。1966年离职休养,1972年离休,2001年6月病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