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戴行洲 |
释义 | 人物资料概述戴行洲,化纤工程设计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长期致力于化纤工业的工程设计,结合国情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且有所创新。曾担任多个大、中型化纤重点项目的设计负责人,所承担项目多次获奖。 生平简介戴行洲,1924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他在中学读书时对化学很感兴趣,经常在课余时间搞化学实验,还到化工原料行去观察和熟悉化工料的外观状态。1942年进入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学习,同时帮助他父亲在家中进行动物胰岛素的提取工作,熟悉利用等电荷点净化胰岛素的方法,并比较从牛胰腺提取的胰岛素和从牛、猪胰腺提取的混合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认为牛、猪混合胰岛素对我们中国人也有很好的疗效。在大学一年级年终考试时,化学答卷中对蛋白质的等电荷点论述得到化学系主任的赞赏,因而被评为化学系该年度获奖者。 1946年在沪江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化验室,开始从事纺织化学工作。1949年上海解放后转入华东纺织管理局,继续在化验室工作。当时各印染厂清仓时,发现仓库中有遗失品名的多种化工料、染料和助剂等。戴行洲应用从中学时代开始积累起来的化学知识在短期内将这些化工物品进行鉴别和成分分析,使库存积压的物资充分得到利用。 1950年参加纺织厂棉布轻浆试验工作。当时棉布在织造过程中的上浆率超过20%,浆料主要采用小麦淀粉,不但耗用大量粮食,而且棉布在印染厂加工时又要将浆料去除,棉布在仓库储藏时还容易发霉。戴行洲通过试验制订了浆料快速化验方法,并发现原用防霉剂效果不佳,又对新防霉剂进行测试;提出了轻浆时的用量,使上浆率下降到8%,为推广轻浆工作、节约粮食做出了贡献。另外,还制订了印染助剂分析法和印染药剂快速分析法,提高了化验工作效率。 1958年,他在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开始从事腈纶抽丝技术的探索和研究。1962年调入上海纺织工业设计院,从事腈纶和其他合纤的工程设计工作。 1973年担任上海石化总厂一期工程年产3.3万吨维纶厂设计项目总负责人。1976年投产,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78年参加上海石化总厂二期工程涤纶二厂年产20万吨聚酯引进谈判的技术领导工作。 1981年参加年产1.5万吨涤纶短纤维抽丝成套设备攻关工作,兼任纺织工业部涤纶抽丝成套设备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技术领导工作。该项目在1987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荣誉证书。 1987年以后,他被聘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轻纺项目部专家和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专家。在先后参加仪征、苏州、自贡、湘潭、宜昌、新会、绍兴、阿城等6万吨/年聚酯项目预可行性研究评估时,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各项目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将生产能力从日产180吨改为日产200吨与240吨,对仪征、绍兴项目的涤纶抽丝配套提出调整长丝、短纤维比例的意见。 戴行洲是上海市1950年劳动模范,上海市第八、第九届人民代表。1989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1992 年10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技术成就承担多个腈纶项目工程设计并多次获奖戴行洲是我国最早从事腈纶抽丝工艺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1958年,他在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开始对腈纶工艺技术进行文献资料检索;同年,研究院合纤工作划归上海市纺织局化纤办公室(以后改为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他也调入化纤办公室继续对腈纶进行试验研究,担任腈纶技术负责人。他首先对去民主德国学习考察人员带回的腈纶资料进行潜心研究消化,并与腈纶小组人员一起对腈纶工艺参数在小试设备上反复试验,掌握了该工艺技术的一整套工艺流程,然后将原有老厂房改建为腈纶实验车间,设备由化纤办公室设备部门进行设计和外加工,或从国外进口。1959年经各方通力合作,在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建成我国第一个腈纶抽丝实验车间,设计规模为日产1吨,采用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湿法纺丝工艺。由他负责技术和车间管理。产品经纺织厂加工成混纺织物,受到市场欢迎。1965年,戴行洲参加兰州化纤厂从英国引进年产8000吨腈纶装置的谈判。同年,又负责为上海化纤二厂设计年产2000吨腈纶装置时,经与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合作,采用不同于兰州腈纶的、能提高染色性能的第三单体进行小试,作为聚合体组成的依据。并借用上海合纤二厂化验室进行工艺设计参数的摸索和部分含钼不锈钢代用材料的试验,1969年建成试车取得成功。该装置与兰州化纤厂同期投产,在以后十年中成为我国腈纶工业的试验和培训基地。 1972-1973年,负责上海石化总厂一期工程年产5万吨腈纶厂的设计前期工作,确定工艺设计原则。该工程获国家20世纪70年代优秀设计一等奖。 1983年担任大庆石化总厂年产5万吨腈纶厂设计总负责人,1984年负责组织编制技术引进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上海市科协1983-1986年度科技咨询优秀项目一等奖。并于1988年提前三个月试车,获纺织工业部第六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第六届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 1986年参加上海石化总厂腈纶厂发展规划的编制,组织和编制扩建年产1万吨腈纶装置的可行性研究,以后又增加续建1万吨。该项目的主要设备从日本引进,项目建成后获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1989-1995年负责安庆石化总厂5万吨腈纶工程总承包项目腈纶工艺路线选择与进口设备选型,任高级技术顾问。该工程先后获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999年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 解决涤纶纺丝用夹套管应力分析难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戴行洲即对化工、化纤产品进行开发研究。他注意国外先进的技术、产品信息,积极消化吸收,并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1956年调到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染化组,对维兰型防水柔软整理剂进行研究。该整理剂系氯化季铵盐,国外均在有机溶剂中合成,他试验在水中合成取得成功。 1981年,上海石化总厂涤纶二厂1.5万吨涤纶短纤维抽丝设备需要三套聚酯直接纺丝熔体输送管道。因系高温高压多分支的夹套管,应力分析难度较大。过去该类型夹套管均由国外引进;这次原拟从日本购买,谈判开始时日商曾表示可提供设备和应力分析技术,但在进一步讨论时又说他们的应力分析也是委托另外专业部门计算的,因此无法提供应力分析技术。戴行洲组织上海纺织设计院有关专业人员反复讨论,认为在院内已掌握的资料和应力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努力,可以承担自行设计的任务。因而他向上级提出由上海纺织设计院设计和上海二纺机制造的建议。得到同意后,发动设计院有关专业人员日以继夜努力奋斗,终于解决了应力分析的难题,还发现过去引进的输送管道有的节点尚存在偏差,经应用掌握的计算技术找出了偏差的原因并加以更正。通过设计与制造的紧密结合,这套管道在实际运行中一次获得成功,节约投资100多万美元。该项目1986年获纺织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腈纶纺丝中成功引进仪表固体质量流量计1994年,浙江腈纶厂(干法腈纶)准备试车,请戴行洲提供帮助。据该厂介绍,以前几个干法腈纶厂由于聚合体粉末计量仪表不稳,经常漂移,按原设计参数进行配制的聚合体纺丝溶液组成波动,不符合纺丝要求,严重影响纺丝操作。戴行洲建议他们改用上海涤纶总厂(后改为上海联吉合纤厂)的聚酯引进装置中对苯二甲酸粉末计量使用的仪表固体质量流量计。固体质量流量计到货时,仪表箱在公路运输过程中震坏,箱内零件散落无法接线,而此时工程试车已到纺丝溶剂制备工序。戴行洲连夜按工艺流程将零件重新排列定位和接线,接通后仪表板显示稳定,漂移很小。经厂方对仪表计量检测后,接入DCS系统中。在检查工艺流程和物料平衡的国外原设计资料时,他发现纺丝溶液采用受热膨胀系数较大的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采用容积计量仪表计量时必须考虑温度与密度的关系,而原设计忽略了这一因素。他立即绘制了一张温度—密度曲线图,输入DCS中。工厂立即进行纺丝溶液连续配制工序的试车,配制的纺丝溶液很快达到纺丝工艺设计要求,保证了纺丝试车的顺利进行。原来估计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的进度竟在一天内实现了,受到厂方高度评价。1996年,参加吉林化纤厂腈纶项目从意大利引进谈判时,对聚合体粉末计量也由他向意方提出采用固体质量流量计,投产后运行稳定。 开创化纤工程总承包,为设计改革做贡献戴行洲在化纤工程设计中,积极探索总承包“交钥匙”工程的新思路。他认为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他还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促进这一改革的实施。1989年,安庆石化总厂5万吨腈纶工程项目改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按规定需进行国际招标,这对上海纺织设计院又是一个工程承包的良好机遇。招标中规定投标时要提供专利商的技术转让授权书。由于戴行洲在1984年曾参加大庆乙烯腈纶厂合作设计组赴美,在美国氰胺公司腈纶厂考察时发现纺丝车间凝胶染色设备的运转中染色丝束有色泽发花情况,当即提出疑问,工厂技术负责人解释说这个问题正在研究解决,并且征求他的看法。他立即回答说这问题是在喷丝头处纺丝成形时产生的。这一提示帮助该厂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此美国氰胺公司腈纶厂人员对他十分尊重和信任。1988年在大庆与氰胺公司腈纶工厂技术负责人见面时,他提出今后氰胺公司这一专利技术在中国是否可通过上海纺织设计院转让,该技术负责人当即表示同意。因此,安庆腈纶项目投标准备过程中上海纺织设计院很顺利取得了氰胺公司的腈纶技术转让授权协议书。经过领导和有关专业设计人员的艰辛工作,上海纺织设计院终于在项目总承包的国际投标竞争中取胜。该项目在1995年建成,使上海纺织设计院积累了国际工程招投标和工业工程承包工作的经验,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物简历1924年 出生于上海。 1946年 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 1946-1950年 上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助理员、技术员。 1950-1956年 华东纺织管理局技师、工程师。 1956-1962年 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1962-1990年 上海纺织工业设计院化纤室主任、副院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0年 退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