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伯明 |
释义 | 人物简介赵伯明,男,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经历1981.9-1985.7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1985.9-1990.9 铁道部勘测设计研究院 1990.9-1993.3 日本政府海外技术者协会,东京AOTS中心,国家选派 1993.4-1995.3 大阪工业大学,大学院博士前期课程,日本政府奖学金-文部省国费奖学金 1995.4-1998.3 大阪工业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日本政府奖学金-文部省国费奖学金 1998.4-2000.3 财团法人大阪岩土研究所,博士后研究,研究员 1998.4-2000.3 日本地域-岩土-环境研究所,博士后研究,研究员 2000.4-2004.9 日本地域-岩土-环境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2004.9- 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特聘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内容负责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结构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向。主要对象涉及隧道工程,地下工程,建筑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 1998年在大阪工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国立地域岩土环境研究所(前身为京都大学岩土研究所),在研究所理事土木学会会长土岐教授和地震学会会长入仓教授的指导下,主持参加文部省科研基金等课题三十多项研究,完成工程科研项目20余项。曾负责世界最大规模的三维动力试验台E-Defens的载荷输入研究。 2005年回国后,主持完成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国家级课题,科技部和铁道部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应邀担任发改委和国家地震局特邀专家,协助政府完成21个重要省会城市的危害性评价和部分规范。作为专家参加铁道部高速铁路建设,科技部南水北调工程隧道工程研究和评审,协助核安全局开展核设施安全工作,参加科技部三峡水库等重要水电工程的抗震研究。与海外科学家保持交流与合作,多次获得国际合作基金的资助。 研究方向基础设施动力学问题;结构抗震分析理论;隧道与地下工程力学;土与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断层的工程危害性;工程数值模拟计算。 主讲课程(1) 本科生:地基与基础(必修课);大跨结构;科技日语与阅读(全校选修课) (2) 硕士生:地震工程学(必修课);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地下结构耐久性;前沿拓展讲座; (3) 博士生:地下空间规划与环境;隧道工程可靠性理论;隧道工程耐久性。 科研项目2005-2010年承担以下科研工作: (1)主持国家级研究课题合计 16 项。 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公益性专项基金等项目 (2)主持省部委级研究课题 9 项。 科技部,铁道部,国家地震局,核安全局,教育部等部委项目和省市级项目 (3)主持国际合作项目 5 项。 中日政府科技合作项目和国际交流框架下的大学间合作课题 (4)参加"973","863"等项目。 论文及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40余篇,编著学术著作2部。 指导研究生情况毕业学生 谢霆伟(深圳-深圳地铁公司合同部);李彩霞(北京-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王静(北京-迈达斯软件有限公司总部);马跃(北京-中建海外集团公司);谢晓峰(银川-宁夏自治区地震局机关); 刘洋(北京-中铁工程研究设计院);王挺(广州-广东省地震局机关);苏彦(天津-天津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蒋英礼(广州-广东交通学院);刘建荣(北京-中国兵器勘察设计研究院);冯落(重庆-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部);常永立(北京-中国银行保险公司). 在研学生 杨明松(隧道工程),毛明博(隧道工程),高文立(地下工程),方茜(岩土工程),邵润萌(岩土工程,09届保研第1名),刘恺(防灾及防护工程,09届保研第1名),吴军(岩土工程),张江伟(岩土工程),张谦(防灾及防护工程),齐婷(防灾及防护工程)等. 团体兼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岩土与土动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地震学会会员,地震专业委委员;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正会员;日本土木学会正会员;日本建筑学会正会员;日本地震学会正会员;日本地震工学会正会员;日本地震工程界青年科学家联盟理事;Geo-Research Institute,Japan,Fellow;中国地震局地震危害性评价专家;中国地震局优秀硕士博士论文评审专家;铁道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专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隧道工程评审专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等期刊编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