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淑娴 |
释义 | 人物简介钻研与EBV病毒相关的鼻咽癌,33岁的本地科学家张淑娴赢得“2010年教科文组织—欧莱雅国际研究奖”,这也是新加坡第一次有女科学家获得这个奖。小时想当艺术家,长大却成为科学家,张淑娴庆幸科研路上不孤独。 得奖让我觉得很高兴,也很谦卑,尤其看到其他得奖者的研究项目,真是眼界大开。从她们身上,我得到很多启发,也感到很欣慰,因为她们让我明白到,在科研的路上,我并不是在孤军作战。——张淑娴 获奖历程2010年教科文组织—欧莱雅国际研究奖初春的巴黎,在摄氏三四度之间徘徊,天气出奇的冷。 在位于Place de Fontenoy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我见到了张淑娴。她穿一件花旗袍,短头发,娇小身段,一身古铜色的肌肤,让我想起岛国明媚的阳光,心头不禁一热。 她站在台上,用铿锵的英语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胸有成竹,言简意赅,短短三分钟,已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她还不认识我,但我早已摸清她的 “底”。 与EBV病毒相关的鼻咽癌毕业于国立大学药剂系,后考取美国华盛顿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在全国癌症中心肿瘤科担任博士后研究,钻研与EBV病毒相关的鼻咽癌。 EBV(Epstein Barr virus)为疱疹病毒的一种,也是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之一。世界有90%人口都是EBV带菌者,而EBV病毒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密切关联性,其中包括巴克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淋巴增生性疾病、霍奇金氏症(Hodgekin's disease)及鼻咽癌等。 鼻咽癌在世界不是常见癌症,但在中国和东南亚却相当普遍,现有治疗法离不开化疗和电疗,但有很多副作用,复发率也高。 通过细胞疗法进行临床试验,张淑娴希望能为治疗鼻咽癌提供更少副作用和更有效的替代疗法。 这项研究,为张淑娴赢得“2010年教科文组织—欧莱雅国际研究奖”(UNESCO-L'Oreal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s 2010)。 新加坡首位女科学家获奖欧莱雅是全球最大美容品集团,它在1998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创“投身科学之女性”(For Women In Science)计划。“教科文组织—欧莱雅国际研究奖”乃该计划所颁发的其中一个奖项,得奖的张淑娴获得一笔2万美元(约2万8000新元)奖金,供她到美国著名的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细胞和基因治疗中心进行短期研究。 这是新加坡第一次有女性科学家获颁“教科文组织—欧莱雅国际研究奖”,张淑娴的研究项目不仅为她个人带来荣耀,也凸显国家在培养科研人员上的成就。 颁奖仪式3月3日于巴黎时间晚上6时举行,张淑娴按程序要上台针对她的研究发表说明,其精简而充满自信的陈诉,连受邀出席观礼的新加坡驻法国大使馆参赞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加坡代理公使Anil Murthy也大表赞赏。 访问安排在颁奖礼第二天早上于张淑娴下榻的Lutétia酒店,之后她还要赶着参加主题为《发明将改变世界》的圆桌会议。 换上一身办公室装束的张淑娴看起来整个人轻松许多,她笑说:“昨晚的旗袍衩位弄得我有点不自在。” 小时渴望成为艺术家 33岁的张淑娴是独生女,从小爱念书,成绩优异,特别是生物一科。她尤其对活细胞特别着迷,对她来说,那是所有生命的起源,里头隐藏无穷的奥秘待人去发掘、破解。“但我小时候从没想过要当一名科学家,而渴望成为艺术家,老实说,我的画还画得不错。可是父亲向我晓以大义,他说当艺术家很难赚吃,所以我动摇了。从中学到大学,我选修的都是理科,读完博士后,觉得应该找一份可以学以致用的工作,从事研究显然最适合我。” 研究工作异常刻苦,分分钟都在与时间赛跑,所付出努力和所得也不一定成正比。张淑娴说,从一项实验的开始到结束,过程漫长,缺乏毅力和耐性,恐怕难有成功的一天,而成功往往是很多次失败的积累。 “一个长达6个月的实验,可以在最后一分钟发生各种状况,将之前的努力全部一次清光。这种事经常发生,此乃科研工作的一部分,你必须学习接受它,要不你根本没办法继续下去。” 科研工作也是创意工作天生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张淑娴说她虽然会感到挫折、沮丧,甚至想要放弃,但念头一转,她还是咬紧牙坚持下去。“就是因为实验室里有太多的失败,因此每一次的成功都有难以言喻的满足和喜悦。一旦尝到这种甜头,我又会信心大增,向另一个目标扑去。” 路是自己选择的,张淑娴说,她很庆幸自己并不孤独。“父母亲对我的工作很支持,尤其我的母亲,她是一名工程师,经常给我很多鼓励,我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多少受到她的影响。” 虽然做不成艺术家,但张淑娴一样开心。对她来说,科研工作也是创意工作,在遇到问题时,需要跳脱既定的模式和框框去反向思考,以寻求一种不同的或具创意的解决方案。 她说:“你要不停的审视自己的决定,当研究进入死胡同的时候,该放弃还是该继续就在你一念之间。” 张淑娴认为科研的最大挑战不在进度问题,而在经费是否充足。“一旦申请不到经费,我的研究就不能继续下去,换言之,我的饭碗就会岌岌可危。” 到美国顶尖实验室学习荣获“2010年教科文组织—欧莱雅国际研究奖”,对张淑娴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喜讯,除了可以提供她一笔奖金到美国顶尖实验室学习,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专业领域,张淑娴觉得最大收获是可以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科学家切磋和交流。 “我申请的时候根本没想过会得奖,觉得很高兴,也很谦卑,尤其看到其他得奖者的研究项目,真是眼界大开。从她们身上,我得到很多启发,也感到很欣慰,因为她们让我明白到,在科研的路上,我并不是在孤军作战。” 鼓励更多女性从事科研“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The World Needs Science, Science Needs Women)是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联合设立的“投身科学之女性”计划的标语,旨在表扬在科研领域有杰出表现的女性科学家,张淑娴认为这对鼓励更多女性从事科学研究能起到激励作用。她说:“在科学界,女性始终是少数,而科研是需要投注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在面对事业和家庭谁比较重要的两难问题时,女性所承受的压力更大,需要的支持也更多。” 到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计划暂定今年5月进行,张淑娴对此充满期待。贝勒是美国最杰出的医学院之一,位于著名的得克萨斯医学中心内,研究强项在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心血管疾病以及干细胞研究、实验室的规模是新加坡的好几倍。 张淑娴说:“我的梦想是有朝一日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并借此鼓励人们多做一些于生命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从事的是临床实验工作,张淑娴经常与癌症病患接触,死亡近在眼前。她说:“我常常想,如果我明天就死去,我这一生究竟做过什么?留下什么?所以我很讨厌浪费时间。生命科学能起到改善人的生活质量的作用,这点是我从事科研的最大动力。” 关于“投身科学之女性”计划诞生于1998年,由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创立,旨在全球范围内彰显女性在科学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她们在此方面作出的独特贡献给予表扬和认可。 这项计划共颁发三个奖项:“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国际研究奖”和“全国研究奖”(National Fellowship)给青年女科学家。 由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的评委会,每年从世界五大洲挑选5位女科学家,并颁予她“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今年的评委会主席是199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布洛贝尔(Gunter Blobel)。 至于“国际研究奖”则有15份,今年亚太地区拿下3份,除了新加坡,还颁给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的青年女科学家。 颁奖礼每年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今年的盛典由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Irina Bokova)和欧莱雅集团总裁兼欧莱雅基金会主席欧文中爵士(Sir Lindasy Owen-Jones)担任主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