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戴凤翔 |
释义 | 戴凤翔(1881—1962)字钟奇,号光晔,汉族,湖南长沙县东乡(今北山镇)人,国民党早期高级将领、军事教育家。他少怀大志,能文善武,目睹清廷之愚昧腐败,立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戴凤翔将军19岁投军南京两江总督府,任勤务兵兼督府子弟陪读,1902年考入江南将弁学堂,开始接触西方军事指挥理论。1904年毕业充新军第9镇马标任排长,时晚清政府为培养现代军事指挥人才,鼓励在职军官进新式军校继续学习。经湖南同乡两江总督魏光焘举荐,同年入江南骑兵学校,1906毕业回9镇马标任队官(连长),受该镇三十三标统带赵声(黄花岗起义总指挥)影响加入同盟会,在新军中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秘密开展武装反清活动。1908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保定军校、陆军大学前身),与李济深、齐燮元同期。 戴凤翔先后就学中国近代著名的三座新式军官学校,军事理论全面丰富,在新军中具有广泛人脉。辛亥革命爆发后,迅速潜回湖南老家,联络在新军中任职的同学,于1911年10月22日发动长沙起义,长沙光复后,配合湖南军政府组织湘军援鄂,并亲临前线督战。湘军班师,经黄兴举荐任湖南军务部长、湖南陆军小学校长,1912年授陆军少将衔。1924 年,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受该校教练部主任、保定同 学李济深邀请,赴广州参与黄埔军校建校工作。后退出军界,赴日本考察军事教育,潜心军事学术研究,期间多次上书国民政府,积极应对日本随时可能发动的侵略。日军侵华期间峻拒伪职,重回陆军大学授课(1938年陆大迁长沙),鼓励学生殊死抵抗。抗战胜利后,任“辛亥革命湖南同志会”会长虚职,著有《兵要地理》、《骑兵要术》、《九一八以来之中日关系》等。 辛亥革命戴凤翔将军我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一段经历戴凤翔 辛亥前后,我曾在江苏与闻萍浏醴起义和安庆起义,在湖南参加长沙光复之役,继又在湖北督战,参加保卫汉阳的战役,往事历历在目,忆之倍觉亲切,兹记述如后。 萍浏醴和安庆起义 1906年初,我从江南骑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军第九镇任职,充马标队官(相当于连长),驻防南京仪凤门内淮军公所。其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目标的资产阶段革命党人的势力发展很快,并深入到清王朝统治所赖以维持的支柱——新军之中,新军第九镇步兵、马队、工兵、辎重、炮队均为革命党人所掌握,该镇三十三标统带赵声(镇江人,号伯先)即是中国同盟会会员。赵声对我的影响很大。每逢星期天,赵声即邀我及同学袁奉明、谭礼秩等共十余人,经常在清凉山,莫愁湖等地以野炊、划船名义举行秘密会谈,纵谈天下形势,会商革命大计,认为只有选择一地首先发难,然后各地继起响应,才能将革命推向全国,走向胜利之地。 1906年冬,同盟会员刘道一联络会党首领龚春台、姜守旦发动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南京新军步兵一营,马队、工兵、辎重、炮兵各一队,被清政府派去前往镇压。各部负责人柏文蔚、戴凤翔、袁奉明、孔昭光、范嗣泽均系赵声所联络的革命同志。临出发前,赵声把我们召集到清凉山寺庙内作出了秘密交待和布置,他说此次同盟会在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安源矿工有六千多人参加,革命党领导人是龚春台、姜守旦,你们遇到他们两个,握手时用第四指勾紧,以示与他合作共抗清军。我们计划先攻下南昌作为根据地,再候各省响应。过万载、宜春、瑞州等地时,如果没有遇到抵抗,不可妄杀一人,听完吩咐后,我们即率队从南京出发,乘船到九江上岸后,走了四天路才到达南昌。在南昌驻了两天后又出发到袁州(宜春),这两地都有同盟会的人来和我们接洽。途经万载到萍乡时,萍浏醴起义已失败,龚春台、姜守旦等人不知去向,我们的起事计划无法实现,深为惋惜。第二年正月,我们只好率队回宁。 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决定在安庆刺杀清政府安徽巡抚恩铭后发动起义,时我的同学薛哲充任安庆步兵营长,熊成基充步兵队官,他们已与徐锡麟相约一起发动安庆起义。薛哲派专人送信来与我联络,要我在他们刺杀恩铭成功后,在南京负责发动军队响应,说是马标三营的连排长都是我骑兵学校的同学,不应有什么问题。还要我约同谭礼秩、袁奉明分别负责三十三标和工兵营的起义发动工作。我当即回信表示一定按照所说办理。来人走后,我们一边做着响应起义的准备工作,一边等着安庆起义成功消息的到来,结果却是徐锡麟死难的噩耗。当时,徐锡麟对着恩铭连开七枪将其刺杀后,即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了军械所,陈伯平扼守前门,马宗汉在后门堵截,急望薛哲、熊成基率新军前来应援。谁知城门已经关闭,送信人出不了城,而巡防营已将军械所包围,终以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徐锡麟、陈柏平、马宗汉、薛哲壮烈牺牲,熊成基逃到哈尔滨亦被捉住杀害。噩耗传来,令人痛心疾首。起义失败,革命同志牺牲,真是可惜。同时也担心当日的信件被发觉而遭受生命之虞,于是谭礼秩、袁奉明和我便同时请假一月回湖南奔母丧。一个月后,看看无事,才回去任职。 萍浏醴起义和安庆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和资产阶段革命派领导其他武装起义一样,都不同程序地打击了清朝的腐败统治,清王朝不久便寿终正寝了。 长沙光复之役 1911年10月10日,四川的保路运动达到高潮的时候,湖北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发动起义成功,其时我正在苏州马队任营长。消息传来,令人兴奋不已,革命党人多次起义都流产了,这胜利来得多么不容易。激动兴奋之余,思谋湖南若能起义响应,则湖北方面便可解除后顾之忧,对全国的影响亦将是极为重大,乃以奔母丧为名(实为图谋湖南起义)请假星夜兼程回湘。 其时,湖南革命形势甚好,同盟会员焦达峰、陈作新等在会党和新军中的活动卓有成效,并与湖北党人商议好一方发难,另一方响应,所以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湖南后,焦、陈等革命同志即加紧了进行起义的工作的准备。我于农历八月二十五日抵达长沙,当晚寓大吉祥旅馆,第二天早上即往会在四十九标任职的同学同事,见到了林益简、朱昭、马骧、潘夫雄等人。他们见到我很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明天星期日我们在天心阁有一个秘密会议,你也来参加。” 次日开会,参加者有四五十人,都是新军连排长,营长没有到一个(营长都是日本士官学生,他们此时有做官的想法)。马骧在会上发言说,抚台(指余诚格)下令要我们开常德,这招很辣。一开常德,则大事去矣,我们应趁早动手。林益简接着说,黎元洪已通电各省响应,尤其希望湖南尽快举义旗。说清廷已派冯国璋率一师建制的部队攻汉阳甚急,要湖南即日响应增援。林也认为应早动手,这是千载一时的机会,如不抓住,稍纵即逝。会上也有人认为武昌独立已一星期还未见其他的省份响应,冯国璋正在攻打武昌,形势尚未明朗,主张再等等,俟有一两省响应,再行继起,以图万全,对此,我不以为然。我说湖南应首先响应,黎元洪担心湖南袭其后方,顾虑必多,不能专心前方作战,若是湖南响应,革命的声威益壮,我看不要十天,一定会有不少的省份继起响应,如此则大局可望稳定,我主张湖南尽早独立。举手表态时,反对者只有三四个人。我又说反正时,我建议四十九标派兵城厢内外,十字路口,遇有巡防营队伍即不准其通过,反抗就开枪镇压,五十标围攻抚署,不准有伤百姓及抚署僚属的事情发生。这一建议又得到全体到会者的赞同。 农历九月初一(10月22日)早晨八时左右,新军分别由北门和小吴门进城向抚署衙门发起进攻,进展极为顺利,巡抚余诚格在起义军进辕门时,急急忙忙在衙门后面围墙靠近四堆子处挖一个洞溜走了,其它文武官员也都学着抚台的样子开了小差。只有那姓沈的长沙知县不识时务,不降不走,自寻死路。巡防营统领黄忠浩在起义新军冲进抚台衙门后故示镇静,在花厅里踞坐床上一动不动,起义战士向他走近,他的随丁进行保护,双方发生冲突,起义士兵驱逐了他的随丁,将黄忠浩执住,黄厉声怒斥,起义士兵更加恼怒,人丛中有人大喊:“杀满奴!把他拖到浏阳门(旧刑场)去。”但还只到小吴门,就被一阵乱刀砍死。起义军占领抚署后,即将抚署改为“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次日又改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宣布湖南革命政权的建立。这就是辛亥长沙光复之役。 焦陈二督被杀之内幕 湖南光复后,焦达峰、陈作新作了正副都督。都督府草创未定,一盘散沙。每日两都督室内拥挤不堪,谋事的、要钱的,杂乱无章,一般人都啧有烦言,授人以口实。当时湖南立宪派在社会上的声望较革命派为高,因革命党人的活动都是在一种秘密状态中进行的,不为外人所知。但是立宪派却没有揽到职权,心有不甘,于是暗中酝酿推翻焦、陈。谭延闿(谘议局议长),陈炳焕(副议长)、左学谦、粟戡时等都是当时立宪派的头面人物。 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七),五十标营长梅馨、统带余钦翼等发一帖子给我,请我于29日午后5时到徐长兴饭馆吃饭。第二天到时同坐的有梅馨(营长)、余钦翼(统带)、危道丰(营长)、李致良(营长)、陈维城(参谋)、蒋国经(营长)、向瑞琮(炮队营长)等人,除我是陆大学生之外,其它人都是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学生。当时的风气,留学生趾高气扬,看内地学生不起,故除我以外,无一内地学生在坐。席间,李致良说焦、陈乱用人,乱用钱,湖南会糟蹋在他们手里,要想个办法才好。梅馨脱口而出道:“杀了这王八蛋不就得了。”其原因则是焦系会党,陈系排长是他们的部下,根本就瞧焦、陈不起。如果这做都督的是个士官学生或者是我这样的陆大学生,他们不一定会反对,焦陈就是资望不太够。我当时啧说,初一反正,祛逐余抚,一时没有预计,仓猝中推两个都督,这原是过渡的,也是个烂斗笠,可以叫他走,不必杀他。梅馨桌上拍一巴掌说:“你真是妇人之仁,若叫他走反倒留个后患,以后枝节横生!”李致良说“杀了倒爽快”。我知道我是没有办法挽回的了,也就不再说话。只是暗暗忖度,报信给焦陈,叫他们走算了。陈作新在罗汉庄教书时,我曾在他那里读过一年书,我们有师生之谊。 次日早饭后,我到都督府,陈作新已外出。只见焦都督室内围绕三四十人,喧闹不堪,我只好欷歔而返。 10月31日(农历九月初十日),梅馨指使部下,制造“和丰公司纸币挤兑风潮”,副都督陈作新“单骑巡视”,结果走至北门铁佛寺,便被梅馨伏兵乱刀砍死。接着,梅馨又指挥吴家铨所部军队冲进都督府将焦达峰杀了。随后,谭延闿被推为都督,焦、陈之被杀,以我揣度,事前立宪派必与新军各营长有所妥协,有所预定,乃假手于梅馨耳。听说梅馨在上海得病临死前有人问起焦陈被杀事,梅馨说“当时直为人作猎狗耳”,可能就是指此事而言。 汉阳保卫战 湖南援鄂军,先有焦陈派出的由王隆中、甘兴典率领的二批援鄂军抵汉,归黄兴指挥。甘兴典在汉阳作战失利后,擅自潜回湖南,被谭延闿派人将其拘拿正法。第三批援鄂湘军是由刘玉堂统率,我为督战官,共约两千多人。当我们于11月23日到达时,汉阳战事极为激烈,于是立即投入了战斗。我们的攻击目标是美娘山,前面有一个大塅,宽约两里,塅这边一些矮沓沓的山,作炮兵阵地太矮,虽有两处陡峻高山,但炮兵不便出进,没有良好的炮兵阵地,我深以为虑。25日,刘玉堂指挥民军出磨子山,进击扁担山。刘玉堂极为英勇,我军冲至山腰,刘即呼上刺刀肉搏,立杀十余人,夺取了三尊大炮,扁担山被攻克。然后向美娘山进攻,双方先是互相炮击,顿时炮声隆隆,继而加上枪击,子弹声啸啸而过。刘蹲在矮山的一个石碑后,我隐在水港墈下,但不幸刘中弹阵亡了,刘是山东人,行伍出身,性勇猛,血洒疆场,令人起敬。 战友的牺牲更加激起我们对敌军的仇恨。刘玉堂阵亡后,我即下令火力集中美娘山,陆续加上预备队,双方激战,敌人开始还很猛,但渐渐枪声稀少,想是敌人没有预备队的缘故。我在指挥军队时,身中两枪,一枪中腿缝旁,一枪中左手,伤痕现在犹在。当时年轻气盛,不当回事。鏖战至下午三时许,对方忽寂然无声,乃派一营长过塅侦探。据报敌军向蔡甸方向退却,我下令跑步通过大塅,占领了美娘山。 我料想敌军必来反攻,便召来四十九标标统,对他授以机宜。过几天,敌军果然来反攻,候其将近阵地,我下令山炮猛烈轰击,步兵在战壕内堵截,我军一部绕在敌军后面断其归路,敌军大溃,死尸遍地,向河南边境退却。我们又在原阵地驻了一个星期,才拨队回汉阳。一个星期后,我便率队回湘了。 (杨锡贵 整理) 选自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3辑 湖南陆军小学戴凤翔 杨传清 陈鹏南 庚子事变以后,清政府于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九月连续颁布了两道上谕,宣布“整顿兵制,停止武科”,并于各省会设立武备学堂,以“培养将才,练成劲旅”。湖南武备学堂于同年冬开始筹备,一九○三年五月正式开学。同年又附设兵目学堂,以培养新军骨干。一九○五年夏,武备学堂第一期学生结业,宣告停办,即在长沙小吴门外校场坪侧武备学堂原址(五栋两层楼房)设立湖南陆军小学堂,仍委前武备学堂总会俞明颐为总办(俞字寿丞,浙江青田人,留日学生,湖南试用道,当时以兵备道兼督练公所总办)。总办综理全堂事务,相当于后来的校长,照例由候补道充任。俞明颐于一九○八年去职,继任者为汤鲁璠(善化人,号稚庵)。一九一○年汤去职后,由张鸿年(广西人)继任。总办之下设监督、提调各一员,监督相当于教育长的性质,提调相当于总务主任。先后任监督者有陈其采、谢西园、李云龙三人;任提调者有束日路、王东卢、夏国桢三人。实际上负责的是监督,总办仅挂名义,坐观其成,很少过问学堂事务。据刘兴回忆:第一期学生在校三年半,仅于开学典礼及中途闹风潮时见过俞明颐两次,平日不见其踪迹。除了监督、提调以外,陆小每期设学长三人(但第一期则设有六人,如杨传清、曾君典、易谷、范介标、项致庄、李某等,均系兵目堂毕业生),专任管理;各科教员若干人,其中兵学教员是专职的,普通学科教员则多由省会各文学堂教员兼任,第一期教生理卫生科的系日本人佐久间(长沙同仁医院院长)。 开办陆军小学的目的,是为了长期造就军事人才。其时仿日本军制,在各省会设立陆军小学(相当于日本的地方幼年学校),招收年在十五岁至十八岁的青年学生,授以基本的军事学术科和普通学科,修业三年期满后,升入陆军中学(相当于日本的中央幼年学校)。当时全国设有陆军中学四所(北京近郊清河镇、南京马标、武昌南湖、陕西西安),湖南陆小毕业生,多升入武昌第三陆军中学。陆军中学毕业后,再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相当于日本士官学校)。也有直接升入日本士官学校的,如程潜自武备学堂毕业后,保送日本士官学校六期毕业,贺耀祖在陆小一期毕业后,升入陆军中学一期,中途送往日本士官十一期。 湖南陆军小学于一九○五年八月成立,招收第一期学生。当时一切规章,完全依照清廷陆军部的规定。但因创办较早,事无前例,有些地方结合本省具体情况,稍有变更。如部章规定学生来源,应由各县高小毕业生考送,当时长沙府属十二县,虽设有高小,而无毕业生可挑,于是改为由省自行招收。从第二期起,则系由全省六十三州县考送,报考者极为踊跃。据陈鹏南回忆:一九○九年夏第四期招生时,武冈县报考者五百余人,高小学生占十之八九,经过体格检查及学科考试,取录十名送省里复试;到省后,又经过体格检查及两场学科考试,仅取录陈鹏南一名。当时学科考试内容,主要是试国文,题目多出自《论语》、《孟子》,如第四期省会复试,头场试题为《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论》,二场试题为《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论》。 湖南陆小学生名额,原规定:正额生九十名,由各州县考送;附课生三十名,凡外省宦游子弟、本省官吏子弟及新军优秀士兵(如贺耀组系由二十五混成协保送)均可保送,自备学费附课,每期缴纳学杂膳费银三十两。但是实际上新军优秀士兵入学的并不多,而达官显要的子弟则得到通融入学的机会,因此,实际入学的名额往往超过规定人数。据刘兴回忆:第一期学生达二百余人。入校后,严加剔选,每月经过月考甄别,分为优、上、中、下、劣五等。按部章规定,陆小学生待遇,每月每人平均四两五钱纹银。学堂为鼓励学生计,除伙食费一律开支三两外,优等给津贴二两四钱,上等二两,中等一两六钱,下等不给津贴,劣等立即开缺。这样,逐月淘汰,最后参加陆军中学升学考试的仅有七十二人。又如第三期学生中,邵阳县即有刘重威、谢焘、魏彪、魏均、魏云等五人,其中魏姓三人,是当时两江总督魏光焘的子侄(魏彪是近视眼,本来不宜于习陆军的,结果也取录了)。 学生年龄,部章虽规定十五岁至十八岁,实际上超龄学生很多,个别的将近三十岁。 陆小的课程,分学科、术科两部门。术科以班、排教练为主,劈刺、器械操为辅,主要在野外演习。武器以日本村田步枪居多,也有汉阳七九步枪及其他杂牌枪枝。学科方面,分军事学科与普通学科两种。普通学科有国文、外文(英、法、德、日文均有,由学生选习其一,中以选习日文者多,选习德文者少)、修身、历史、地理、理化、博物、生理卫生、三角、几何、代数等;军事学科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野外勤务、测绘学等。学堂对学生管束极严,月终考试成绩列劣等的开缺,操行不及格的也一律开缺。正额学生出缺时,有时即以优秀附课生递补。 湖南陆军小学前后共办五期。第一期于一九○五年秋季入学,照部章应在一九○八年秋季毕业,因陆军中学校舍建筑未竣工,延至一九○九年(宣统元年)春毕业,是年秋升入中学;第二期一九○七年入学,一九一○年毕业,第三期一九○八年入学,一九一一年毕业。辛亥长沙光复前夕,第四、五两期在校学生二百余人。每期毕业学生,一般升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小学毕业后,如考陆军中学落第时,可转入军需、军医、兽医三校学习。湖南陆军小学历届毕业生中:唐生智、贺耀组、刘兴系陆小第一期学生,戴岳(原名戴哲人)、陈浴新系第二期学生;陶峙岳、曹伯闻(原名曹政典)、罗霖(原名罗毅)、周斓系第三期学生;胡达、罗藩瀛系第四期学生;毛炳文系第五期学生。刘峙也是湖南陆小第三期学生,当时名叫“黄谊本”(随母下堂改姓),后来经陆中而升入保定第二期。 辛亥八月十九(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消息传到湖南以后,新军二十五混成协的进步官兵和陆军小学的进步师生,大都跃跃欲试。新军与陆小方面,平日素通声气,在起义前夕,彼此之间是有些联系的。如学长李鸿钧,学生向忠勇、陈图南、包凯、李昌杰、王大桢等,与焦达峰、陈作新都是暗中有联络的,因为李鸿钧、向忠勇等多是湘西人,与会党有渊源。陈作新在离开四十九标以后,住在李藩国家(即李培心堂),还经常秘密到陆小访问联系。当时陆小的主持人非常顽固,对学生的思想采取禁锢办法,不许阅读有关宣传排满革命的报刊书籍。但是一些进步学生还是想尽了方法从外间找到这类书刊,秘密阅读,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影响。曾记一九○六年六年,禹之谟、宁调元等发动长沙各学校男女青年学生,不顾官方当局的阻碍,开追悼会公葬陈天华、姚洪业两烈士于岳麓山,陆小第一期学生大部分参加了这次群众性的政治行动。长沙起义前夕——八月三十日晚间,陆小学生中与革命党人早有联系的积极分子,暗中通知各同学,睡觉时莫脱鞋子,把枪支靠在枕头边,以便应付紧急事变。大多数同学都照此作了准备,但也有一小部分胆怯的人,连夜请假外宿。 九月初一是星期日,陆小学生例假休息,大部分人进入市区,后来看到新军起义,分路进城,于是陆续回校集合,各自荷枪进城,与新军配合巡查市区。翌日下午,市面陡起谣风,说黄忠浩的旧部黄东旭将举兵攻城,为黄报仇。陆小学生闻讯,就在学堂附近校场坪紧急集合,全体荷枪实弹,整队进城。大家跑到小吴门外一带,就地散开,准备抗击叛兵。这时,小吴门的守城新军,要我们率队进城,以免妨碍射击目标,乃进城暂驻曾文正祠(今长沙市第十四中学)待命。后经侦察,始知攻城之说全属谣言,遂于初三上午返回学堂。陆小学生中过去与革命党人早有联络或者思想比较激进的,则在光复时参加了实际革命工作,担任新军中的下级军官或其他职务。如向忠勇随西路招讨使杨任赴常德,担任招讨员,九月十三在常德与杨同时遇害。长沙光复前,陆小监督李云龙调职广西,早已离湘,校务由提调夏国桢(湖北人)负责。起义几天之后,有人向督署名告发,说夏是反对革命的,因此被逮捕,拘押于督署,并由督署将陆军小学堂改为陆军小学校,委派刘鸿逵为校长。随后,又改委戴凤翔接充,于一九一二年一月到校视事。 四月上旬,南京留守黄兴通令南方各省,陆军小学一律停办,所有学生全部送南京进入伍生队受训。其时陆小在校学生有一百六七十人,系第四、五两期生。湖南督署将停办陆小的命令转发到校后,校长戴凤翔即赶办结束事宜,随即率领学生一百六七十人,乘“快利”轮船由长沙出发。到南京下关时,适赣军俞应麓部在城内哗变,不能进城,宿于下关海宁寺。第三天始率队进城,住南京碑亭巷南洋第一楼。次日,戴凤翔往留守府见黄兴,黄面嘱戴与入伍生队队长沈靖(浙江人)接洽编入该队事宜。当时学生在途中闹疮的很多,在入伍生队检查身体的时候,凡生闹疮比较厉害的,都被军医剔除,不予取录。后经留守府军务厅长张孝准决定,将未取录的二三十个学生,全部编入复城桥军需学校第一期受训。编入入伍生队的学生,后来则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开办七年的湖南陆军小学,至此全部结束。 编者注:本文字成后,曾经曹伯闻、刘兴两先生校阅,并在个别地方作了补充订正。 选自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 明代进士戴凤翔明代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 隆庆四年(1570年)戴凤翔收受了徐阶的贿赂,弹劾海瑞“庇护刁民,鱼肉乡绅,沽名乱政”,并罢其官。针对戴凤翔的攻击,海瑞上《被论自陈不职疏》进行反驳。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写道:“戴凤翔竟说,7个月之前,海瑞的一妻一妾在一个晚上一起死去,很可能出于谋杀。尽管海瑞答辩说他的妻妾在阳历8月14日自缢,而妻子则在8月25日病死,但是给事中的参劾已经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