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苍王峡 |
释义 | 景区简介广元苍王峡地质生态风景区,由盐河峡、龙潭峡谷、龙潭瀑布、潜龙十八潭、潜龙洞等主要自然景观组成,核心区域10平方公里,因龙潭峡谷上有一处由巨大岩层与18个水潭相连的属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因而又得名“龙潭子”。 地理位置苍王峡地质生态风景区地处川北盆地边缘,川陕交界的米苍山南麓。位于四川省旺苍县万家乡、盐河乡境内。距旺苍县城50余公里,距广元市110公里,距陕西汉中170公里,距巴中100公里。 特色景点苍王峡地质生态风景区海拔980米,地貌总体上属岩溶中山地貌,地表岩溶景观极为发育。该景区以独特的地质构造景观为特点,以山美景幽、峰奇石怪、水秀泉灵而著名,奇山、奇石、奇水遍布景区,集旅游开发价值与科学考察价值于一体。 峡谷景观龙潭峡 位于龙潭子瀑布以下的长约1000余米的河谷。谷宽约10~20米,两侧陡崖崔巍,峭壁如削,高达两三百余米。河床中,怪石嶙峋,奇石迭出;时而流水潺潺,时而瀑流跌宕,跌水、潭、池相嵌。一股股溪水清澈透明;一处处跌水飞花溅玉;一个个潭池清澈碧透。整个峡谷藏奇蕴秀、雄伟壮观、步移景换,游览其中,怡然自得,神清气爽。 龙潭“一线天” 位于龙潭子河中段,长约200米。谷底最宽处约2米,狭窄处仅有0.5米。谷岸陡直,峭壁如削,高达300余米。谷中杂树丛生,绿苔附壁、流水潺潺,环境隐蔽清幽。 潭池景观稀世奇观--潜龙十八潭,位于龙潭子河中段,由龙潭子河入西河处溯流而上约3里,海拔950~1000米间。潜龙十八潭的串珠状圆形潭池、拱形双层天生桥、形象逼真的“潜龙”堪称“三绝”。景观形成于一段较平缓的河床中,宽约150米,古老的寒武纪阎王碥砾岩如一块巨大的褐色石板缓缓展铺于谷底。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的龙潭子河水,再这块巨石中部雕刻处了十八个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形态各异的深潭。这些潭不同于河流中常见的碟状水潭,而是周直壁立、口底近乎等大,壁面光滑平直,圆形竖井似的深潭。似如“壶穴”、“龙缸”一般,当地人习称为“龙缸”。十八潭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5~13米,最大直径达16米,较小的仅3~5米。潭与潭之间或有石块相隔,或有天生桥相连,间距三五米至二十余米不等。十八潭首尾相连,总长度近200米。第4、5号潭池之间的双层天生桥堪称一绝。上层天生桥再河床下2米,桥空高约1.7米,纵深20余米,横宽16米,宛如两潭之间的一个大厅。下层天生桥进空较小,为两潭之间河水流通道。其间有人称“龙眼”的两个小潭,直径约1米,穿透两层天生桥。由“龙眼”进入上层天生桥大厅,阳光从龙眼投射而下,光影幻化、水石生辉,使大厅产生一种奇幻迷离的氛围,置身其中,如同进入龙宫一般。 更令人惊叹的是位于十八潭之首的“潜龙”。在水深仅一两米的龙池中,一块斜立水中的巨石下,一条巨大的龙身赫然在目。龙身圆润,有尺余粗,长约七八米,如透雕一般下部镂空,曲线流畅,龙脚清晰,鳞甲皆现;身尾自然盘曲,龙头被巨石镇压,因此称巨石为“镇龙石”。在阳光与水波中,巨龙恍然预动,活灵活现,使大自然塑造的石龙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瀑布跌水景观龙潭子瀑布 位于龙潭子河中段,潜龙十八潭下游不到500米处,海拔950米。瀑布宽12米,落差达125米(气压计测),由绝崖凌空直下,气势非凡,是川北第一高瀑布。龙潭子瀑布出现在潜龙十八潭下游,河床上下皆为一两百米高的悬崖峭壁,刀劈斧削,陡直壁立。瀑流呈弯拱形状(曲率小于60°),别具特色,从高逾百米的悬谷直泻而下,如一条银龙腾空直下。丰水期气势磅礴,数百米之外即可听到水声隆隆;近看仰视,飞流直下的河水如“银河落九天”。飞泻而下的水流直扑长、宽各60余米的“龙潭”,浓浓的水雾弥漫着碧潭,瀑流激起碧潭层层波浪,泛出耀眼的波光。龙潭子瀑布气势宏伟,神韵独具,国内著名地质专家陈茂勋教授说,此处的串珠状潭池景观和瀑布跌水景观的完美组合在国内外罕见,属天下奇观,具有唯一性、垄断性,其美学价值非常突出,有极高的游览观赏性,在地质科普教育上也具很高价值。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摄影家黄翔和著名画家劭宇,游览龙潭子之后都曾挥笔题下“仙境”两个大字。 “烟洞子” 距最低的龙潭约1公里。此洞洞口狭窄,洞内宽敞,洞内怪石嶙峋,并有一泉。“烟洞子”的神秘奇特之处就在于每逢下雨前后,洞内就会涌出水蒸气,如阵阵烟雾,故名“烟子洞”。 峭壁陡崖、奇峰峻岭、雄伟峥嵘的山景靴子岩 万家乡毛家岭下,悬崖峭壁上一巨石突出于山咀,酷似一只巨人的战靴端放在悬崖之上,造型独特,令人遐想联翩。景点位于河西岸,高出西河近200米。恰在盘山公路下侧。远远望去,靴筒、靴身、靴尖惟妙惟肖。 相关情况动物资源 苍王峡景区地处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地形复杂,植被种类繁多,给动物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其中豹、云豹两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鸢、熊、林麝、大鲵、金猫、大灵猫、狝猴、毛冠鹿、鬣羚、斑羚、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白尾长冠雉等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南江角蟾、光雾臭蛙为国家独有品种。 广元苍王峡美食 旺苍县境中南部地区,以大米、小麦为主食,玉米、红薯搭配;北部山区,以玉米为主食,小麦、荞麦、马铃薯搭配。在民间,酸菜、老腊肉、肉和尚、包米干饭、荞麦花卷、夹心火烧馍、荞麦凉粉、酸菜豆腐、粗挂子、烧饼两面烤等食品,既普遍食用又颇具地方特色。 传说故事东河独木舟的故事东河上游有个美丽的地方叫旺苍,人们又叫她旺苍坝。旺苍坝硬是一个坝子,是一个高出坝子边的东河水面的河滩坝子。东河水在旺苍坝的北边分了岔。后来有文人题了副对子,说旺苍“地处山八面,城居水中央”。怪不得上古时期的西陵白(鼠)部落曾迁居于此。轩辕黄帝也爱上了她,一住就是三年。不过,话说回来,“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这个美丽的旺苍坝,还有个至命的“敌人”在时时地盯着她,一不留神,她就兴风作浪,为非作歹,伤害旺苍坝,危害人们生命财产。你说这个“敌人”是哪个,不是别的,就是东河里的洪水。 话说黄帝来到旺苍的第二年,老天下了二十多天的暴雨,祸从天降,山洪突然暴发。东河里的满面洪水像一头猛兽,横冲直撞,滚滚而下,把旺苍半个城的房屋和不少城民都冲走了。正在东河上游伐木,准备修造轩辕宫的房的共鼓和狄化二人,也被洪水卷走了。共鼓和狄化,是黄帝最疼爱的能工巧匠。臣民见状,失声痛哭。黄帝也十分悲痛,命令大家分头寻找。却说共鼓和化狄被山洪一直冲下山来,卷进了波涛滚滚的东河里。猛然间,他们两人抓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棵大树,死死不丢。当他两人缓过气来时,发现洪水不管怎样上涨,这棵大树始终浮在水面上往下沉。忽然一个浪头打来,把大树带人全部打翻在水里。共鼓和狄货奋力从水里钻出来,又爬上这棵大树。原来,这棵大树有半面是空的。大浪击来,只把大树翻个过,仍照样地浮在水面上。共鼓和狄货坐在空心树的两端,把树身稳住,就这样听天由命地随波逐流。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共鼓和化狄突然眼前一亮,他们坐着的大树漂到了旺苍坝的北边树林边。他们一阵惊喜,昏了过去。当他们苏醒过来时,他们已经躺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了,他们被黄帝派去的人救回来了。事后,为了庆贺共鼓和化狄的平安归来,黄帝专门为他两人举行了庆祝宴会。在宴会上,黄帝认真地听了二人这次奇异的经历。黄帝听罢,哈哈大笑起来。在坐的众人和共鼓和化狄一下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全都拿眼睛直楞楞地望着黄帝。黄帝停止笑,高兴地对共鼓和化狄说:“你们两人虽然遭受了这次灾难,但在灾难中你们又发现了水上的交通工具!”接着,黄帝命令共鼓和化狄二人,马上动手“凿木为舟”,制作东河“独木舟”,为打通东河、嘉陵江水路作准备。 就这样,共鼓和化狄二人按照黄帝的布署,“凿木为舟”,利用“空心树能在水上漂这个原理”,创造发明了水上交通运输工具“船”,造成了东河“独木舟”。 东河“独木舟”,又叫东河独木船。共鼓和化狄二人制成东河“独木舟”后,黄帝大喜。接着,黄帝又命令再造50只。一个冬天过去了,共鼓和化狄又造了50只东河“独木舟”。第二年一开春,涨了一河桃花花水,黄帝就和他的后妃嫘祖,还有苍颉、岐伯等文武大臣,也有共鼓和化狄二人,一起坐上东河“独木舟”,沿着东河、嘉陵江进行江水考察。第三年,黄帝便乘坐东河“独木舟”,顺东河而下,经嘉陵江,进入蜀中,到了嫘祖的故乡盐亭。这样一来,共鼓和化狄二人在旺苍发明制成的东河“独木舟”,既帮助黄帝完成了黄帝入蜀的战略计划,又成了中国水上运输的先例。因为东河“独木舟”的发明,中国才有了船,世界上也才有了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