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干琦 |
释义 | 简介张干琦,玛格南唯一的华人摄影师,获奖作品表现的是纽约唐人街非法移民的生活。疏离与联系,是其作品的主题。张干琦着力探索人与人间的纽带关系,追根溯源,这与摄影师早年的移民经历有关。 生平1961年出生于台湾,1995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2001年成为正式成员。1999年,他获得著名的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基金,美国NPPA年度摄影师。 1991年展开他的专业报导摄影生涯,是目前全球最活跃的报导摄影家中,唯一台籍摄影家。张干琦在美国先后加入西雅图时报 (Seattle Times)与巴尔的摩太阳报 (Baltimore Sun),并于1995年获提名为马格兰摄影通讯社准会员(马格兰摄影通讯社(Magnum Photos Inc.)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报导摄影通讯社,在巴黎、纽约、伦敦、东京设有办公室,经年规划摄影展览)。他的摄影作品刊登在世界重要新闻媒体,包括德国「明星」周刊、「明镜」周刊、法国「费加洛报」、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刊物。 张干琦自1992年起持续拍摄纽约的唐人街不为人知的一面----非法偷渡客暗无天日的生活,他的这一系列作品在1998年以英文、日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与希伯来文等五种语言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94年与1996年,唐人街系列作品也曾分别在美国与法国展出。由于他持续多年、多次与偷渡客生活所拍摄的作品,揭发了美国移民社会中不为人知的一面。1998年美国「时代」周刊邀请张干琦再拍摄的纽约唐人街偷渡客专题,同步刊登于美洲版与国际版,迫使美国劳工部的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并对唐人街劳工权益进行一次重要的司法调查。该专题随后引起欧洲媒体的重视,德文版与法文版的GEO月刊在2000年也先后刊登,欧洲各国也开始注意中国非法移民的问题。此次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览的唐人街专题,都是他过去八年来拍摄的精华作品,可说是历次展览中最完整的视觉呈现。 张干琦在1990年获选为美国年度大专院校杰出摄影家首奖,十年来荣获世界二十多项专业摄影比赛奖项及荣誉,包括多次美国年度新闻摄影奖(Picture of the Year)与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奖(World Press Photo),可说是报导摄影中最荣誉的专业肯定。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纽约唐人街偷渡客专题,荣获1999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 日常生活类首奖;1999年10月,报导摄影界中最崇高的尤金·史密斯奖 (W.Eugene Smith Award)也因他长期拍摄此一专题,特别颁发张干琦「人道摄影奖」,赞扬他在摄影艺术之外的人道关怀。 张干琦也关切游民与精神病患的生活,他的作品呈现一贯的人道关怀与对社会不公不义的批判。张干琦从1992年开始拍摄高雄路竹乡龙发堂的精神病患, 也是这次展览的主题之一。龙发堂过去三十年来挟宗教之名,非法收容精神病患,用铁链强迫精神病患无偿劳动,竟然在中央、地方政府的漠视下,生存了三十几年。直到今年龙发堂病患逃出,公开控诉堂内非人道待遇之后,监察委员、立法委员才开始正式精神病患的人权问题。张干琦过去八年来,一有机会回台湾,就到龙发堂和精神病患共同生活,最后他决定用最直接的方式拍摄这些精神病患。在展览中,一对对炼着彼此的精神病人正视着观众,是最大声的无言抗议。 另外,1991年他在西雅图拍摄的游民专题与1998年义务为「无疆界医生组织」 (Medicine Sans Frontier) 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拍摄的游民专题,也将是这次展览的主题之一。1988年他布加勒斯特深入游民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出入深邃、黑暗的地下水道,用相机纪录了罗马尼亚在政治、经济体系瓦解后,生活陷入困境者的无助与无力。这一系列照片目前正在世界各主要城市展览,为去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无疆界医生组织」募款。 摄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张干琦对各种社会现象经常另有一番诠释。1997年他分别在台湾与泰国开始持续拍摄婚纱工业与大象医院两个题目,记录了在台湾特有的结婚市场机制运作与大象被视为经济动物后的命运,可看出张干琦非常个人风格的一面。 学历东吴大学英文系学士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育硕士 经历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摄影记者 巴尔的摩太阳报(Baltimore Sun)摄影记者 获奖美国年度大专院校杰出摄影家首奖(1990年) 美国年度新闻摄影奖(Picture of the Year) 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奖(World Press Photo)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日常生活类首奖 尤金·史密斯奖 (W.Eugene Smith Award) 代表作《The Chain》的摄影画册,内容是在一家台湾心理医院拍摄的组图,反映精神病人在心理医院的生活状态。 在他的台湾精神病院病人肖像系列里,他使用水平视角拍摄了一组被绳子拴在一起,以至于他们谁都无法自由行走,只能排队而行的病患。在威尼斯双年展和其它的一些展览上,他把这些照片放成真人大小。张干琦在这件作品里提出了隔离、孤立的概念。这些照片让观众与照片中大胆的影像,形成一种有力量的对抗。 近况目前仍在继续拍摄纽约唐人街华人移民项目。干琦在纽约的唐人街探索文化的差异和居住在那里的人,他的“唐人街”计划既是抒情的,又是诗意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有些人会因为自己是非法移民或者怀着对外来者的怀疑,又或者因为某些信仰的关系而拒绝拍摄。我总是回想起他的一幅照片,三伏天里,一个男人坐在廉价旅馆的太平梯上,穿着内裤坐在高处,下面是拥挤的街道,他想在那儿呼吸点新鲜空气,感受这属于他一个人的自由时刻。真想知道张干琦是怎么进入这间酒店取得居住者的信任。干琦似乎总是与疏离联系在一起。 影响张干琦对包办婚姻的陈腐和弊端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天真的越南乡下姑娘嫁给了比她们老很多的台湾中年男子,这种婚姻给张干琦的探索蒙上了不协调和绝望的色彩。 张干琦的内在视角超越了今天媒体的热门领域。在他的照片里,没有当今媒体中的那种快餐式新闻图片。他总是找些敏感、困难、不起眼的主题来做,并用一种热情、敏锐、深刻的视角来表现它们。我们肯定能从他那里学到些什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