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战争——三联画 |
释义 | 【名称】战争——三联画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1929至1932年间 【作者】奥托·狄克斯 【规格】262×403厘米 【属地】现藏德国哈雷地区的莫里茨山国立美术馆 【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迫投降。德国社会面临着军事、经济的总崩溃,社会思想十分混乱。1918年11月3日,基尔军港水兵起义,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起义;1919年,柏林工人罢工,要求建立民主共和政权。知识分子普遍渴望有一个稳定与民主的政府。在从1918年起不断出现的社会民主革命声浪中,德国的表现派骨干艺术家成立了一个"十月集团",后来又增加了德国的达达派成员。1919年,一些左翼艺术家又成立了一个"工人艺术委员会",接着在魏玛建立了包豪斯学院。但在德国,这种企求社会民主革命的理想很快破灭了。到1924年,德国的政治已不可逆转地倒向右翼势力。就在这时,一种被称作"新客观现实派"的艺术出现了。与以前的画派不同,他们主张艺术家要与社会建立一种新关系。这一画派的最杰出代表有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和这一幅的作者奥托·狄克斯。 奥托·狄克斯(1891.12-1969.7)出身在一个工人家庭。接受的是当时十分活跃的德国无产阶级的理想教育,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现实的同情心与表现主义那种绝望情绪的双重因素。他最初在德累斯顿学画,也曾受到过立体主义和达达派的影响,但其主要倾向是一种真实派的尖刻风格,即对社会现实作强烈的揭示和呐喊。因他与新客观现实派一起展出过作品,故被称作德国新客观派的代表。 狄克斯不赞成现代派绘画的种种表现,有时他把社会生活看作恶梦,主张对这些"恶梦"要无尽揭露。 《战争--三联画》是他在1924年所作,总题目为《战争》的50幅铜版画中的一幅单独油画--传统格式的三联画之一。这里除了描写战争恐怖之外,没有别的目的。画上的一切使观者为之毛骨悚然。这种画风与传统的德国哥特式祭坛画家格吕内瓦尔德的祭坛画十分接近:腐烂发臭的尸体,血肉模糊的残肢断臂与被炸毁的钢筋,堑壕中烧焦的木头,纠缠在一起。 观赏狄克斯的作品会令人神经痉挛。他的其他题材也是这样,如他在杜塞尔多夫教学期间(1922~1925年)所绘的《妓院老板和姑娘们》、《资本主义的两个牺牲品》等。画上一个是妖艳怪诞的妓女,另一个是面目全非的退役残兵。德国纳粹曾撤消了普鲁士科学院于1931年对他的院士的任命,还禁止他的作品展出。从此以后,他把自己完全投入一种宗教的神秘主义领域。40年代,他只画了些宗教题材的作品。这幅《战争--三联画》的制作年代大约在1929至1932年间,画面有262×403厘米,现藏德国哈雷地区的莫里茨山国立美术馆。1922至1923年,狄克斯曾画过一幅《堑壕战》独幅画,后于1943至1945年间被毁,构图与这一幅大致相同。 </CC>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