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庄镇 |
释义 | 1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大庄镇大庄镇,地名。比较为人所知的有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大庄镇、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庄镇、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大庄镇、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大庄镇、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大庄镇。 ◎ 沿革境域春秋时期属莒国,秦朝属琅琊郡莒县,汉朝属阳都县,隋末归属沂水县。1928年划归沂水县河阳区,1939年10月划归南沂蒙县,1940年6月划归沂临边联县河阳区设土山乡,1945年10月划归沂东县,1949年7月划归沂南县改称土山区(1952年1月撤销)。1958年2月设白石埠乡(驻地西南庄),同年10月改建白石埠人民公社,11月划归沂水县。1961年8月划归沂南县改称大庄公社,1984年6月撤公社设区,1985年9月撤区设大庄镇,1993年5月省政府批准在镇驻地设立沂蒙山区扶贫开发试验区(与大庄镇合署办公)。1995年2月镇驻地由西南庄迁查旧庄。2000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2001年1月,河阳乡并入。 ◎ 遗址境内苗家庄文化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苗家庄村东河湾处。遗址长约1000米,宽约500米,地表下0.5米深处曾发现各种陶器碎片、鬲腿等物。河岸高崖处有被水冲刷出的石墓室和砖墓室,另有石斧、石铲、铜铲、铜镜、陶器等物。遗址南端有一顶部为陶制大圆圈砌成的古井。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物和汉代文化遗物。 ◎ 特色村屯河阳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公里处,村北玉交沟北岸有寺,称河阳寺。该村内有一明朝时期重修的石桥,名白龙桥,属县级重点保护文物。系块石垒砌拱型三孔桥,东西横跨沂河支流玉交沟上。桥长18米,宽6.5米,东引桥长15米,西引桥长10米。桥洞宽3.6米,高4米,桥面系青石板铺成。桥两侧各有13根望柱,望柱之间镶着长约2米的石栏板。 每孔两侧各有1石刻龙头,各孔的拱石上分别刻有扶摇直上的“白龙”、腾云驾雾的“白龙马”、风卷巨澜的“潮云”等浮雕。桥头立有明隆庆五年《重修河阳白龙桥记》石碑,碑文有:“河阳桥由来远矣……即今断石,尚有唐宋遗文……”的记载。 ◎ 名人明末河南巡抚、兵部右侍郎高名衡(1583年生)为大庄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先任如皋知县,后又调任兴化知县,他督民治水,赈济难民,政绩突出,被推为云南道试监察御史。崇祯十二年(1639年)出任河南巡按,弹劾贪官,严肃政纪,忠于职守。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升河南巡抚。李自成率农民军进攻开封。高名衡指挥官兵固守,升兵部右侍郎。后病归故里。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清兵攻破沂水城,高名衡与妻张氏自杀。其所著诗文,经其后代整理,1934年刊印成《高忠节公遗集》。 明清时期,大庄高氏一族考中进士7人、举人8人。 1954年、1955年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朱富胜,祖籍为境内后交良村。山东省一级战斗英雄张修海,为境内前东河人。 ◎ 镇情概况大庄镇辖区面积94.66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耕地面积8.2万亩,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1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4亿元,2000年二月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开发区规划区域面积6.2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万人。 ◎ 基础建设自1993年开发区设立以来,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镇驻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镇驻地建成"三横两纵"道路12万平方米,有220KVA变电站1座,日供水万吨自来水厂一处,程控电话4400门,中小学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居住等设施配套完善。交通十分便利,东(营)红(花埠)公路和日东高速公路在镇内交汇,南距临沂机场50公里,东距日照港90公里,西距京沪高速公路20公里,距正在建设的兰新铁路沂南站8公里,距亚欧大陆东桥头堡连云港150公里。 ◎ 经济发展大庄镇共有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业户1000多家,二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42亿元。镇驻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内)有各类工业企业58家,拥有石油、服装、化工、皮革、建材、建筑业、肉类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多个行业100多种产品,保健用品总厂生产的各类保健内衣出口世界各地。建泉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已形成饲养、加工、冷冻、储存、出口一条龙,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日本、西欧等国。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产品主要供外贸出口。锦坤竹木制品系天然竹纹,高雅美观,采用UV三次上漆,防水防蛀,安全耐用。大庄烧鸡远销全国各地。中国石化集团临沂分公司--太平洋加油城为您尽除旅途疲惫,踏上平安成功路。区内工业企业年产值达到6.8亿元,实现利税5600万元,安置剩余劳动力12000人。 大庄镇农业基础雄厚,二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亿元,近几年来,该镇以农业增收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培植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发展高产高效高税特色农业。农作物逐步向果品、蔬菜等名、优、特、稀、新品种方向发展,现已发展优质水稻2万亩,建成万亩生姜栽培基地,万亩大棚蔬菜基地,优质黄烟面积发展到2000亩,省级无公害韭菜面积发展到2000亩,优质红富士苹果面积发展到2000亩,养殖生产基地5处,优质果品苗木科技示范园2处,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28元。 大庄经济开发区地处沂河中游,东红公路 作为全国交通大动脉贯穿南北,省227线和沂(南)青(鸟)公路在驻地交汇,往南距临沂飞机场40公里,往东距日照80公里,往西距京沪高速公路20公里,距胶新铁路沂南站4公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东红高速公路将在区内与日东高速公路交汇,日东高速公路在此设出入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11年又将相邻的杨家坡镇等划归大庄镇,使得大庄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大庄的工业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主要在肉类加工和建筑机械方面,尤其是免烧砖机的生产更具规模,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免烧砖机的生产基地,其中最有名的有宏发,东风双隆,磊鑫,天元,富立通,腾飞等品牌,皆以产品的多样性,质量优,口碑好,已热销全国,并远销数十个国家。 2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庄镇◎ 乡镇简介大庄镇位于安徽省泗县城北25公里处,104国道穿镇而过,距江苏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全镇面积94.7平方公里,所辖33个行政村,6.2万人口,8.7万亩耕地.199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财政收入7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连续七次荣获宿州市“十佳”文明集镇光荣称号,1999年8月大庄镇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 ◎ 产业结构镇党委政府依托泗州丝厂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全镇已发展桑园15000亩,走上了栽桑、养蚕、收烘、缫丝一条龙生产之路。全镇麦套棉3.5万亩,年产皮棉17.5万担;水果面积3000亩,年产量达600万公斤,小宋村生产的“虹远”牌酥梨远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 大庄镇镇村企业发展较快,现有缫丝厂、面粉厂、家具厂、木材加工厂、石雕工艺厂、板皮加工厂等工业企业280家,其中豆瓣厂生产的豆瓣酱91年在上海由商业部举办的全国名、特、优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奔马奖”。石雕产品工艺精美,远销新加坡、朝鲜、香港等地出口创汇。木材蓄积量30万立方米,木材市场为皖北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场之一,全镇木材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已发展木材加工企业250家,形成了原木、板材、锯沫一条龙生产。 ◎ 下辖村庄街南村 引街北村 关庄村 王印村 朱泗村 回庄村 田庄村 程行村 佃庄村 安朋村 三杨村 许超村 西彭村 小宋村 小顾村 小张村 万安村 西卢村 后卢村 漂陈村 程刘村 刘集村 新河村 新集村 大朱村 小朱村 大孟村 东郭村 姚场村 张昌村 水刘村 塘张村 秦场村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59305 男 29931 女 29374 家庭户户数 15854 家庭户总人口(总) 58111 家庭户男 29148 家庭户女 28963 0-14岁(总) 15146 0-14岁男 7879 0-14岁女 7267 15-64岁(总) 39108 15-64岁男 19880 15-64岁女 19228 65岁及以上(总) 5051 65岁及以上男 2172 65岁及以上女 287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7747 3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大庄镇◎ 镇情概况大庄镇位于县城西3公里,西与杨凌接壤,南临渭河、公路、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001年11月与观音堂乡合并而成,全镇辖27个行政村,总人口42387人,其中农业人口41134人。总面积2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 ◎ 经济发展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799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2744万元,农业产值5935万元,第三产业产值9319万元,商品贸易零售总额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农业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苗木花卉、“二牛”养殖发展迅猛。工业以化工、建材、造纸、制砖为主,东方纸业集团拥有资产1.26亿元,46条生产线,年产值2亿多元,生产的15个规格20多个品种畅销省内外。大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已具雏形。 ◎ 乡镇动态大庄镇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镇这一总体目标,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实现农业增效、确保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现已形成“南部苗木花卉、清水莲菜,中部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北部良种繁育、优质杂果,城区商贸物流、工业企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在镇区南部漆水河滩地带的圪崂村发展清水莲菜500余亩。计划三年内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另外,在南立节村滩地建设优质苗木花卉繁育种植基地,以宁夏苗木快繁中心、杨凌花讯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现已发展新特优苗木3000余亩27个品种,年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 二是在镇区中部的贺家、圪崂、张堡、孟王4个村发展设施蔬菜大棚584座1200余亩,建成当年棚均纯收入便达到2.6万元。同时,在蔬菜大棚内积极实施“畜-沼-菜”三位一体循环农业改造项目,即:在大棚内建设占地20平方米左右下沉式沼气池,上面作为猪舍,饲养5头生猪,养猪产生的粪便排入下层沼气池,产生的沼气通过红外线沼气等可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并提升棚内温度,沼液、沼渣施肥从而达到循环利用,降低了投入,提高了产量,改进了果蔬品质,经预算每棚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全村大棚户收入净增35万元。另外,在观音堂村发展自然法养猪小区,现已建成1、2、3号小区,共建成标准化猪舍38栋,生猪存栏到达4000多头,年产值达到1800万元。 三是在镇区北部的金牛、枣林、张堡、北立节等村发展猕猴桃、葡萄、核桃等优质杂果1600余亩。其中:由陕西恒信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栽种的300亩优质葡萄基地现已全部进入盛果期。 四是充分发挖掘传统产业资源在城区中心地带精心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布王村残疾人张孝林在传统竹器编织的基础上,引进新型藤材编织工艺,产品发展到13大类24各品种,生产的藤编工艺产品以其天然、舒适的特点一经打入市场,备受用户青睐,年收入突破200万元,现已成为当地“一村一品”的代表。在北韩村充分挖掘北韩麻花、倪家锅盔等传统食品生产资源,成立了康穗食品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北韩麻花、倪家锅盔这一传统食品加工产业,组建了康穗食品加工厂,变手工作坊为工厂化生产。现已发展锅盔、麻花、棋子豆、挂面等产品6大类15个,加工厂年产值达到500万元。 ◎ 行政区划大庄镇各行政村 [大东村] 大东村共8个村民小组,398户,1735人,耕地面积1005亩,有村办企业1个。人均年纯收入1424元。 [大西村] 该村共11个村民小组,486户,2084口人,耕地面积1700亩,村办企业1个。人均年纯收入2148元。 [北韩村] 北韩村有5个村民小组,人口1760人,户数398户,耕地面积1570亩,以粮食种植为主,村级企业1家。现人均纯收入2148元。 [孟王村] 该村共4个村民小组,1266人,288户,现有村办企业1家,主产小麦、玉米。年人均纯收入1975元。 [贺家村] 贺家共4个村民小组,人口1135人,户数257户,耕地820亩。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种植。年人均纯收入2987元。 [张堡村] 该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35户,2404口人,耕地面积1925亩,主导产业为粮食种植,有村办企业2户。人均纯收入1431元。 [圪劳村] 全村共15个村民小组,794户,3545人,耕地面积4100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人均年纯收入1853元。 [许家村] 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325户,人口1436人,耕地面积1400亩,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村办企业1家。人均纯收入2082元。 [布王村] 该村共4个村民小组,人口984人,户数237户,耕地960亩,主产小麦、玉米等。人均纯收入1667元。 [曹家村] 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04户,878口人,703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人均纯收入1481元。 [北立节村] 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524户,2277口人,2237亩耕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人均纯收入1217元。 [南立节村] 该村由5个村民小组组成,农户327户,人口1452人,有耕地1760亩,主导产业为粮食种植。人均年纯收入1217元。 [坚强村] 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346户,1500口人,1247亩耕地,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1313元。 [方寨村] 由10个村民小组组成,农户630户,人口2725人,耕地1672亩。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现村办企业2户,其中大型造纸企业1户。人均年纯收入3255元。 [乔寨村] 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373户,1734口人,1600亩耕地,以小麦、玉米等种植为主。人均年纯收入1488元。 [南店村] 共9个村民小组,农户365户,人口1542人,耕地面积1280亩,主种植粮食,有企业1户。人均纯收入1680元。 [北店村] 北店村共4个村民小组,人口601人,户数142户,耕地438亩,主产小麦、玉米,村办企业1户。人均纯收入2113元。 [金牛村] 该村6个村民小组,190户,763口人,850亩耕地,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种植,私营企业1户。人均纯收入1717元。 [观音堂村] 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597户,2511口人,2759亩耕地,主导产业有农业种植,工业加工,经商等。人均纯收入1900元。 [高村] 该村由12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人口2778人,户数656户,耕地面积2485亩。主产小麦、玉米等。人均纯收入2293元。 [枣林村] 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46户,605口人,耕地面积603亩。以粮食种植为主,有村办企业1户。人均纯收入3207元。 [段家湾村] 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97户,847口人,1641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油菜。人均纯收入1641元。 [文家湾村] 由3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人口691人,户数167户,以粮食种植为主,有企业1户。人均纯收入1606元。 [徐家凹村] 共有4个村民小组,181户,693口人,820亩耕地,以农业种植为主,有企业1户。人均纯收入1688元。 [王尧村] 全村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47户,人口630人,耕地面积580亩,主种小麦、玉米。人均纯收入1762元。 [张寨村] 该村共14个村民小组,人口2761人,户数645户,耕地3003亩,以小麦、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人均纯年收入1442元。 [上高庄村] 共4个村民小组,农户164户,人口802人,耕地670亩,主产小麦、油菜、玉米。人均纯收入1559元。 ◎ 新农村建设关于开展2012年全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为了切实做好2012年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资工作,进一步扩大新农合覆盖面,确保我镇新农合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省、市、县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将2012年新农合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从2011年11月1日开始至2011年11月30日结束,用一个半月时间全面完成201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资工作,确保全镇以村为单位,参合率达到95%以上刚性目标。 二、筹资对象 我镇辖区所有常住农业人口,以整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内70岁以上,3岁以下无户口本或暂未办理户口本的人员应按本户人员对待,以整户参加。对参军人员、上大学和长期在外打工,并在外地已参加社会保障人员,提供有效证件资料,可在户内人口中暂时不计,可以不参加。 三、筹资标准 1、2012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为300元,其中国家财政每人资助250元,农民每人每年缴费标准为50元。 2、凡中断参合后,再参加的参合人口要补交中断期间的参合费用。中断期间的参合费用从2010年算起,收缴中断期间的参合费用要在收费票据中另行注明。 3、此次筹资基金为2012年度的参合个人筹资,享受补偿时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四、筹资渠道及工作要求 1、各村两委会干部及包村同志负责深入农户,以户为单位收缴现金。并开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专用收据,所收资金实行日收日交,由镇财政所每周四下午4点前统一转入县合疗办基金收入专户。按照县合疗办统一要求,镇上特设合疗基金管理会计、出纳各一名,会计由农财办赵静同志担任,出纳由弓赞利同志担任。票据发放、收回由农财办赵静同志管理。各村每天下午4点前将本村所筹集的合疗基金按时交至镇上提供的合疗基金帐户,合疗票据第三联作为记账依据,票据第二联加盖镇财政所公章交于参合农户,票据第一联上缴县合疗办复核,在填写票据必须写清村名及缴款人姓名,收款人员必须在收费专用票据上签全名,做到谁收钱、谁签字谁与出纳会计结算。补交中断期间款项时,应另行开合疗票据并注明补交情况(补交人员设专用票本),不能与2012年合疗款同开一章票据,与本票据以村为单位进行记账式管理,封面上注明本票村名,参合人数,收款金额,补交2010年—2011年金额,要务必做到银行收缴款金额与票据金额完全相符,办理人数与开票人数完全相符,如果出现票据与筹资款数不符等违规现象,将坚决追究责任,对于在筹资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从严查处。 2、五保户、特困户和农村重度残疾人先按普通农户标准收缴个人参合费用,筹资结束后由民政局将五保户、特困户和农村重度残疾人个人参合费用下拨给镇政府。镇政府再将个人参合费用如数退还给五保户、特困户和农村重度残疾人。 3、农业户口中没有违反国家和我省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的子女死亡、现无子女户和两女孩父母采取了相应的节育措施的双女户的父母及独生子女父母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以及18周岁以下子女每人只缴纳40元,省计生委给予以上人员每人补交10元。享受补贴具体人员名单由县计生局下发到镇上,由镇上按计生局文件核对相关人员。计生户享受补贴人员先按普通农户标准收缴个人参合费用,筹资结束后,县合疗经办中心将省计生委下拨的计生户参合补助经费如数拨付县计生局,由县计生局将计生户享受补贴个人参合费用下拨镇政府,镇政府再将个人参合费用如数退还给各计生户。 4、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代交部分或全部村民缴纳参合费用。 5、社会各界、工商企业及社会人士可以资助农户参加合作医疗,代交参合费用。 五、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2012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成立2012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马景哲(镇 长) 副组长:王文平(副镇长) 成 员:杨佐会(财政所长) 张联社(民政办主任) 徐建明(计生办主任) 姚英社(合疗经办员) 弓赞利(出纳) 赵 静(会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合疗办,办公室主任由王文平同志兼任,姚英社同志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合疗经办日常事务,各村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 六、考核办法 1、考核对象:镇村两级干部,对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实行同奖同罚:并对当天进度进行评比、通报。 2、考核标准:群众参合率必须达到95%以上(含95%),达到或超过95%的村,按标准奖励,未完成95%的,按标准处罚。 3、奖励标准:对在规定时限内,群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含95%)的村奖励标准如下: 1000人以下的村第一名和第二名奖励村干部和包村干部200元、100元;1000—2000人的村第一名和第二名奖励村干部和包村干部300元、200元;2000人以上的村第一名和第二名奖励村干部和包村干部400元、300元。 4、处罚标准:合作医疗基金筹资工作考核结果将纳入镇村干部年终考核范畴,对于在规定时限内,群众参合率未达到95%的村,对村干部和包村干部在全镇进行通报批评,分别处罚每个村干部半年工资,每个包村干部一月工资(含津贴),并限期一周内完成任务,在规定时限内仍未完成任务的,根据完成比率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理。 七、纪律要求 筹集2012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全镇当前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对此,全体镇村干部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精诚团结,密切配合,扎实工作,牢固树立时间观念、任务观念和纪律观念,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圆满完成任务。在合疗基金筹集工作中,镇上将启动非常时期工作纪律,镇村干部一律不得请假,对镇、村干部无故脱离工作岗位、消极怠工、配合不力者,将全镇通报批评,镇主要领导将对其进行诫勉谈话,确保我镇合疗基金筹集工作全面按时完成。 | 4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大庄镇◎ 镇情概况大庄镇位于双柏县城东北部,处于东经101°38′~101°47′,北纬24°38′~24°42′。东与禄丰、易门交界,南与法月表 镇接壤,西与妥甸镇山水相连,北与楚雄市、禄丰县相邻。总面积557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大庄村,距县城公路里程32公里。 ◎ 自然环境镇境内最高海拔2269米(大哨山),最低海拔(大河边)1270米,呈东南西三面高,中部和北部地形低。沙甸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穿全境,后注入绿汁江。中部海拔1400米,多属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23℃;全年无霜期274~280天,每年3~4月日照最长,平均每月276小时;年降雨量800~900毫米,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干湿季节明显,雨热同季等气候特点。 ◎ 沿革人口2000年,把14个村公所改为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立村民小组,2002年8月撤乡建镇更名为大庄镇。全乡辖13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3月进行第二届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2000年11月1日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大庄乡普查登记的总人数为25949人,其中男性13585人,女性12364人,男女比例为1∶0.9;汉族11621人,少数民族14328人,占总人口的55.22%。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443人,出生率为17‰;死亡人口278人,死亡率1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 大庄镇2005年末,辖大庄、尹代箐、各三郎、洒利黑、木章郎、普妈、普岩、柏子村、代么古、干海资、麻栗树、桃园、杞木塘13个村民委员会,235个村民小组,181个自然村。全镇总户数6033户,总人口26820人,其中农业人口25896人,占96.9%,非农业人口024人,占3.4%;女性12942人,占总人口的48.3%;少数民族人口14663人,占总人口的54.7%。全镇有汉族、彝族、哈尼族、白族、苗族、回族、傣族、满族、拉祜族、傈僳族等10个民族,彝汉杂居;汉、彝、哈尼3族为世居主体民族,汉族多分布于大庄、木章郎、普岩、干海子等村委会;彝族多分布于各三郎、洒利黑、麻栗树、桃园、杞木塘等村委会;哈尼族汉族多分布于大庄、柏子村、桃园、杞木塘4个村委会。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13519人,哈尼族1120人,其它少数民族34人。 ◎ 经济建设大庄是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镇,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烤烟、畜牧养殖,产业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近几年来,结合大庄“历史古、文化悠、热气足、生态差、产业弱、基础薄”的实际,精心培植和扶持重点产业,不断增加了农民收入,切实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了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真抓实干,促进了该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推进了富民强镇的进程。 2005年,全镇实现粮食总产量1058万公斤,农民人均产粮410 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25公斤;圆满完成县下达给该镇的烤烟收购任务119万公斤,其中:指令性烤烟收购任务95万公斤,出口备货烟24万公斤,实现均价12.55元,支付烟农收购资金1327.6万元;大牲畜存栏14812头,出栏3732头,出栏率25.1%;生猪存栏27424头,出栏23268头,出栏率84.8%;山羊存栏20897只,出栏9045只,出栏率43.2%;家禽出栏48644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750吨,畜牧业总产值2790万元;完成早青蚕豆种植10650亩,销售青豆米340吨,实现产值220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17.5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267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7元;财政总收入555.5万元,其中自收收入292.6万元,财政总支出560.2万元,财政累计赤字4.7万元。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进步的良好局面。 ◎ 教科文卫教育:2005年,全镇有普通中学1所,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18人,当年招生333人,初中入学率达96.9%,巩固率达98.2%;毕业学生296人,高中上线105人(其中考取楚一中3人,州级其他学校5人),中专录取98人。共有小学校17所,其中镇中心学校1所,村完小13所,1师1校3所,有教职工116人,代课教师17人,教师配备率达100%,专任教师学历合格116人,合格率达100%;有9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83人;有学前班10个,在校幼儿261人;当年招生35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巩固率达99.7%;毕业学生372人,毕业率达100%。 卫生:大庄镇卫生院1998年建盖门诊楼1幢使用面积746平方米,1997年建盖职工住宿楼1幢使用面积861平方米,两次建盖房屋,共投入自筹资金40多万元。至2007年拥有业务用房1421平方米,病床20张,职工住宿楼1201平方米。设有住院部、西医门诊、中医科、妇产科、保健组、防疫组、护理组、西药房、检验室、财务科、后勤科等科室。住院部设有病床16张,全年住院人数165人次,全年诊治病人9675人(次),业务收入45.25万元。全镇有村级卫生所13所,村医生14人。 文化:多年来,大庄镇党委、政府立足“历史古、文化悠”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认真落实“文化活镇”工程:2004年11月,大庄文化大院修缮工程完工,作为大庄文化站办公场所使用,业务用房增加到1487.18平方米,藏书增加到3500多册。2005年8月,大庄文化大院被楚雄州人民政府批准为“楚雄州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2月,大庄文化站被楚雄州文化局授予“楚雄州乡镇文化站创先争优示范站”,同时由“云南省三级文化站”通过云南省文化厅评审升级为“云南省一级文化站”。 5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大庄镇◎ 乡镇简介大庄镇位于清苑县城东南20公里处,南临蠡县,东接高阳,辖17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22978人,5835户,耕地28065亩。大庄镇是清苑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电力、网通、移动、铁通、联通、信用社、农行均在境内设有分局和营业所,保沧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并设有进出站口,与省道保沧路连接的公路可直达保定、高阳、蠡县及周边各乡镇。 200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329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000万元,引进省内外资金2600万元。税收完成383万元,其中国税338万元,地税45万元,人均纯收入4758元。 农业种植以麻山药、芦笋、小麦、玉米等为主;工业以纺织、卫生用品、轴承营销为支柱。同时,建有全县闻名的麻山药种植基地、大庄集贸市场和杨庄轴承市场以及纺织、卫生用品工业园区。 ◎ 麻山药基地建有万亩麻山药种植基地,注册成立清苑县鑫丰麻山药专业合作社,并申请了无公害麻山药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基地位于大庄镇西南部,以南杨桥、徐庄、段庄、东孟庄为中心,涉及本镇12个村,辐射到了高阳、蠡县和东闾、石桥、北店等10多个乡镇,种植面积1.2万亩,为河北省第二大种植基地。基地内总投资5000万元,总产值达8400万元以上,产品畅销鲁、豫、晋、京、津、石等地,并出口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 大庄集贸市场大庄商贸市场位于大庄村内,建有占地10亩的封闭服装市场和商贸一条街,设立牲畜、木货、副食、日用百货、五金电料等10个专业市场,共有固定门脸300多个,常年经销商品600种以上,来市场交易的群众和商户涉及十多个乡镇的100多个村,日交易额达到100多万元。 ◎ 杨庄轴承综合市场2001年,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杨庄轴承市场建设。市场占地9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商业摊位500多个。市场主营各种轴承,兼营农机配件、标准件、手拉葫芦等,集市场贸易、餐饮、食宿为一体。目前,来市场交易的客商涉及山东、河南、东北等19个省市40多个县区,日交易额500多万元。为全国北方最大的轴承集散地和交易、信息中心。 ◎ 纺织工业园区纺织业在大庄镇北部村庄具有悠久的传统,从2002年开始,镇党委、政府规划出大庄至保沧路的公路路西600亩地为纺织工业园区的一期工程。使工业园区内纺织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园区内已入驻纺织、棉纺、浆纱等企业25家,总资产达到6000多万元。 ◎ 卫生用品工业园区2002年规划建设以石屯、杨桥为中心卫生巾工业园区,现拥有企业18家,生产线33条,总资产1500万元以上,产品畅销华北、东北等地。 ◎ 发展思路大庄镇以建设效益农业重镇、专业市场名镇、特色工业强镇为目标,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依靠传统资源优势,强力推进“123”既定思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抓开放,上项目,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全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 行政区划草桥村 史庄村 庞庄村 东王庄村 小庄村 大庄村 石屯村 段庄村 杨庄村 孙庄村 张良庄村 徐庄村 东孟庄村 黎沟村 蒲洼村 杨庄村 解庄村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3199 男 11687 女 11512 家庭户户数 5737 家庭户总人口(总) 22548 家庭户男 11273 家庭户女 11275 0-14岁(总) 5477 0-14岁男 2792 0-14岁女 2685 15-64岁(总) 15883 15-64岁男 8008 15-64岁女 7875 65岁及以上(总) 1839 65岁及以上男 887 65岁及以上女 95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255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