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在文学的现场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颜敏 著 王列耀 编 丛 书 名: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丛书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97530出版时间:2011-04-01 版 次:1 页 数:227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文学 > 文学理论 内容简介《在文学的现场》以文学期刊为切入视点,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在祖国大陆的传播阶段与传播模式,相关数据资料丰富准确,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同时,借助文学传播现场的历史重建,考察了“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融入汉语文学场的过程、方式及效应,质疑了有关“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跨语境传播的某些成见,为学界日趋盛行的媒介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维与新经验。 作者简介颜敏,女,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惠州学院中文系教师,暨南大学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成员。出版专著1部(合著),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立与重要术语的梳理 一、“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流播中的文学景观 二、文学期刊——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 三、选择性传播——传媒运作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研究现状概述与问题的提出 一、命题的确立和资料的整理 二、时代语境、受众需要与文学传播 三、“遮蔽说” 四、存在问题与出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行文述要 一、文学研究中的“媒介”视角:新研究范式的可能性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及研究对象的限定 三、本书行文述要 第二章 大陆文学期刊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之关联 第一节 作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传播媒介 一、首起之功 二、传播优势:速度与流量 三、刊中有书:引导方向 第二节 作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结构性因素 一、文学期刊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大众化 二、文学期刊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经典化 三、文学期刊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播活动的基本阶段与主要趋势 第一节 窗口期(1979-1984年左右) 一、作家作品的单一零散 二、特殊化策略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感的隐现 三、文学传播的政治与文化功能 第二节 高峰期(1985-1988年左右) 一、台港通俗文学的凸显 二、专门化策略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感的强化 三、文学传播的多重效应 第三节 转型期(1989-1993年左右) 一、传播重心: 留学生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 二、刊载策略的多元多变和“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分化趋势 三、传播功能:从引荐平台到生长园地 第四节 整合期(1994-2002年左右) 一、新移民文学的凸显与“名家名作”重现 二、“整合”策略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感的消隐 三、传播危机及新的出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期刊的受众策略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传播模式 第一节 学术视野下的文学传播——《华文文学》研究 一、期刊历史——研究型文学期刊的游移与确定 …… 第五章 期刊的话语构型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结构模式 第六章 在文学的现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