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再造文学巴别塔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再造文学巴别塔 作 者: 张柠 丛书:张炯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ISBN: 9787540675813 定价: 39.8元 内容简介《再造文学巴别塔(1949-1966)》为“共和国文学60年”第1卷,内容涉及1949-1966年间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的简况。《再造文学巴别塔(1949-1966)》是作者在参与编撰《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过程中积累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一些重大问题主观评价较少,以客观材料的陈述为主。《再造文学巴别塔(1949-1966)》特别关注当代中国文学前17年的文学生产环境、作家队伍的形成、作家管理和培养模式、作品生产和传播方式、重大社会文化思潮的来龙去脉,以及在这种特殊的文学环境之中,文学叙事模式、抒情风格等文学形式和文体学的形成机制。从这一线索的梳理中,不仅可以看出一种“一体化”的文学格局的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发现一种“一体化”的文体风格的形成过程,以及作家想象方式的单一化过程。《再造文学巴别塔(1949-1966)》材料丰富,史论结合,并对当代文学的一些重要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作者简介张炯,福建福安人,1933年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现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著有评论集和专著16种,主编有《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中华文学发展史》上中下卷、《中华文学通史》10卷、《中国文学通典》4卷。 张柠,本名张宁,文学评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大众文化理论、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20世纪中国经验等。著有《叙事的智慧》、《诗比历史更永久》、《时尚鬣犬》、《飞翔的蝙蝠》、《文化的病症》、《没有乌托邦的言辞》、《土地的黄昏》、《想象的衰变》、《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等著作多部;参与10卷本500万字大型学术史料《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编撰工作(主编第二、第三卷);主编学术辑刊《媒介批评》等。 图书目录总序在曲折中开拓广阔的道路 第一章 到北京去 一 北京的前夜 二 一位留守者的心路 三 城市在召唤 四 一个人的进京之路 第二章 “拿笔的军队”大会师 一 第一次文代会 二 文代会上的报告 三 会场之外的交际 四 文代会上的失踪者 第三章 机关大院生活的荣誉和焦虑 一 东总布胡同22号 二 五十年代作家的待遇 三 荣誉背后潜在的恐慌 四 一位青年作家的“歧路” 第四章 中央文学研究所和作家培养模式 一 苏联作家培养模式的影响 二 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创办 三 学员、师资和课程 四 培养方式和教学成果 第五章 文学媒介及其管理机制 一 民营和同人报刊的终结 二 对“机关刊物”的整顿 三 文学媒介标本之一:《文艺报》 四 文学媒介标本之二:《人民文学》 五 文学媒介标本之三:《说说唱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