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云村 |
释义 | 1、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大云村大云村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西侧,南临嘉兴市南湖区,康庄公路、双云公路交叉穿村而过。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农户458户,户籍人口1425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全村区域面积258.6公顷,现有耕地面积1979亩,人均耕地1.39亩。全村现有企业11家。近年来,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协调发展,相继荣获“省级小康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县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大云村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72亿元,村级可支配资金达到180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资金1265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00元。 2、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长河镇大云村大云村位于长河镇西北部,西邻周巷镇,北邻庵东镇,与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仅2.5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运输便利快捷。由原大云村、诸家路村、胡家路村合并而成,共有人口4843人,总户数1617户,耕地面积3008亩,21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155人。2001年4月成立大云村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 合并后的大云村以生产、加工蔬菜及五金,塑料产品为主,走多元化经营的路子,年总产值6000万元,同时注重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全村农业以蔬菜为主,主产白毛豆、榨菜、雪菜、包心菜、绿花菜、日本大豆、花生、辣椒等。村内众多农业企业均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彪山”、“惠宾”、“凯王”、“湘慈记”等辣椒酱,畅销华东地区等各大城市。工业生产以五金、塑料、彩印包装为主,迦勒洁具,凯超电吹风等产品远销海内外。第三产业以扶手木加工为主,个体木工安装住宅楼梯扶手遍布全国各地。余慈连接线即将穿村而过,将进一步带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村级组织由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及工会、共青团、妇代会等组织组成。在村党总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发挥作用,力争早日把大去村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 3、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西一镇大云村大云村位于弥勒县西一镇西北边15公里,距县35公里。到镇道路为15路,交通方便,东邻油榨村委会,南邻起飞,西邻西二镇,北邻西三镇。辖大云、莺等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756户,有乡村人口2942人,其中农业人口2942 人,劳动力2238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25 人。 全村国土面积13.19平方公里,海拔 1750米,年平均气温 14℃,年降水量 1000毫米。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乐业镇大云村村情概况大云村隶属于乐业镇横山行政村,属于半山区。位于乐业镇西南边,距离村委会3.5公里,距离乐业镇4公里。国土面积2.97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910毫米,适宜种植辣椒、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314.2亩,其中人均耕地0.54亩;有林地774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55户,有乡村人口587人,其中农业人口587人,劳动力36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61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6.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5.1万元,占总收入的64.24%;畜牧业收入60万元,占总收入的26.5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12头,肉牛235头,肉羊125头);第二、三产业收入8万元,占总收入的5.15%;工资性收入13万元,占总收入的4.03%。农民人均纯收入265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外出务工收入13万元,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3人(占劳动力的3.53%),在省内务工11人,到省外务工2人。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电、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55户饮用井水,有15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5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42.3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5户(分别占总数的51.66%和49.6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公里。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20户。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5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云南省宣威市来宾镇大云村村情概况大云村隶属于来宾镇盘龙行政村,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5 公里,距离镇6.3公里。国土面积1.58亩,海拔1950米,年平均气温13.6 ℃,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1051.58亩,其中人均耕地1.68亩;有林地760.82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02户,有乡村人口716人,其中农业人口713人,劳动力39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43人。全村经济总收入123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5元。该村属于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为主。 农村经济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235.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6.8万元;畜牧业收入105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10头,肉牛11头,肉羊57头);渔业收入1.8万元;林业收入6.9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31.8万元;工资性收入5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5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9.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0人,在省内务工92人,到省外务工8人。 基础设施该村年底,已实现通、电、路、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163户饮用井水,有16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162户通电,有6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6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6.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 0辆,摩托车4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 亩。 农户住房以土木之一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养(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本县(县内、省内、省外、国外)。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9.5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干果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02户,共乡村人口716人,其中男性324人,女性392人。其中农业人口713人,劳动力39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 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4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77人(人员名单附后);享受低保11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6.3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个,建有(无)0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否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户。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盘龙完小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来宾镇一、二、三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6.3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3)人,其中小学生67人,中学生46人。 村务公开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6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41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7556元(人均10.83元),一事一议筹劳1893个(劳均5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 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基中表现在农田水利建设和乡村道路建设等方面。 2、文化教育亟需加强。全村只有完小校点一个,教学设备简陋,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医疗卫生设备简陋。全村只有卫生业务用房 220 平方米,医务人员3人,很难满足广大群众,医疗卫生的需要。 4、人畜饮水条件较差。全村人畜饮水水质差,水资源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 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 1、加强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硬化村庄道路11000平方米,总投资70万元;解决人畜饮水932户,总投资18.64万元。 2、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每年种植优质玉米 1300 亩,马铃薯1600亩,水稻730 亩,烤烟250 亩。 3、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全村每年计划出栏肥猪7750头,牛58头,羊95只,鸡3500只。 4、加大劳务技术培训力度,每年转移富裕劳动力350人。 5、认真实施"866"扶贫工程,计划改建危房82户 4535平方米,总投资133.05万元。 6、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种植业,种核桃100亩,花椒295亩,花卉10亩,雪莲果20亩,蔬菜 120亩。 到"十二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350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