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源渡航电枢纽 |
释义 | 大源渡航电枢纽(Dayuandu Navigation and Hydropower Project) 位于中国湖南省衡山县湘江干流,距衡阳市62km,是湘江衡阳至城陵矶439km千吨级航道的第一个以龟养航的航电枢纽工程。渠化航道62km,改善航道120km。 地理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4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400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流量18400立方米/秒,调查历史洪水流量224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656万t。 河段处于一个大河湾处,左岸为凸岸,台地开阔;右岸为凹岸,台地狭窄。坝址河面宽600m。坝址基岩由板溪群系五强溪组灰绿色砂质、粉砂质和硅化砂质板岩组成,节理裂隙密集,软弱夹层发育;岩层倾向左岸偏下游,倾角60°。 结构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闸坝、河床式厂房、船闸及土质副坝组成,总长度为1516m。水库正常蓄水位50.00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为4.51亿立方米,闸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21700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27900立方米/秒。最大坝高32.5m,闸坝总长533m,共设23孔,布置于河床内,孔口尺寸为20m×llm的15孔,20m×l3m的8孔,露顶式弧形门,自动控制液压启闭。厂房布置于右岸,主厂房平面尺寸124.7m×60.53m×41.5m,主厂房净跨18m,标准机组段长21.4m。流道进、出口宽度15m。厂房安装4台30 MW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 MW,年均发电量5.85亿kW·h;水轮机直径7.5m,定子直径9m;机组总长17.77m;机组最大运行水头11.24m,最小运行水头2m,额定水头7.2m,额定流量472.1立方米/秒,额定转速65.2 r/min,飞逸转速200r/min。在多雨地区首次采用厂房活动屋盖(活动、手动),尺寸为10m×l5m和30m×l5m,吊物孔共6个,尺寸为9.2m×14m,利用坝顶2000kN门机从屋顶进行主机安装,降低了厂房高度。电站清污机集清污、输污、拦污栅吊置于一体。船闸布置于左岸台地,单级船闸尺寸180m×23m×3m,运河全长2300m,为凸岸裁弯取直,旱地施工,保证了施工期通航。水库蓄水期断航时间为45d。 施工施工采用二次导流,一期围右岸厂房和8孔闸坝,厂房、船闸同时施工;二期围左岸,利用右岸闸坝导流并利用围堰挡水发电及船闸通航。 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355.44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135.45万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68.35万立方米,浆砌石12.05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7000 t。按1995年价格,工程总投资18.95亿元(包括衡阳、株洲2个千吨级码头)。 投资大源渡航电枢纽是湘江航运建设二期工程,总投资20亿元,其中向世界银行贷款9000万美元。大源渡航电枢纽于1995年12月动工兴建,历时五年,于2000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坝顶公路总长679米,它连接了衡山、衡东的交通,给两岸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站在坝顶公路桥上,我们可以想象在丰水季节放水泄洪时,23扇闸门一齐打开后洪水势不可挡、一泻千里的雄伟景观。在大坝的西面,就是水利发电站,电站共有4台机组,年发电量达到5.56亿千瓦小时。1998年10月中旬,大源渡航电枢纽实现湘江截流,12月31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它的正常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内河航运发展中实施的“航电结合、以电促航”的滚动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此,每年5.56亿千瓦小时的发电量从这里发送到三湘大地,大大缓解了湘江流域沿线城市的供电紧张状况。 航运大源渡航电枢纽的建成,使湘江从衡阳到大源渡62公里成为库区航道,建成后的大源渡通航船闸一次可通行四艘千吨级轮驳船队,规模为全省最大。同时,它也连通了四水的航道,为千吨轮船顺利通航打通了血脉。 1998年前,这里只能通航几十吨的船舶,而现在都是几百吨上千吨的航闸。现在从衡阳到岳阳的439公里的湘江已是千吨级航道,湘江的年运量达到了1200万吨,较之前提高近5倍。并且,近年来大源渡航电枢纽每年的货运量还在按10%的增长比例逐步上升。他还介绍,大源渡水库总库容4.5亿立方米,利用水库发电下泄流量,还可增加坝址以下到株洲120公里的航道流量,进行适当的航道整治后,大大地改善了枢纽下游的通航条件。 以前的大源渡只是衡东霞流镇大源渡村与衡山永和乡永和村之间的一个渡口。当时,所有的贩夫走卒都从这里经过衡东入衡山,要前往省城长沙的都必须从这里登上渡船渡过奔流不息的湘江。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源渡村这个九曲弯拐角的地方,渐渐地成为了当地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交易中心,这个码头也成为那时最繁华的地方。但由于当时湘江航道通航能力的限制,从长江入口辗转洞庭湖的船只无法到达衡阳段,严重地制约了这里经济的发展。 利大于弊大源渡航电枢纽的建成,可谓有利有弊,但利还是大于弊。”大源渡航电枢纽是湘江上衡阳至城陵矶千吨级航道的第一个航电枢纽工程,也是我国第一个航电结合、以电养航的项目,是中国内河支流改造的一大创举。它以提高航道等级、满足大型船队水上运输为主,兼顾发电防洪和灌溉的多功能综合枢纽。 有了大源渡航电枢纽,汛期可以提前放低水位,储蓄上游洪水,错开下游的洪峰。此外,解决了下游枯水期城市的供水问题。从气候条件看,我省秋冬季节少雨,湘江河段常年出现枯水。而且,枯水期平均时间5个月,特长年份长达7个月,近年甚至出现湘江断流,严重影响长株潭生活和工业用水。 2009年11月,在创下26.64米的历史最低记录后,湘江湘潭站水位开始缓慢回升,上游大源渡航电枢纽开闸向湘潭放水功不可没。 生态环境影响大源渡航电枢纽的建成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比如影响了洄游鱼的繁殖。凤尾鱼、刀鱼、胭脂鱼、鲥鱼都是洄游型鱼类,喜欢在湘江水流平稳的浅滩觅食、产卵。这些洄游鱼从下游沿江而上在浅滩杂草中产卵,孵化后的幼鱼长到一定程度后,又顺江而下。航电枢纽的建成,使得这些洄游鱼失去了“天然的生活环境”。因此,为了保护洄游鱼,管理者每年会在上游放养鱼苗,确保洄游鱼的繁殖。 在大源渡航电枢纽的下方,湘江还吸来了洣水汇合。由于受大源渡库区蓄水的影响,汇合之处水位不高,水流缓慢,但水质清澈。在江中,一块面积较大的沙洲格外引人注目。从这里向上望去,大源渡航电枢纽坝顶公路桥“一桥飞架南北”,傲然伫立于湘江之上,雄伟壮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