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域外浙瓷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0月1日)平装: 156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7807499834, 9787807499831 内容简介《域外浙瓷》课题旨在抛砖引玉,将浙江瓷器作为一个个体,一方面置身于中国整个瓷器体系中,另一方面又置身于世界陶瓷文化的视野。浙江瓷器的域外流转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滋养,因此,在设置内容的时候,有很大篇幅是介绍浙江瓷器发展历程。如浙江陶瓷器发展简表。 作者简介何鸿,壬子年初秋生,汉族,浔阳彭泽人。祖辈世代书午,雅好文玩书画。 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两项:《浙江历代书鉴藏和鉴藏家印鉴》、《域外浙瓷》。 著述《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上下册,执行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二○○八年)、《越窑青瓷文化史》(合著,人民出版社,二○○一年)、《浙江青瓷史》(中国文史出版社,二○○八年)、《艺术概论新编》(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八年)、《海派绘画识真》(江西美术出版社,二○○五年)、《近现代书画家市场行情速查》(江西美术出版社,二○○六年)等等。 目录中国瓷器在域外(代序) 第一章 浙江人发明瓷器 第一节 国际文化语境中的“瓷器” 第二节 瓷器与浙江 第三节 浙江瓷器名品 第二章 浙江青瓷的域外传播 第一节 浙江青瓷的外销背景 第二节 浙江青瓷的外销港口 第三节 宋代以前浙江青瓷的外销 第四节 宋元明清浙江青瓷的外销 第五节 近代以后浙江古瓷器的域外传播 第三章 浙江青瓷的域外影响 第一节 浙江青瓷的“世界视野” 第二节 浙江青瓷的世界影响和贡献 第四章 域外中国瓷器的研究 第一节 英国的中国古陶瓷研究 第二节 日本的中国古陶瓷研究 结语 《域外浙瓷》附录 附录一:浙江瓷器发展简表 附录二:我国历史朝代与公元对照简表 附录三:明、清朝代建元表 参考资料 后记 序言据《北京科技报》(2005年07月22日)报道:英国伦敦克里斯蒂(Christie’s)拍卖公司2005年7月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款元代青花“鬼谷下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创造了目前中国瓷器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 从18世纪沉没的瑞典“哥德堡号”(Gotheborg)商船上打捞上来的中国外销瓷,于2006年9月在北京故宫午门城楼展出,这次名为“瑞典藏中国外销瓷展”的展览共展出181件清代瓷器。展览结束后,捐献18件瓷器赠予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2007年1月,英国苏富比(Sotheby’s)拍卖公司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拍卖了从越南海域打捞上来的约7.5万件中国清代青花瓷器,引起了全球收藏家的关注。这些流传海外的中国瓷器不仅数量巨大,而且质量上乘。 2008年4月11日,一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由苏富比拍卖公司在香港以6000万港币拍出,创了南宋官窑器拍卖的最高纪录。这也是目前浙江瓷器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已故上海博物馆汪庆正馆长参观土耳其托普卡普博物馆(Topkapl Palace)所藏中国瓷器时说:“此次考察,我的题目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中国早期青花瓷与托普卡普博物馆藏中国早期青花瓷的比较,不见实物根本无法想象这批青花瓷会如此精美。这批青花瓷的制作、纹饰、造型都非常特殊,青花发色比常见的青花瓷要鲜亮且细致清晰。能亲自上手,这样的机会是绝不会再有的,回国后一定要出版一系列的考察报告,这将成为各国学者研究、对比中国青花瓷生产、发展一定要引用的材料。”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古陶瓷研究专家刘新园先生也诙谐地说:“这就是寻宝嘛!景德镇还没有找到元代青花瓷生产遗存,大量文献证明当时中国最好的、最合格的青花产品都送到了西亚,这些青花瓷很多陶瓷专家会认不得,因为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这么精美、特殊的元青花。”北京故宫博物院李辉炳先生也说:“不到土耳其亲眼看一看这批元青花,中国陶瓷专家死不瞑目!” 后记《域外浙瓷》书稿几经修改,终于付梓,如释重负之余很是担心和不安,害怕的是因不可饶恕的错误对不起这些默默无言的精美瓷器。 涉足瓷器,缘于小时候无意摔碎一件青花瓷器,那些几百年前的瓷器碎片似乎在控诉我的无知和鲁莽,仿佛在说:“我们也是有温度、生命和情感的啊!”祖辈的世代书香,没有留下富足的物质遗产,五大箱历代古籍珍本也在“文革”中燃为灰烬,但父亲亲手书写的那副对联“传孙有砚胜于田,遗子无金还是福”始终陪伴激励着我。这也有了我近20年来长期游走乡野寻访与保护古物的责任和动力。 中国美院本科四年,没有好好去研习传统美术史,却在这些脆薄的瓷器空间中流连和游走,以至于后来毕业论文《中国古陶瓷销往伊斯兰世界的考察》也难以在本系找到导师指导,因此很感谢美术学系俞守仁教授耐心辅导和指教,中国美院熊寥教授和章利国教授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致以真诚谢意。 毕业后分配在浙江宁波大学任教,因此有了和浙江瓷器发源地亲密接触的机会。1998年夏日,冒着台风暴雨陪伴一个韩国朋友去慈溪上林湖看瓷器窑址并捡拾了大量瓷片,后来他带走了这一大袋精美瓷片,当时的无知又让我彻悟:韩国人为何对中国瓷器这么感兴趣,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他告诉我,回去以后要好好研究这些瓷片,分析他们的成分结构和工艺特点。我很是惭愧和触动,于是决定并开始了并不熟悉的中国瓷器之旅。 1999年开始着手写作《越窑青瓷文化史》的课题,非常感谢宁波大学季学源和徐定宝两位教授的厚爱,使我有了涉足瓷器之旅的机会,也要感谢宁波大学金友博教授对我的鼓励和专业指导此外,中国美术学院熊寥教授也为本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并欣然作序。一并致以谢意12001年,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简松村先生来函,说要在《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刊发我和弟弟何如珍合写的《越窑瓷器销行海外的考察》一文,甚是高兴,也因此激励我继续探究,于是有了后来的一系列论文,如《英国的中国古陶瓷研究》、《日本的中国古陶瓷研究》、《陶瓷之路上的越窑瓷器》、《越窑青瓷的世界观》、《千年瓷都风华意象》、《长沙窑——中世纪的绝唱》等。 2007年,经中国美院毛建波教授引荐,认识浙江丽水学院的吴越滨教授,得以在龙泉的青山绿水中感受青瓷风韵。于是有了后来我们合作出版的《浙江青瓷史》,也借此对浙江瓷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对他们两人表达深深谢意。 2008年,将多年对浙江瓷器的关注作一个小结,于是申报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得到了批准,便有了这本书稿。在选题上经过多次修改和论证,仅选题就有“流失海外的浙江瓷器”、“海外藏浙江瓷器”、“浙江瓷器在海外”、“域外浙江青瓷”、“海外浙江瓷器”等,最后选择了章利国教授提出的建议,就叫《域外浙瓷》。在此,感谢浙江社科联的专家和学者为本课题提出的宝贵意见和修改方案,也再次感谢章利国教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