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玉米普通锈病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玉米普通锈病

病原中文名: 高梁柄锈

病原拉丁学名: Puccinia sorghi Schw.

病原分类地位: 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属

病害类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玉米

主要为害部位: 叶片和叶鞘

为害症状

玉米锈菌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有时也侵染苞叶。锈病是热带、亚热带玉米的常发病害,温带地区锈病多在乳熟后期发生,因发病较晚,通常危害不大。但近年有加重危害的趋势,发病时间提前,叶片因病枯死,受害较重,感病品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田块减产50%以上,有的甚至因病绝收。

病部初生褪绿小斑点,以后变为褐色的隆起疱斑,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普通锈病的夏孢子堆较大,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隆起,咖啡色,分布于叶片两面,

但叶片正面较多,较稀疏。夏孢子堆初期覆盖寄主表皮,呈灰色,后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状物,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孢子堆有明显的表皮残留。后期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长椭圆形,长1~2毫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锈菌是专性寄生菌,只能在生活的寄主上存活,脱离寄主后,很快死亡。在自然条件下,普通锈病的病原菌先后侵染两种寄主,完成生活史,这称为转主寄生现象。玉米上产生的冬孢子越冬后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侵染酢浆草,在酢浆草上相继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侵染玉米,玉米发病后产生夏孢子,夏孢子不能侵染酢浆草。

在栽培条件下,或者缺乏转主寄主酢浆草,或者酢浆草不起作用,病原菌以夏孢子侵染不同地区、不同茬口的玉米,完成周年循环。在南方,终年有玉米生长,锈病可以在各茬玉米之间接续侵染,辗转危害。北方玉米发病的初侵染菌源来自南方,是随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的夏孢子。

温度适中、多雨高湿的天气适于普通锈病发生,气温16℃~23℃,相对湿度100%时发病重。

对普通锈病感病的品种有丹玉13、铁单8号、掖单12、掖单2号、掖单4号、掖单13、西玉3号和沈单7号等。

防治方法

防治玉米锈病需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玉米锈菌有多个生理小种,在利用小种专化性抗病性时,抗病品种的选育和使用都是针对特定小种的,因而必须监测小种变化,防止因小种改变致使抗病品种失效。

(2)药剂防治 。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l 000~1 5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常量喷雾。在发病早期喷药控制传病中心,在病叶率达到6%时全田喷药防治。

地理分布

分布较广,近年来更有流行范围扩大和发病加重的趋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