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羽毛地杨梅 |
释义 | 中文名:羽毛地杨梅 分布:安徽,甘肃,贵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山西,四川,台湾,西藏,云南,浙江 形态描述: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上密生须根。茎簇生,高20-35厘米。叶基生和茎生,条形至阔条形,基生叶较密而长,长6-20厘米,宽2.5-8毫米,茎生叶疏而短,长2.5-4厘米。花序复聚伞状,分枝辐射状;花梗纤细;苞片长2-4毫米,披针形;先出叶全缘,近无缘毛;花被片6,暗褐色,披针形,长约3毫米;雄蕊6,花药稍长于花丝;花柱短,柱头长而旋卷。蒴果卵状三棱形,稍长于花被片,长3.5毫米,顶端有小尖头,3瓣裂,有3枚种子;种子暗褐色,卵形,长1. 5毫米,种阜长1.5-2毫米,弓弯。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及陕西和云南;印度,日本也有。常生于山坡或路旁潮湿处。 多年生草本,高8-25厘米;根状茎横走,须根纤细褐色。茎直立,丛生,圆柱形,干后稍扁,有纵沟纹。叶基生和茎生,禾草状;基生叶数枚;叶片线状披针形,扁平,长8-18厘米,宽2-5毫米,顶端渐尖,加厚呈胼胝状,边缘具稀疏长柔毛;茎生叶1-3枚,长2-7厘米;叶鞘筒状紧包茎,鞘口部密生丝状长柔毛。花序顶生,2-3花列为简单聚伞花序,再排列成伞形复聚伞状;花有梗,长短不等;叶状总苞片长1-3厘米,花梗基部有苞片;每花下具2枚膜质小苞片,卵形,长1.5-2毫米,宽约1.2毫米,顶端锐尖,边缘具稀疏丝状毛或撕裂,淡黄褐色;花被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宽1-1.2毫米,外轮者背脊明显,具芒尖,内轮稍长,均具膜质边缘,淡褐色;雄蕊6枚;花药狭长圆形,长约1毫米,黄色;花丝长1-1.2毫米;子房卵形;花柱比子房短;柱头3分叉,长1.5-2毫米。蒴果三棱状宽卵形,长3.2-4毫米,顶端钝或尖,黄绿色。种子卵形至椭圆形,长1-1.4毫米,红褐色,顶端具黄白色种阜,大而弯曲,长约1毫米。花期3-4月,果期5-6月。 产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生于海拔1 100-3 000米的山坡林缘、路旁、水边潮湿处。不丹、印度、日本也有分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