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与孙季逑书 |
释义 |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与孙季逑书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洪亮吉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与孙季逑书(1) 季逑足下:日来用力何似(2)?亮吉三千里外,每有造述(3),手未握管(4),心县此人(5)。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6)! 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之客(7),以求一时之怜;长实思研精蓄神(8)、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惟吾年差长(9),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10)。然犬马之齿(11),三十有四,距强仁之日(12),尚复六年。上亦冀展尺寸之效(13),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之声(14),传姓名以无惭生我(15)。每览子桓之论(16):“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17)。”及长沙所述(18):“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19)。”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20)。又傭力之暇(21),余晷尚富(22),疏野之质(23),本乏知交(24),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25),烛就跋则携素册以到枕(26)。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寇,日以积寸。非门外入刺(27),巷侧过车,不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夫人之智力有限,今世之士,或县心于贵势(28),或役志于高名(29),在人者款来,在已者已失(30)。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31),毕命于花鸟之研(32),劳瘁既同(33),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也。间常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34),未必胜汉廷诸人(35),而坐废深沉之思。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36),而并忘渐渍之效(37)。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作品注释(1)孙季逑:孙星衍,字季逑,江苏阳湖人,与洪亮吉同乡,清代著名学者,著有《芳茂山人文集》。 (2)用力:用功。何似:怎么样。 (3)造述:著述。 (4)握管:拿笔。 (5)县:同“悬”,挂念。此人:指孙季逑。 (6)“虽才分”二句:虽然你我才能天分不同,然而意志投合互相羡慕超过了一般人。 (7)搔首弄姿:装模作样卖弄姿态。《后汉书·李固传》:“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顾影促步:边走边回顾自己的影子,自我欣赏。 (8)研精蓄神:聚精会神。 (9)差长:大一些。作者比孙季逑大七岁。 (10)坐此:因为这个缘故。不逮(dài代):不及。 (11)犬马之齿:指年龄。马以牙齿计算年龄。 (12)强仕:《礼记·曲礼》:“四十日强仕。” (13)冀:希望。尺寸之效:微薄的力量。 (14)庶几:希望。垂竹帛之声:留名声于史册。竹帛:书写用的竹简、布帛,此指史册。 (15)生我:生我之人,指父母。 (16)子桓:曹丕:字子桓。 (17)“日月”三句:引自曹丕《典论论文》。与万物迁化:与万物化而为一,即死去。古人谓死为“物化”。 (18)长沙:指晋人陶侃,曾封为长沙郡公。 (19)“佚游”四句:引自《晋书·陶侃传》。佚游荒醉:沉溺游乐,饮酒无度。 (20)并日而学:把两天功课合并为一天学完。 (21)傭力之暇:受雇于人的余暇时间。 (22)余晷(guǐ鬼):空闲的时间。晷,日影,此指时间。 (23)疏野之质:粗野的本性。 (24)知交:知心朋友。 (25)胶胶:鸡叫声。《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26)烛就跋:蜡烛燃烧完了。跋,烛心。《礼记·曲礼》:“烛不见跋。”素册:书卷。 (27)入刺:指来客人。刺,名片。 (28)县心于贵势:心里总想着富贵权势。 (29)役志于高名:志向总奔着高贵名声。 (30)在人者:指富贵名声。在己者:指个人身体精力。此言富贵名声还没有得到,自己就心衰力竭了。 (31)放情:放纵个人情感爱好。博奕:棋类游戏。 (32)毕命:用尽毕生精力。 (33)劳瘁:劳苦。瘁,病。 (34)扬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著名哲学家、辞赋家、善为文章,但口吃不能剧谈。 (35)汉廷诸人:汉代朝廷的那些人,指东方朔等善于词令的弄臣。连上句言假如扬雄去改变研究经典的本事而去投合世俗爱好,未必能赶上汉代朝廷的那些人。 (36)韦宏嗣:韦曜,字宏嗣,三国时吴国史学家,著《吴书》。此言韦宏嗣放弃写作历史的特长去下棋,未必能成为吴国的头等人才。 (37)渐渍之效:逐渐浸润的作用。 作品赏析这是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作者在京师参加顺天乡试时,写给孙星衍的一封信。信中着重谈了两个问题:如何珍惜时间,刻苦攻读,传名于世;如何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取得成就。对日月交替,时间易逝,历来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感到人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所谓“昼短苦夜长,合不秉烛游”,醉生梦死,吃喝玩东。一种是逝者如斯,时不我待,发愤用功,创立一番事业。所谓“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含辛茹苦,建功立业。洪亮吉继承了古人正确对待时间易逝的积极精神,并日而学,发愤忘食,这是很积极的。但他的出发点是追求个人名利,他不修边幅,不讲卫生,把“衣上落虱”、“凝尘浮寇”,也当作刻苦来夸耀,则是不足取的。 人的智力有限,懂得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对于取得成就十分重要。洪亮吉既反对“县心贵势,役志高名”,把精力用在官场上钻营上;又反对放情博奕,毕命花鸟,把大好时光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他以扬雄、韦曜为例,说明“专其所独至,弃其所不能”,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洪亮吉是清代著名骈文家,这封信寓骈于散,参差错落,熔抒情、言志、论理于一炉,酣畅淋离,是一篇佳作。 作者简介洪亮吉(1746—1809),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年间(1736—1796)进士,授编修。因批评朝政,流放伊犁,不久赦还。他兼通经史及音韵训诂之学,曾著《春秋左传诂》。工骈文,写景抒情,清新佳丽。著有《洪北江全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