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余庆县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方案 |
释义 | 为积极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根据县人民政府与华中师范大学达成的实验区建设协议,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服务实践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通过人才培养、服务实践、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整体互动,探索教师教育的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推动余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特别是促进西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模式。 二、工作重点 (一)积极提供实习、支教岗位 县城所在地的初中、高中学校为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实习、支教学校。目前,县城所在地的初中、高中学校因编制不足和薄弱学科能提供学科教学岗位93个。其中:语文15个、数学13个、英语15个、思品3个、历史6个、地理9个、物理11个、化学4个、生物7个、音乐2个、体育5个、美术3个。 1、合理安排实习生实习。根据华中师范大学派到余庆实习的人数及学科情况,结合余庆中学、白泥中学学科教师结构,分别将实习生安排到这两所学校实习。 2、及时提供毕业生支教岗位。为科学、合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华中师范大学派到余庆支教的毕业生人数及专业学科,结合余庆中学、白泥中学、实验中学、城关中学等4所学校紧缺学科及人数情况,分别安排支教毕业生到4所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安排到高中学校)。 3、建立城区教师轮流支教机制。建立县城高中、初中专任教师到乡镇中学轮流支教制度,努力解决乡镇教师存在的不足和更多地提供华中师范大学学生支教岗位。一是县城中学富余学科教师轮流到乡镇中学支教,支教期1年;二是县城中学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青年教师,轮流到乡镇中学支教,支教期不少于1年。 (二)提供基本食宿条件 在余庆中学、县职教培训中心分别建一幢华师楼,总建筑面积为4756m2,室内配备必要的设施,确保实习、支教学生无后顾之忧。两幢华师楼预计在2011年5月前竣工并投入使用。 (三)完成教师教育区域性数字化学习港建设 由县教育局全面完成华中师范大学学习港硬件设备的采购、安装和调试,并确保各中学学习中心的网络建设;县职教培训中心负责完成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开办网络远程教育协议的相关工作,并于4月底前要完成学习港的建成验收。 (四)开展几项培训 一是开展教师学历提升培训。争取华中师范大学为我县开办本科专业班和研究生班。未来三年内,全县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100%,本科学历提升率达10%;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提升达70%;高中教师本科学历合格率达100%;研究生学历提升率达5%。 二是开展学科教师培训。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加大学科教师走出去考察、实践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各类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班,参培人员名额由华中师范大学分配,努力让学科教师深刻体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化底蕴,学习华中师范大学及附属学校、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升全县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积极邀请华中师范大学专家教授来余讲学,对我县教师予以指导和引领。 三是开展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县乡(镇)行政事业干部培训。主要培训对象为各中小学校长、政教(务)主任和全县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及涉农干部职工。 三、实验保障 (一)县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实验区工作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督查,建立实验区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实验区工作不断取得成效。 (二)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对共建实验区项目的领导和政策支持,定期向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实验区共建情况,使余庆“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共建工作更加富有成果。 (三)县教育局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分工,落实有效措施,针对工作目标,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余庆县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共建任务。 <!--end-->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