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小二乘
释义

大小二乘《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和小乘。大乘是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小乘是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若从经藏里的经本分之,四阿含等罗汉系经典为小乘,般若法华华严等菩萨系经典为大乘。

古文佛法

佛家注释

【 大小二乘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一曰大乘,二曰小乘。大乘乃大人之乘,此中摄一乘与三乘中之菩萨乘,与不愚法及二乘(此三者即大乘之三乘);小乘者,小人之乘,即愚法之二乘也。涅盘经中说为半字教,满字教,智度论判为声闻藏,摩阿衍藏者是也。自经本上论之。四阿含经为小乘。其余诸经为大乘。以八宗配之。则俱舍成实为小乘。律宗以上为大乘。若依诸家之教判。则天台之三藏经,华严之愚法小乘教,法相之初时有教,天台之通教以上,华严之始教以上,法相之第二时空教以上。皆为大乘。问曰四阿含经中。

佛家语

有六度万行之菩萨乘。俱舍成实之宗中亦有释迦佛有弥勒菩萨。何声闻缘觉之为二乘耶?答曰:以小乘为本位而论之。则本有三乘。见三乘条。然自大乘上论之。则彼小教中说佛菩萨之大乘法。实非对菩萨之机而说菩萨之法。为使二乘信能化之佛。而说佛之自行即菩萨之大法而已。推其意。惟在度二乘。故其所说之佛果。亦无异于二乘之所证,惟与彼等同断见思二惑而脱离三界之生死,依析空观仅证但空偏真之理而已。所不同者。在依长劫之修行,断不染污无知,而自在度一切众生。八十而住世之缘尽,则与彼等同归无余涅盘,而法界中减一有情也。此小乘中所说之大乘佛果也。假说如是浅近之佛果。毕竟为度彼等二乘。故抑就所化之人,总为此二乘(即小乘)也。例如天台之通教,华严之始教。为欲化菩萨兼不愚法回心之二乘,虽说声缘之二乘。其本意为欲度菩萨。且使彼二乘向大。故总称之曰大乘。问曰:小乘教中。虽有菩萨乘。而为二乘之菩萨乘。则从二乘而为小乘教。大乘教中虽有二乘。而为菩萨乘之二乘。则从菩萨而为大乘教。然则大小乘之别。止就所化之人而差别。于教义上,无有深浅。何也?答曰:于教义大有深浅,例如瑜伽杂集论等,说声闻等之教行住果及断惑之分齐。与婆沙俱舍等不同,是也。又天台以观法判之。凡大乘有独菩萨法。有通三乘法。通三乘法,即天台之通教。独菩萨法,即天台之别圆二教。此中独菩萨法。以中道为观法。通三乘法。以空理为观法。观此空理,有析空与体空之二。分析诸法而悟空理为析空。知诸法如梦如幻,而体不坏悟其空理,为体空。以此析体二空为大小之区别。小乘之声缘菩均为析空。大乘之声缘菩均为体空。由是可知教义之深浅也。止观三曰:‘小者小乘也。智慧力弱,但堪修析法止观,析于心色。(中略)大者大乘也。智慧深利,修不生不灭体法止观,大人所行,故名大乘。中论明即空者,由摩诃衍。摩诃衍即大也。衍中云:欲得声闻当学般若者。元此是菩萨法。大能兼小,傍狭声闻。譬如朱雀门,天家所立,正通王事,不防群小由之出入。虽通小人,终是天门。今摩诃衍亦如是。正为菩萨体法入空。虽有小乘,终为大。例如三藏析法,虽有佛菩萨,终是小乘。’

典故

【 大小二乘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名数)大乘小乘也。一切经自教义之上分此二者,以对于小机说罗汉之道。为小乘,以对于大机说作佛之道为大乘。四部之阿含经等为小乘,法华经维摩经等为大乘。智度论百曰:‘阿难知筹量众生志业大小,是故不于声闻人中说摩诃衍。(中略)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他人之别,是故有大小乘差别。’法华游急下曰:‘佛教虽复尘沙今以二义往收则事无不尽。一者赴小机,说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机,说称为大乘。’传灯录曰:‘禅有深浅阶级,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吾法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柳宗元文曰:‘儒以礼行,觉以律兴,一归真源,无大小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