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游玄岳记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游玄岳记 【年代】明 【作者】谭元春 【体裁】游记 作品原文游玄岳记[1]—(明)谭元春 自寒河七日,抵界山[2],山始众。是时方清明,男妇鬓生柳枝,凄然有坟墓想[3]。至迎恩观[4],舁人忽下肩[5],向井东叩首;复舁上肩去,肃肃悸人矣。过沐浴堂,夹古柏,阴黑成市。与王子坐柏下,告之曰[6]:“此物岂无神乎?矧今且万林。”入遇真宫,复出行于柏。穷其柏之际,仰视枝、俯盻根,无一株遗者[7]。柏穷为仙关,关厄塞。他木老秃,与细竹点两山。 又行陂陀中[8],指元和观东洛行人纷纭者,何所也?同行僧曰:“十八盘道也,返则经其处。”又行沃野,乃见玉虚桥;桥渡之以之于宫耳。舍桥,由树隙傍至道人室;由道人室蹑板渡溷渠旁至宫[9]。宫丽甚,制乃不可详;且非野人所好[10]。旁至会仙楼,峻壁四周,苍翠无间;启后窗,有樵人方负薪过。出宫,柏数十层乱于门。又旁至先所谓桥者,微闻水音不能去。返道人室,语同行僧曰:“游他山,人迹不接。从本路出入,稍曲折焉,即幻矣[11]。此山有级、有锁、有絙[12],以待天下人,如人门前路,天下人咸来此山如省所亲。足足相蹑,目目相因,请与师更其足目以幻吾心[13]。”同行僧曰:“此而去,有金沙坼[14]。 明日,从望仙楼后,由昨所谓樵径者,渐不逢人。” 橡叶正秀,壑平,其阜柳家涧。初自林出,岭行屡折,橡辄随其折处。忽从万橡中下一壑,高低环青,有石可坐,涧亦送声来坐处。将至坪。左山深杳,道者结庐引脰[15]。望之,有二山鸡,从涧中冲起入观中。道人方煮橡面接众食。随磬下,由斋堂启窗,群山墉如[16]。出,与王子坐泉中,而同行僧从左右遥呼,已先得一处为闲亭者,为烟客居者,皆可澹人情虑。 去坪,回望坪中,殊秀绝。然壑渐深,树皆如其深数。高卑疏密,非聪明所能施设。过系马峰,忽一岩奇甚。连延数处,怪石与树、与草、与涧岩一心一手,彼隙则此充之。与王子复返其起处详观焉。岩未穷,即为仁威观,有落叶数十片,背正红,点桥前小池,若朱鱼乘空[17]。 过观十馀里,桃李花与映山红盛开如春;接叶浓阴,行人渴而憩,如夏虫切切作促织吟[18];红叶委地如秋;老槐古木,铁干虬蜷[19],叶不能即发如冬,深山密径,真莫定其四时。有猿缀树间方自嬉,童仆呼于后,猿挂自若。入隐仙岩,无居人,惟异柏一株,类垂杨袅袅,然新青欲堕矣。自老姥祠而上,望天柱、南岩诸峰,岚点照人、层浪自接者为一重[20];而其下松柏翼岭,青枝衬目,稍近而低者又为一重。两重山接魂弄色于暄霁之中[21],万壑树交盖此围于趾步之间[22]。目不得移,气不得吐,遂休五龙方丈[23],自姿焉。宫所负山峰,峭然豪立,所谓五非二池[24],碌碌不可照鉴,一入即出。又途中经奇逾涯。闻有凌虚岩,希夷诵经台[25],自然庵,皆胜略之。是夜眠不稳。楼下有系猿,啼到晓。 早起,梯石穿冈,上竹树几不可上。细流时在耳边,与蒙茸争路[26]。又行四、五里,俯看深壑,茫若坠烟。身在堑底,五龙忽在天际。下级,水自北来,南响始奔[27];自南折东,始为青羊涧。涧上置桥,高壁成城,相围如一瓮[28]。树色彻上下,波声为石所迫,人不得细语。桃花方自千仞落,亦作水响。听涧,自此桥始快焉[29]。沿涧而折,过仙龟岩,如龟负苔藓而坐;泉从中喷出溅客。此而上,石多怪,向外者如捉人裾[30],向下者如欲自坠,突起者树如为之支扶,中断者树如为之因缘。其为杉、松、柏尤奇,在山上者,依山蹲石,根露狞狞,必千寻救抱而后已;其在深壑者,力森森以达于山,千寻数抱,才及山根;而望其顶,又亭亭然与高树同为一盖[31],此殆不可晓。觉山壑升降中,数千万条皆用厝置条理[32],参天拔地,因高就缺,若随人意想现者。始犹色然[33],骇中而默息[34],久之告劳焉[35],如江客之厌月矣[36]。然每至将有结构处[37],尤警人思。 自仙龟岩过百花泉,东至滴山岩,观其水所滴如刻漏[38]。是时,南岩宫殿已迎瞻瞩[39]。犹寻径左行,右见五龙,已如舟中望岸上,送者欠立未去;而五龙前所见众山,纷纷委于壑,松柏各随其山下伏,安然与荇藻不异[40]。自顾身所经处,怪石奇植,非无故者[41]。度天一桥,山蕊自吐,道人室层加其上,峻坂危栈[42]相为奔秀[43]。及登小天门,有岩石垂垂冒人[44];但所谓巨人迹者,贸贸不可踵趾[45]。王子亦曰:“岩间纹,多类此者。欲入殿观诸岩之奇,而两日间木石多变,心目贤劳[46],若更以众奇岩惑之,纵观费目,分观费心;参差纲心目俱费;费必将有所遗,曷寓道人室,明晨澹然一往矣!” 日未午,道人不可久对。与同行僧某:“此半日亦无坐理,当以了虎耳岩。”同行僧曰:“若上太子岩,取道之虎耳,则并可了紫霄。”乃往紫霄。其宫背殿旗峰,卷云切铁,有起止之势[47],使人眩栗。已入宫,问禹迹池及福地所在[48],则已过。复出宫观池,绕池登福地。顶以下诸峰[49],赤日直射,有光无色。 由宫上太子岩,磴道迢迢,疲乃造极[50]。顶别为一重,不可见以下诸峰,岚息烟灭,暄多而凄少[51]。由岩历山上行,临睨紫霄,指隔岭朱垣问同行僧[52],云:“为威烈观。”行穿后山,下趋虎耳。此路无林木,见一松追而憩之。虎耳僧适来松下会,因同进。近岩有竹数竿,水一泓,与王子坚坐。比入岩,嵌空成屋,故榻尚在。僧导至顶上,凡老僧花木亭榭殆尽,唯藕塘水与泥相守。仆有善取藕者,跣而下[53],两足踏藕之所在,如梭往返,而手出之。山僧以为乐,送余从岭间还,不由向路。忽循展旗峰后,过其隙中。峰方削而突古[54],竟离为一处,非先所见皂纛相连者矣[55]。稍进,复会于五龙来路之杉松下,较始见觉亲,盖虎耳,心目闲于无林故也。 晨起往观岩。岩在殿后,大石百馀丈,诡秘峭刻,有骨有肤,有色有态,有力有巧,高者上跃,壑以下至不可测,使鬼为之劳矣。内察岸之高下思理[56],外察顶之起伏神情,不觉遂穷亭际;凭栏坐楯[57],远望人客,佛号沸然[58]。 是日,天风吹木,作瀑布声,常以之自愚,为岩中补遗[59]。已而详所过几处,亭阁蜿蜿,天与人规[60],制若相吞。西去为元君殿,数十折至舍身崖,大木队而从[61]。由级以登,为飞升台,台孤高,亭其上;天柱峰耸然在五步内,不望而见矣! 台旁有一树,下穷壑,上出亭,挟千丈万株之气,而叶未能即发,作枯木状。台上石后老松,有一株散作数枝,衔石而披[62],大风摇之,宜可折[63],偏以助此台灵奇。台旁又有灵台,灵台下有巢穴者,能休粻,呼之,久不应,慨然舍去[65]。行晒谷岭,经黑虎岩下。精魂方为诸岩所夺,至此都不经意。 过斜桥,问斜桥人,上顶有三径。一为磴道[66],人所由三天门是也;一为官道[67],由欢喜坡往;一为樵人道[68],由铜殿[山亚]入。予,樵人,当由[山亚]入[69]。同行僧别去,上三天门。独与王子次万丈峰[70],向背香炉诸峰,行枳棘中[71],数息数上下。道人家汲水者,负土筑者,稍稍遇于路。 乃至垭,石岩高危,岭横如界,同行僧先先至,迎我太和[72],一见而笑,由磴道者近耶。小憩道人室,室七层,有鸦数十头,方向板屋上飞。喘而登天柱绝顶,礼真武殿,上观其范金之工[73],四顾平台,万山无气。近而五老、炉烛[74],远则南岩、五龙,在山下时了了能指其峰,今已迷失所在,唯知虚空入掌、河汉西流而已[75]。出返铜殿,是元大德年物[76]。坐观天柱峰,草木童稀[77],石骨寒瘠。壑而上,石稍开,因筑城衔开处;城而上,石复结,稍欹之以护顶[78];至于顶,乃平焉。高削安稳,天人俱绝[79]。因想山初生时,与人初上此峰时,皆荒荒不可致思[80]。 私语王子曰:“水犹不满人意如此,大名山苟有千瀑万泉流之,使动树杪石罅,受响不得宁,吾何思庐霍哉?”同行僧曰:“此而下,蜡烛诸涧,纯是水矣,且可了琼台。” 便察僧意,以失三天门为恨,然予以避三天门益力。从琼台往,百避其险,避其杂也。他日,谈山中事,独不知三天门何在,亦奇矣。乃复自垭出可枳棘。随人衣裾,渐觉又山石傲岸,与他石离而立于前者无数,皆默领其要[81]。王子恐予未见,辄从后呼语之。 至上琼台,琼台峰落落有天地间意[82]。去投宿中观,桃花开我立处,松枯于门外,有数鸟拍拍飞而东。入登其楼,蜡烛两峰,正当窗,不知其名,而围者同照眼。是时,天欲暮,白云起壑中,然气甚暖,力不能上山,闲步静室,有道人瞻观视不凡[83]。与之语,导以山下僻处,松石依依可坐;而即促予起,曰:“钟时虎过此[84],因明日行涧上,夜梦即焉。” 逾一冈,为下琼台,两烛峰已向后数里。始入涧,山束为峡[85],水穿其腹,右伏者为底,竖者为堟[86],大者为激[87],最大者为分湍[88];石少者为衍[89],多者为甃[90],石不胜水者狭为沟,宽为塘;水石并胜则狭声急、宽声远。长石为桥,方石为水中台,圆石为座,植木之朽而倒于水中央者,亦赖之为桥。水趋左而傍右,岭行水忽趋右,人从右穿左[91]。 水分为二道,则人踏水声,相石之可过者托履焉。心在水声者,常失山;视在水声者,常失听;心、视、听俱在水声者,常失山[92]。恐其失也,坐石两崖望[93],王子常越数石坐水中大石,予望其自石过石也,若蹈空[94]。亦常徙数处,而两崖山断复合、开复收、削复平者[96];树层层翠水光中,妙高夹立,画鸡惊飞。 自山半亦思返[97]。日非断崖,不得露涧,二十余馀皆阴阴;而山香四发,不辨其自何来。唯左山一隙,有行人由山路出。同行僧曰:“此自威烈观来,前紫霄山后所望丹垣者也。” 至此,一岭横于前,以为不复峡[97],而趋过之,又峡焉。涧声直汩汩[98],喧至玉虚岩下、九渡涧旁出,与之合,岩两收其响以为幽,遂欲为诸岩冠。涧中观岩,岩上望涧,上岩水声若在空中,下岩水声若在木末[99];而其间结构,天为之屋,人为之栈,无此一段,是山犹不可竟也[100]。遂自此竟之,以为武当山记。其下十八盘,与其出路,不足论。 作品注释[1]《游玄岳记》收入谭友夏“合集”卷十一“鹄湾文草·记”。玄岳:又称武当山、紫霄山、太和山。因道教所奉真武帝被尊封玄帝(皇),故道教圣地的武当山被称为玄岳。 [2]寒河:谭元春家乡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之河。谭元春筑园于此,故又常以“寒河”代指家园。界山,属均州(今湖北均县)。 [3]“坟墓想”:联想到清明上坟祭奠。 [4]迎恩观:又名“迎恩宫”。观前有碑,勒“第一山”三字,为宋人米芾书。 [5]舁人:抬物者。舁,音yú。 [6]王五:王明甫,谭元春之友。下文所谓“同行僧”,指僧人凡公。 [7]盻:音xī,怒视,睁大眼看。 [8]陂陀:音pō tuó,倾斜不平貌,多形容山路坎坷。 [9]蹑:音niè,踩、踏。溷渠:浑浊的渠水。 [10]野人:山野之人,作者自谓。 [11]幻:迷路。 [12]级:台阶;锁:铁索;絙,音gēng,粗索。 [13]更其足目:变更上山路线、进而改变眼前景象。 [14]金沙坼:地名。坼,疑有笔误。 [15]引脰:脰音dòu,脖子、颈项。此处指草庐地处山坳,远望仅露顶部。 [16]墉:音yōng,指高墙,城墙。此处指群山如墙,壁立窗外。 [17]朱鱼:红色的鱼。乘空:水清流通见底。红叶浮水,如鱼空游无所依。 [18]促织吟:蟋蟀之鸣唱。 [19]虬蜷:如虬龙一样弯曲着。 [20]岚光:太阳穿过山间雾气而呈现的多彩光环。层浪:指云气如浪、层层奔涌。 [21]暄霁:日光与水气,亦指温暖与冷沁。 [22]交盖:互相掩映。趾步:脚步,指极短的距离内。 [23]五龙:山峰名。传说武夷山日月池中有五龙,作深化为老翁,听陈抟诵《易》,后传陈抟“睡功”。 [24]五非二池:“非”字义不明。疑为五“扉”之省笔,五峰佛指。二池:日池、月池。 [25]希夷:陈抟。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河南鹿邑县)人,生于唐末,举进士不第,入武当山九室岩隐居,后移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后被人称为“陈抟老祖”。 [26]蒙茸:细草。茸音róng。 [27]奔:奔来。在此意为,响声始闻。 [28]瓮:盛水、酒之陶器。文中指山壁峭立,形如瓮城。 [29]快:快乐、快感。 [30]裾:衣襟。 [31]盖:形容树冠如伞。 [32]厝置:安放、安排。 [33]始犹色然:开始,还惊异或欣喜于色。 [34]默息:默默无语。 [35]告劳:表明(显示)已经疲劳。 [36]江客厌月:泛江赏月,久而生厌。如张若虚之“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句。 [37]结构处:指山、林、涧布局巧夺天工之处。 [38]刻漏:古代计时器。依漏水刻度之理计时。 [39]瞻瞩:瞩目瞻望。 [40]荇藻:荇菜。水生,叶伏于水。 [41]奇植:奇异的树木与花草。 [42]坂:山坂、斜坡。栈:栈路、栈道。 [43]奔秀:竞秀、比着秀美。 [44]冒人:冒犯人、威压人。 [45]贸贸:同“眊眊”,不明晰、不确然之状。踵趾:脚趾。文中谓不可以脚相践。 [46]贤劳:劳苦,劳累。 [47]起止势:天从此起,地至此尽,谓天地之交。 [48]福地:此处指神仙所居之地。南朝陈·张正见《神仙篇》:“神岳吹笙遥谢插,当知福地有神才。” [49][山参]顶:武当山又称[山参]山,故[山参]顶指武当山绝顶。又称金顶。 [50]造极:到达顶峰。 [51]暄:太阳的光与热。凄:冷清之气。 [52]朱垣:红墙。 [53]跣:赤足。 [54]突古:即突兀。耸立之貌。 [55]皂纛:撕毁,黑色:纛,音dào,古代军中大旗,亦指舞具,文中指山峰列如帜如盖。 [56]思理:石纹石脉。 [57]楯:音shǔn,栏干。 [58]佛号沸然:朝山之声,如波涛喧喧。 [59]补遗:拾遗补缺。文中指搜寻遗景。 [60]规:规范、规正。 [61]大木:大树。从:纵列。 [62]衔石:抱石。披:披散。 [63]宜可折:好象会折断。 [64]休[米长]:休息进食。[米长],音zhāng,粮食。 [65]舍去:离开,离去。 [66]磴道:凿石、砌石为蹬级之路。 [67]官道:盘山大道。 [68]樵人道:樵夫砍柴之道,指险陡之路。 [69]垭:音yà,两山之间狭窄之处。 [70]次万丈峰:登临万太峰。 [71]枳棘:枳,枸橘,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棘,酸枣树,落叶灌木。 [72]太和: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此指武当顶。 [73]范金之工:铸模浇制或锻制的工艺。 [74]五老、炉烛:山峰之名。皆以形似命名。 [75]河汉:银河。 [76]大德:元成宗年号。大德十一年为公元1307年。 [77]童稀:山无草木为“童”,此为山秃树少。 [78]欹:音qī,倾斜。 [79]绝:绝顶。 [80]荒荒不可致思:荒荒,苍凉之貌;不可致思,不能想见。 [81]默领其要:暗暗领略其大势。 [82]落落:孤然高耸之貌。 [83]瞻视:看视。 [84]钟时虎过:“钟时”费解,不详其意。 [85]束:两山岭走势收拢。 [86]堟:田埂。 [87]激:激流。水受阻而掀起浪花。 [88]湍:水势迅激而有漩流。 [89]衍:水流势宽广。 [90]甃:zhòu,吉壁。文中指以石为壁。 [91]从右穿左:因水流转向,路径由右转左。 [92]失山:忘记看山景。 [93]两崖:坐此崖,望彼崖。 [94]蹈空:走行于虚空中。 [95]削复平;由陡峭变为平坦。 [96]思返:考虑回程。 [97]不复峡:不再有峡谷。 [98]汩汩:音gǔ gǔ,水声。 [99]木末:树之根梢。 [100]竟:完毕,终了。 作品赏析《游玄岳记》是谭元春山水小品的代表作,它颇能体现谭元春甚至整个竟陵派诗文幽深孤峭的审美旨趣。玄岳在作者的胸中笔底,变化以至离奇,一时之山,竟有四时之景,美丽壮观的玄岳奇景与作者追新求奇的心情是如此贴近。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说他游山要走常人不到的“樵径”,这表明其游道一如其诗文,刻意追求“幽情单绪”和“孤行”、“孤怀”的情趣风格。 作者简介谭元春(1586-1637年),明末著名文学家,字友夏。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1627年(天启七年)湖广乡试第一。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二人合撰有《唐诗归》和《古诗归》。这两部书影响极大,使“钟谭”之名声满天下。竟陵派于诗文注重性灵,反对复古。谭元春著有《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其诗文冷峻艰涩,追求“幽深孤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