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游太室记
释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与来学圃书

作品年底:清代

作者:田雯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嵩山神祠[1],在黄盖峰下,登封县东八里。祠门三重,古柏几二百株。三门之内,四岳神祠[2],分列左右。东有降神殿,绘“生甫及申”像于壁[3],剥落已半,西为御香亭,历代已来,封禅记功德地也[4]。谒岳神殿祀事毕,下西阶,古柏鳞次,桀石丛峙[5]。石上遍刊祝釐辞[6],祠官姓氏,周览移晷[7],回登天中阁少憩[8]。

理策至山麓[9],仰视一峰入云,石色青绀如画[10],岚流雾垂[11],上合下竦,是为万岁峰[12]。其麓为入山所必经也,蓝舆行十里至中峰[13]。昔人云:“嵩山如卧眠龙而癯[14]。”望之浑成秀拔,若不知有嵚崎参差之势者[15]。及涉中峰之巅,群峰争出,若攒图之托霄上[16],烟云吞吐,日月蔽亏,林木蓊郁,鸟兽游鸣,阴晴变态,二十四峰环列于中峰[17],左右上下,不可名状。如谢绛所称玉女窗、捣衣石[18],但略括一二矣。

东五里许为卢岩[19],岩有卢鸿一宅[20],今为寺。两山忽张,匹练下垂[21],微飙吹之则左右动,奔涧荡壑,众山皆响,为嵩山佳处。昔鸿一隐此,作《十志》以自豪[22],抱微尚,鸣高蹈已耳[23]。而来游者莫不凭襟怡情,因以思慕于其人矣。东有白鹤观[24],背负三峰,大小熊山屏其前,为嵩高之奥宅[25]。三峰多石室,远眺一室,豁达洞开,与他室异,或即谟觞室也[26]。南七里径崇福宫投龙洞[27],力疲思返。

余以半人疾[28],未及跻嵩之绝顶也,然眺洛河[29],瞻伊阙[30],顾以历历目中矣。桑钦《水经》曰[31]:“昆仑之墟,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嵩山绝顶,直上可接。”吾欲御风而行[32],探昆仑之墟矣。又三里抵嵩阳观[33],有柏二株,大可十人围,闻在汉已为巨木,殆殷周时物。柏之奇,若雏松之新绿,香泽凝肥,翠滴人衣。坐其下,如张帷幕。谡谡风鸣[34],如闻丝竹声。旁有石幢[35],上勒唐宋人题名[36],有似杂采帖也。嵩阳观碑,屭赑丰硕[37],在观门之西,徐浩八分书[38],遒古可爱[39]。邀饮至藏书楼下,日将昳[40],遂登车以归。

诘旦东行[41],路出箕山左[42],沿㶏水下流[43],复探石淙之胜[44],磥砢崎岖[45],负险相望。百二十里过禹州[46],达襄城境[47]。

康熙丙子二月丙辰记[48]。

作品注释

[1]嵩山神祠:即中岳庙。

[2]四岳神祠:指中岳庙内的东岳殿、西岳殿、南岳殿、北岳殿。

[3]生甫及申:用《诗经大雅崧高》诗意:“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甫,指甫侯;申,指申伯,都是周代贤臣。

[4]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

[5]桀石:突出高起的石头。

[6]祝釐(xī)辞:祭时祈福的文辞。

[7]移晷(guǐ):犹言移时。晷:光阴,时间。

[8]天中阁:中岳庙的前门。

[9]理策:谓骑马。策,马鞭。[

10]绀(gàn):深青透红的颜色。

[11]岚:山中雾气。

[12]万岁峰:在嵩山太室正南峰下,为登岳正道。

[13]蓝舆:即“篮舆”,竹轿。中峰:即太室中峰,俗称嵩顶。

[14]“昔人云”二句:指明代袁宏道《嵩游记》所说:“古云‘华山如立,嵩山如卧’。二语胜画,非久历烟云者,不解造是语也。然余谓华山如峨冠道士,振衣天末,嵩则眠龙而癯者也。”

[15]嵚(qīn)崎:山峰高峻的样子。

[16]攒:取合。

[17]二十四峰:指青童峰、黄盖峰、浮丘峰、三鹤峰、遇圣峰、万岁峰。玉镜峰、狮子峰、虎头峰、起云峰、凤凰峰、金壶峰、华盖峰、玄龟峰、卧龙峰、会仙峰、子晋峰、玉柱峰、老翁峰、玉人峰、玉女峰、独秀峰、积翠峰、太白峰。[18]谢绛:字希深,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宋真宗大中祥符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所称玉女窗、捣衣石:见谢著《游嵩山寄梅殿丞书》:“窥玉女窗、捣衣石,石诚异,窗则亡有。”

[19]卢岩:唐代卢鸿一隐居处,在太室东。

[20]卢鸿一:字颢然,范阳(今北京市)人,唐代隐士,博学善书,隐居嵩山。

[21]匹练:喻雪白如练的瀑布。

[22]《十志》:指《终南十志》。

[23]高蹈:指隐居。

[24]白鹤观:在遇圣峰下。

[25]奥宅:幽深的住处。

[26]谟觞室:唐代冯贽《记事珠》中曾记载说:“嵩高山下有石室,名谟觞,内有仙书无数,昔仙人方回读书于内,玉女进以饮食。”

[27]崇福宫:即万岁峰万岁观。唐高宗时改称太乙观,宋改称崇福宫。投龙洞:即“嵩洞”,亦名“龙简洞”。据《嵩山志》载:“金元时,遣祭中岳,必奉金龙玉简投诸嵩洞。”

[28]半人疾:这里指脚疾。晋苻坚因习凿齿有脚疾,因称习为半人。见《襄阳耆旧传》。

[29]洛河:在河南省西部,为黄河下游南岸的大支流。

[30]伊阙:山名,又名阙塞山、龙门山。在河南洛阳南。因两山相对如阙门,故名。

[31]桑钦:字君长,河南人,汉代学者,相传《水经》为其所著。后郦道元作注,名《水经注》。

[32]御风:乘风。

[33]嵩阳观:在太室南麓,北魏时创建。

[34]谡谡(sù):风声。

[35]石幢(chuáng):佛教寺庙中用以刻经的石柱。

[36]勒:刻。

[37]屭赑(xì bì):传说中龙生九子,一名屭赑,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驮碑的大石龟。

[38]徐浩: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师。八分书:即汉隶。

[39]遒古:遒劲有古风。

[40]昳(dié):午后日偏斜。

[41]诘旦:明旦,明朝。

[42]箕山:又名许由山,在太室东南约二十里。

[43]㶏(yīn)水:古水名,为河南颍水三源中的中源。

[44]石淙:指平洛水。水两边奇石攒立,变化万千,风景秀美。

[45]磥砢(lěi luǒ):同“磊砢”,山石堆积众多的样子。

[46]禹州:治所在今河南禹县。[47]襄城:治所在今河南襄城。[48]康熙丙子二月丙辰: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三十日。即1696年4月1日。

作品鉴赏

《游太室记》选自《古欢堂集记》卷一。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太室,指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因山上有石室,故称太室。本篇记载了一天的游程,描写了嵩山的地位和气概。由于作者的身份和心境,论者认为,本文“显于达官风度,具有台阁格调”,是有道理的。虽然如此同,但文章构思精巧,表现含畜,而其写景状物,亦生动传神,李慈明称其“记山水之胜,多警秀,有六朝语”,这也是文章为后人传诵的原因。

作者简介

田雯(1635~1704)字紫纶、子纶、纶霞,号漪亭,晚号蒙斋。清代济南府德州(今山东省德州市)人。1660年(顺治十七年)举乡试,1664年(康熙三年)中进士,授秘书院中书,累迁户部主事、员外郎,工部郎中。时常与在京为官的王士鍃等人切磋诗文。1680年(康熙十九年)督学江南,每次巡察考场,只有两仆人相随,禁止官员铺张接待,所取之士多异才。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授湖广督粮道。后回京历任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卿。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出任江苏巡抚,又调任贵州巡抚,见贵州经济文化落后,致力发展当地文教事业,增建县学,整修书院,奖掖黔中人才。公余暇日,亲至书院督课,黔省文风日盛。时黔省东南的苗民偶有骚乱,广东总督建议合兵会剿,田雯以“制苗之法,犯则治之,否则防之而已,无庸动众劳民也”,力阻之。1691年(康熙三十年)七月,因母丧离职。丧期满后起补刑部侍郎。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调任户部侍郎,主管宝泉局。康熙四十年以病乞休回籍。因羡慕济南风景,卜居于济南大明湖畔,对济南名胜古迹多有题咏。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卒于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2: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