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印度文化论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郁龙余 等著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6-1 版 次:1 页 数:303 字 数:304000 印刷时间:2008-6-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36697928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该书为“外国文化论丛”中的一本。它主要从印度人的世界观、生命观、种姓观、人生观、宗教观、修炼观、意志观、教学观、文艺观、矛盾观10个方面探讨了印度人及印度文化。既有知识性的介绍,也有比较深入的探讨,对读者认识印度文化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郁龙余,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7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4年调入深圳大学,历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留学生教学部主任,现任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学刊》主编、北京大学《东方文化集成·东方文化综合研究编》主编。主要著作有《东方文学史》、《中国印度文学比较》、《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中国印度诗学比较》等。社会兼职有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等。 目录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梵我一如万物有灵——印度人的世界观 一、一元论世界本原说 二、古代印度的时空观 三、万物有灵的自然观 第二章 慈爱厚生非战戒杀——印度人的生命观 一、平等神圣的生命价值观 二、不害的生命伦理观 第三章 人分四等贵贱天定——印度人的种姓观 一、种姓制度的产生及特点 二、种姓制度的理论基础 三、种姓制度的社会影响 第四章 生死轮回 业报有常——印度人的人生观 一、业报轮回思想的发生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一、一元论世界本原说 印度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的形成可追溯至吠陀时代。吠陀先民站在浩渺的星空下,以好奇而敏感的心灵感知着世界的各种现象,以朴素而简洁的思想猜度着宇宙的发生和发展。他们的种种想法,构成了印度人最初的世界观。 1.吠陀中的世界本原说 印度最古老的典籍《梨俱吠陀》,记录着印度先民关于世界的许多思考。吠陀诗人朦胧而又坚定地认为,世界是被创造的,创造世界者具备超强的力量,能统摄宇宙所有。早期吠陀诗人对世界本原的定义众说纷纭。他们称世界的创造者为造一切者、原人、生主、太一、遍照者、梵、我、水、火、金胎,等等。《造一切者赞》描绘出世界的创造者:“眼睛之父,心意决定,生产原水,创设此二;古老边界,划定之时,上天下地,从此广延。造一切者,心广遍现,总持一切,规律制定;至极真理,正确洞见。彼等愿望,因得食物,甚感满足。彼等同呼:是此唯一,超越七仙。彼乃我等,生身父母,是此世界,创造之主;我等所在,及诸有情,彼全知晓。彼乃唯一,诸天神祗,由他赐名;其余众生,超前询问。……在天之外,在地之外,诸天之外,非天之外。是何胎藏,水先承受,复有万神,于中显现?及此胎藏,水先承受。诸天神众,于此聚会。无生脐上,安坐唯一,一切有情,亦住其内。”在这一神曲中,吠陀诗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造一切者,世界的基本元素是水,他们粗线条地勾勒出造一切者创造宇宙的过程:先是创造出原水,进而由原水创造出天和地,天地既成,而后创造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先民的宇宙论是朴素而直观的,他们的思维往往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水,是生命之源,水自然而然成为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水胎歌》写道:“在天、地、神和阿修罗之前,水最初怀着什么样的胚胎,在那胎中可以看到宇宙中的一切诸神。水确实怀着胚胎,其中集聚着宇宙的一切天神。这胎安放在无生(宇宙最高存在)的肚脐上,其中存在着一切东西。”原水说是吠陀诗人对世界物质构成的朦胧思考,他们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于某种物质,颇有唯物主义色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