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隐堂洞
释义

基本情况

隐堂洞位于山西省文水县西部山脉子夏山一陡峭崖壁之上,距地约100米,是一天然石灰岩洞,高10米,深20米。洞壁刻有浮雕佛像,洞口上方绘有佛教火焰图。

洞旁凿有两孔石室,门上刻一副对联:将勤补拙,以俭助贫。横批:中和。石室前壁留有唐太宗秘书少鉴、书法家虞世南手迹:“石门宕雪”。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曾有位号“庸农子”的居士住于石室修道养性,后坐化而终。次年被人发现塑作真身像,并于山石平面刻就一通“庸农碑”,记载了这一事件。碑文大意是有一出家人庸农,“……俗姓宋名仁,介休张良里人。小有异质……即有异志。不事家人生业。父母弗能夺其志。遂割情弃爱,寻师资交……嘉靖甲子春,游子夏高山之山巅,见山明水秀,援引而上,上有隐唐洞一方名景也。幽僻可处……”后来,便定居此处。“……坐功募客……施米粱于道中,乏食者即与之……”自己“身着布衣,见道中衣缺者即与之……”后来,“……九年及岁次庚午冬,端坐而逝。越今年壬申春,坐形如初……”有一汾君“游于此,见而异之。不忍暴露,遂与乡人李应林、王应魁、郝景忠……捐资出力……”才予下葬。

史料记载

明成化版《山西通志》记载:“隐泉山在文水西南二十五里,汾州西北四十里。山壁峭立,有泉隐没不恒流,因以名山,一名陶山,一名汤泉山。卜子夏退老西河之上,即此地,又名子夏山,一名商山。山有石窟号隐堂洞,亦子夏室,其东有马跑泉。”《永乐大典》载:“隐堂洞,在山西太原府文水县西南三十里,隐泉山上,即子夏退老所居之石窟室焉。”

相关传说

洞内有一上斜的倒插窝,直通洞外,人称“南天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日寇扫荡,当地百姓便于此洞躲藏。一次,日本兵一直追寻洞里,顺着南天门爬上。一百姓急中生智,脱下衣服将南天门堵了个严严实实,洞中立时一片漆黑。日本兵心慌意乱,胡乱放了几枪,叽哩哇啦一阵便撤走了。众百姓因此幸免于难。

民间传说唐僧西天取经时路过此地曾留宿洞中,洞内原塑有唐僧师徒四人像;又说唐玄宗巡幸商山曾憩于该洞。因此隐堂洞又称“隐唐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