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隋风云 |
释义 | 《大隋风云》又名《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于2011年7月上市。叙述了杨坚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中不断成长、不断壮大、不断击败政敌和外部敌人,逐步建立一个上承南北朝乱世,下启唐朝盛世的伟大朝代——隋朝历程。作者也深刻揭示了杨坚虽励精图治,让天下一统,创制万世制度,但最终也免不了二代而亡的缘由。 本书以蒙曼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大隋风云》的讲稿为基础,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以问题引出故事,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还原了历史的本真与残酷。 目录导读(01 流星王朝 02 杨坚出世 03 坎坷仕途 04 权威震主 05 翁婿斗法 06 杨坚辅政 07 剪除宗室 08 三方叛乱 09 平定三方 10 建立大隋 11 万物维新 12 妙选贤才 13 营建新都 14 降服突厥 15 隋陈对垒 16 一统天下 17 再平江南 18 计杀大义 19 圣人可汗 20 开皇之治 21 太子失宠 22 杨广结盟 23 高熲罢相 24 东宫易主 25 骨肉相残 26 由盛转衰 27 风波再起 28 文帝之死 29 千古文帝 30 悲情天子 31 炀帝其人 32 杨谅叛乱 33 营建东都) 基本信息作者:蒙曼 名称:大隋风云 分类:百家讲坛 语言:国语 标签:大隋风云百家讲坛 播出时间:2011年5月14日 内容简介隋文帝,一个千古以来伟大的中国历史帝王,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00多年的分裂,并且开皇之治为隋朝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那么,隋文帝的一生有哪些值得世人赞叹的呢?他的一生又有什么事情被后人称赞呢?隋文帝就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一面吗?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呢?当开皇之治以后的:仁寿4年七月13日晚上,隋文帝又是怎么结束他65岁的人生呢?又是谁,把一代英主结束于世的呢?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隋文帝呢? 隋炀帝,一个千古以来倍受争议的中国历史帝王。在世人眼中,他是古往今来第一大昏君,第一大恶魔。修运河造成千万民夫的死伤;征高丽骚动天下;游江都挥霍无度;夺嫡位弑父杀兄;轻民生视同草芥。种种残暴不仁之行,虽桀纣复生,亦不过如是。然则,透过人为制造的历史迷雾,也应看到:他营长城安华夏万众;开运河利中国百代;破突厥而宾服四夷;通丝路以威震殊俗。似这等集千秋功业与万世骂名于一体者,亦属古之少有,今之罕无!又留下多少是非功过,一任后人把酒评说! 敬请关注:《大隋风云》 节目目录01 流星王朝 02 杨坚出世 03 坎坷仕途 04 权威震主 05 翁婿斗法 06 杨坚辅政 07 剪除宗室 08 三方叛乱 09 平定三方 10 建立大隋 11 万物维新 12 妙选贤才 13 营建新都 14 降服突厥 15 隋陈对垒 16 一统天下 17 再平江南 18 计杀大义 19 圣人可汗 20 开皇之治 21 太子失宠 22 杨广结盟 23 高熲罢相 24 东宫易主 25 骨肉相残 26 由盛转衰 27 风波再起 28 文帝之死 29 千古文帝 30 悲情天子 31 炀帝其人 32 杨谅叛乱 33 营建东都 34 千秋运河 35 游幸江都 36 扬威塞北 37 经略西域 38 炀帝西巡 39 杨素之死 40 老臣伏诛 41 言者有罪 42 朝廷五贵 43 立储风波 44 高调东征 45 玄感败亡 46 炀帝失策 47 自顾不暇 48 李敏之死 49 雁门之围 50 三下江都 51 李密崛起 52 中原苦战 53 太原起兵 54 关中易主 55 大厦将倾 56 江都宫变 57 隋亡唐兴 58 殷鉴不远 目录导读01 流星王朝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秦朝是第一个短命的统一王朝。继秦之后,公元581年建立的隋朝,也二世而亡,成为又一个短命的统一王朝。尽管短命,隋朝却和秦朝一样,拥有非凡传奇的历史特性:统一、富强、文明与暴虐、造反、短命并存。它有昙花怒放、艳压群芳的不可一世,又有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的混乱不堪。每一个场景它都不同寻常,每一个瞬间它都耐人寻味。富强、文明和暴虐、短命,无论我们想象力多么丰富,这几个词凑在一起是那么的不协调,但历史就这样发生了,发生在谜一般的大隋王朝。 短命、暴虐、造反固然是大隋王朝的历史特征,但是蒙曼老师认为,如果仅仅用这三个词来概括隋朝,这是非常不中肯的。关于隋朝,蒙曼老师认为还有三个词不能忽略,那就是统一、富强和文明。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一个暴虐短命的王朝,哪来的富强和文明呢?这三个词该如何解释呢? 隋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王朝,它一方面暴虐无度、民不聊生,但另一方面富强文明、臣服天下。一个王朝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两面呢?是不是源于隋朝的两位皇帝,文帝和炀帝呢?在这两位皇帝身上,我们能找到答案吗? 在隋朝的两位皇帝身上,隋炀帝的名声远远差于隋文帝。人们对隋文帝的评价,除了得国不正之外,其他还是比较中肯的,但对隋炀帝的评价就不客气了。而蒙曼老师认为其实隋炀帝在勤俭和爱民方面不如隋文帝,但是在勤政方面一点也不输隋文帝。隋炀帝也堪称勤政的皇帝,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带领我们关注大隋王朝的历史风云,寻找大隋王朝勃兴速亡的深层答案。 02 杨坚出世杨坚,大隋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他二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他成功地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多民族融合的辽阔帝国;他开创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给了平民百姓一个上升的通道;他发展经济,让国家拥有了几十年吃用不尽的粮食储备。凡此种种,都把杨坚这位皇帝装点得格外耀眼。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君主,人们不禁会好奇,杨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为什么在他身上会出现那么多奇迹? 要说杨坚,首先从他的爸爸杨忠说起,杨忠在而立之年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身份确立,成为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之一。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是西魏政府军事系统的最高统帅,也是国家的最高官职,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这二十个家族地位至关重要,北周、隋、唐三代皇帝的祖先都出身于此。那么这么一个重要的改变,会给杨坚带来什么呢?杨坚出生时,他的父亲杨忠已经完成了重要的身份改变,成为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之一。照常来说,杨坚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二世祖的形象,但他却出乎人们的意料,完全没有人们想象的二世祖的任何特点。这就让人不解了,杨坚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呢? 03 坎坷仕途杨坚步入仕途的第二年,又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父亲杨忠的老长官独孤信看中了他,决定把自己的小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他。独孤信可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地位比杨忠还高,有这样的一个岳父做靠山,杨坚的背景就更硬了。可以想象,杨坚的仕途应该是一帆风顺,步步高升。但非常遗憾的是,此时中国刚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政治变故,西魏政权被北周取代,江山易主,权臣更迭。 北周虽然取代了西魏,但是政权的基础没有变,统治班底也没有变。照理说,以杨家的显赫背景,在新朝应该照旧吃得开。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八年的原地踏步让杨坚难免有点心灰意冷,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命运的转机呢? 事实上,现实的尴尬处境让杨坚如坐针毡,他不停地招术士算命,希望用这种比较虚幻的力量来安慰自己。杨坚的这种日子过了不久,北周又出现了一件大事,这件事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杨坚的命运,那么北周到底出了什么事呢? 在夹缝中生存的日子让杨坚度日如年,现在好了,宇文护的倒台,可以让他全身心地去辅佐周武帝了。那么周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可以信赖的皇帝吗?在他的手下,杨坚会迎来命运的转机吗? 04 权威震主南北朝后期,中原大地上北齐和北周对峙。北齐占有今天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兵多地广,实力强大。多年来,北周一直受北齐的压制。但是,由于周武帝励精图治,北周逐渐强盛起来,而北齐却在昏君的统治下日益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北周武帝剑锋东指,要跟北齐决一胜负了。那么双方交战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杨坚在其中又有哪些表现? 公元575年,周武帝带领18万大军直扑洛阳,发动了对北齐的战争,杨坚也在这次战争中第一次带兵出征,作为偏师统帅,配合主力作战。尽管此时的北齐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军队的实力还在,周武帝带领大军打了20天,硬是没有打下来。杨坚也只好和主力部队一起铩羽而归。北周第一次出师不利,那么这对北周来说,会带来什么影响?周武帝还会继续进攻北齐吗? 从第一次出师不利到第二次旗开得胜,战争的形势对北周逐渐有利起来。胆小如鼠的昏君齐后主怎么办?北齐下一步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 北周打败北齐统一中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杨坚在这个过程中也崭露头角,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他就被周武帝任命为定州总管,定州就是今天河北的定州,是当时经济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军事位置非常重要。能够得到这个位置,杨坚非常高兴。他很快就走马上任来到定州。但是就在杨坚来到定州之后,一件对他不利的事情出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呢? 05 翁婿斗法杨坚被任命为定州总管不久,就因为定州城中的一句流言而受到了周武帝的猜忌,被调到了南兖州。南兖州的军事地位远远逊于定州,所以这次调动对于杨坚来说等于是降级,杨坚对此耿耿于怀。那么,杨坚会认命吗?命运之神还会给杨坚带来什么新的转机呢?就在杨坚准备认命还没有出发之际,朝廷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周武帝突然死了,他的儿子周宣帝即位,周宣帝宇文赟又荒唐、又残暴,一点都不像他的爸爸周武帝,倒是很像亡国之君齐后主。这样一来,命运又给了杨坚机会。 一个是虽然暴虐但并不昏庸的皇帝,一个是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重臣,杨坚和他的女婿可以说是绝配。两个人如果配合默契各自发挥优势的话,也可以把国家治理好,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事实上,杨坚不断地受到周宣帝的猜忌,有一次还险些丧命,是杨坚凭借他的老成持重逃过了一劫。但是从宫里出来以后,杨坚真的害怕了,他知道以周宣帝的脾气,说不定还会找出什么借口来刁难他。虽然这次侥幸出来,但是只要被他盯上,日后终归难逃一死。那么杨坚究竟如何自保呢? 06 杨坚辅政因为周宣帝的猜疑,杨坚的日子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与其朝不保夕,还不如到外地避避风头。在周宣帝的宠臣郑译的帮助下,杨坚被任命为扬州总管。但任命书下来,杨坚又犹豫了,他眷恋在朝中已经取得的权力和地位,不愿意轻言放弃。那么,在犹豫徘徊中,杨坚到底是走还是没走呢?在这个历史时刻,朝廷中又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周宣帝突然暴崩。这样,杨坚在两个大臣的帮助下,矫诏成了辅政大臣。 从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终日的倒霉蛋到北周的辅政大臣,杨坚的这一步的确迈得有点大,他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杨坚这样窃取权力也太容易了,难道北周就没人了吗,眼看着杨坚篡权就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说话? 事实上,尽管颜之仪坚决反对杨坚当辅政大臣,但也独木难支。在太后杨丽华的支持下,事情已成定局。那么解决了颜之仪的问题,杨坚后面的路就会一帆风顺吗?他还会面临什么问题呢? 经过一番文攻武卫,杨坚成功地夺取了大权,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宣告顺利结束。此刻,天下虽然还是北周的天下,但是随着杨坚冉冉升起,很多人都预感到变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那么杨坚为什么能够兵不血刃地取得胜利?北周的力量为什么如此不堪呢? 07 剪除宗室周宣帝的暴崩,命运之神把杨坚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在刘昉、郑译的帮助下,杨坚矫诏当上了辅政大臣。而按照常理,辅政大臣应该在宗室也就是在周宣帝的叔伯或者兄弟中产生,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落到杨坚这个外戚的头上,但是历史的确选择了杨坚。那么,杨坚辅政,北周的宗室会答应吗?他们将如何对付杨坚呢?通过非正常手段当上辅政大臣的杨坚,又会如何对待北周宗室?双方将会展开怎样的较量呢? 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杨坚成功地解决了京城里的宗室问题。但是,当时北周最有实力的宗室并不在京城,而是分布在各个地方。一旦他们就地造反,后果也会相当严重。那么杨坚又将如何处理京外的王爷呢? 按照蒙曼老师的观点,北周在京外的五个王爷是被杨坚骗到了京城。这样当然有利于集中打击。但是,五位王爷毕竟德高望重,对付他们绝不能贸然行动。那么,杨坚的下一步如何走呢? 按照史书的记载,杨坚和五个王爷之间的较量如同鸿门宴,每个人都活灵活现,但是蒙曼老师认为正因为如此,所以这段记载的可信度不大,那么,杨坚和五个王爷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08 三方叛乱杨坚当上辅政大臣后,一方面稳定朝廷,一方面铲除北周宗室,改朝换代的步伐越走越快。看起来北周变天的日子不远了,但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就在杨坚梦想着改朝换代之际,北周的元老大臣不干了,他们在地方纷纷起兵,向杨坚发难。作为北周的元老大臣,相州总管尉迟迥、陨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都和杨坚有着相似的政治背景,他们不想让杨坚独占了这个便宜。那么这三个总管实力如何?为什么是尉迟迥首先发难呢? 三总管之难是北周末年一次大规模的叛乱,也是杨坚建立隋朝的奠基之战。如果这场战争不能打赢,那么,中原地区就可能会重新陷入分裂之中;相反,如果杨坚赢了,他也就铲除了改朝换代的关键障碍。那么,杨坚有没有赢的把握呢? 李穆对于杨坚和尉迟迥来说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他倾向于谁,谁胜算的把握就比较大。因此,双方都争相拉拢李穆。尉迟迥占有感情优势,杨坚也以情动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李穆会倾心于谁呢?他是怎么考虑的呢? 09 平定三方通过矫诏当上辅政大臣的杨坚,马上遭到了北周元老大臣的反对,以尉迟迥为代表的北周三个总管开始向杨坚发难。与杨坚相比,三总管的力量非常强大,特别是尉迟迥,他不仅兵强马壮,而且占据了原来北齐的故地,得到了很多北齐复国分子的支持。这样一来,如果杨坚失败的话,败的就不是他个人了,整个中原地区可能重新陷入分裂局面。相反,如果杨坚赢得这场战争,那就意味着他离皇帝之位只有一步之遥。在起兵反叛的三总管中,最难对付的就是尉迟迥,因为他实力最强,如果解决了尉迟迥,其他人就会迎刃而解。在蒙曼老师看来,杨坚派韦孝宽出征,是选对了人,因为此人既是一员勇将,又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那么在战场上,韦孝宽的表现如何呢? 当韦孝宽和高颎带领着队伍追到相州城时,尉迟迥已经无路可退,双方的决战就要开始了。公元580年8月17日,尉迟迥率领13万大军倾巢出动,这是一支很大的力量。特别是在这些士兵之中,还有一支黄龙兵,是精锐部队,有一万多人,是这支队伍的灵魂和核心。那么在这场生死决战中,到底会发生什么呢?韦孝宽将军能否赢得这场战争呢? 尉迟迥自杀后,北周三总管叛乱相继平定,三总管叛乱是北周末年政治舞台上的一件大事,它是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但是我们发现,从6月10日尉迟迥起兵算起,直到10月26日王谦被杀,一共才维持了四个半月。而三总管都是实力派人物,为什么他们败亡得会如此迅速?蒙曼老师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在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尽管三总管叛乱来势汹汹,但最终都被迅速平定。平定了三总管,对于杨坚来说,当然是一件大事,为他消除了改朝换代的最后障碍。但蒙曼老师认为,这场战争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10 建立大隋公元580年,杨坚平定了三总管叛乱之后,他的身份开始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提升。公元580年9月,杨坚被任命为大丞相,10月又加上了大冢宰,12月,杨坚的爵位晋升为随王。转过年来581年2月,周静帝又把杨坚的职务换成了相国,而且让他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加九锡之礼。此时杨坚的身份已经越过正常大臣的红线,改朝换代只剩下时间问题了。公元581年,杨坚建立大隋,史称隋文帝。杨坚改朝换代成功,有一个人却被放到了最尴尬的位置上了。她就是杨坚的女儿,北周太后杨丽华。现在大隋王朝取代了北周,这个前朝太后怎么办?杨丽华又如何看待杨坚的作为呢? 杨坚建立隋朝,从他矫诏辅政开始一直到建隋称帝,一共才用了九个月的时间,这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创业史里,算是比较容易的。杨坚创业之所以如此顺畅,当然是利用了前朝太后之父这个特殊的身份。所以清朝的一个学者赵翼说,古来得天下,没有比隋文帝更容易的了。但是蒙曼老师还认为,其实事情远远比这个复杂,那么她为什么这样说呢? 蒙曼老师认为,北方地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胡汉融合已经基本完成。这种历史背景正是杨坚称帝的天时。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杨坚的天下得来的真是不易。那么在地利和人和上,杨坚又占有哪些优势,为什么蒙曼老师认为历史选择杨坚还有地利和人和的因素呢? 在蒙曼老师看来,历史选择杨坚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既然如此,那么杨坚建立隋朝就绝不是一场简简单单的宫廷政变,而是一个历史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就要有新气象,杨坚建立的隋朝又有哪些新气象呢? 无论是恢复汉姓还是恢复汉制,杨坚所做的工作都是彰显汉人和汉文化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建立一个新的政权,要想让它走稳、走好,不能只靠制度建设,还要树立相应的政治风气和政治精神。那么杨坚在隋朝开创之际,它的政治风气如何呢? 11 万物维新公元581年,杨坚终于完成了他重要的身份转变,建立了大隋王朝,成为大隋帝国的皇帝了。隋朝的建立虽然是杨坚搞宫廷政变欺负孤儿寡妇的成果,但是它也是中原地区三百年民族融合的产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那么在这个新的时代,杨坚作为一个新上任的皇帝,会有哪些新的举措呢? 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再好的制度也得适应时代的需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杨坚认为北周的六官制不能适应大隋王朝的要求,所以他废除了六官制,实行汉魏官制。那么什么是实行汉魏官制?这个制度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蒙曼老师的讲解,可以看出,隋文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所以它一经确立对后世的影响特别大,此后一直到清朝都在延用。那么刚刚当上皇帝的隋文帝,还做了哪些有影响的事情呢? 对地方机构的改革,无论是精简建制还是收回地方行政长官任命权,这里固然有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很多问题。这对于刚刚当上皇帝的杨坚来说,又是一个大的举措。与此同时,杨坚在法律方面的改革特别引人注目,对后世的影响也特别大,那么隋文帝在法律方面做了什么改革呢? 12 妙选贤才隋朝刚一建立,隋文帝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制度改造。他的三省六部制和《开皇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人们的眼中,隋文帝是一位有为之君。但是我们也知道,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运行。从用人的角度来讲,隋文帝还是一位有眼光的皇帝,无论是李德林还是高熲、虞庆则都能互相补充,这样一个政治核心配合起来应该是相得益彰了。但是很快,有一个新人打破了这种平静,开始介入到这个核心之中,那么这个新人是谁呢?他又有什么本事呢? 让苏威一个人身兼五职,果然说明苏威的能力,同时也说明隋文帝对苏威的信任。可是,枪打出头鸟,眼看着苏威的权力越来越大,朝中的其他大臣开始坐不住了,把弹劾的目标对准了苏威,那么隋文帝将如何处理呢? 李德林是在隋文帝杨坚改朝换代的过程中立下过大功的人,但是同样被出局了。那么这就给人们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李德林的位置会被苏威取代?李德林的出局,反映出隋文帝怎样的用人思想呢? 13 营建新都隋朝刚刚建立之后,隋文帝就进行了三项重大的制度建设。与此同时,他又起用新人,担任辅政大臣,帮助他治理国家。经过一番制度和人事的变革,隋朝的中央集权显著加强,整个国家也欣欣向荣。可是,隋文帝觉得还不够,他还要建一个有形的东西,让人一看上去,就能感觉到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也感受到这个新王朝的宏大气魄。这个有形的,天下人都能看到的东西是什么呢?隋文帝决定要建一座都城。那么隋文帝建造的新城选址在哪里?新城是什么样的? 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当上皇帝的隋文帝,就很想迁都。可是,迁都是一件大事,不能说迁就迁,要考虑各种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当时国家刚刚建立,财政也不富裕,百废待兴。那么在这种财政不太富裕的情况下,再搞这么大的工程建设,大臣会怎么想?他们能接受吗? 营建新都城,隋文帝君臣已经达成共识,既然决心已下,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了。那么在这个大工程的实现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按照宇文恺的设计,这个新的都城,无论是设计还是文化都称得上的尽善尽美。但是再完美的设计,只有变成现实才能算是真正的好的作品。这么一个大的工程,对于刚刚建立的隋朝来说,怎么既变成现实又不劳民伤财呢? 14 降服突厥隋朝建立之后,真是万物维新,隋文帝建立新制,起用新人,营建新都,整个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隋朝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界上,它除了要解决国内问题,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就在大隋王朝建立后的第二年,隋和突厥之间发生了一场大的战争,那么这是怎么回事? 从妥协到备战,隋文帝决定改变以往被突厥人欺负的局面,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自从五胡十六国时代以来,中原王朝跟北方少数民族打仗,基本上没打赢过。那么,这次隋朝跟突厥交战会怎么样呢? 无论是英雄的集体还是英雄的个人,可以说隋朝军队的士气很足,战胜的决心很大。但是自古以来,打仗并不只在战场上进行,隋文帝不是一个简单的皇帝,他又使出了另外一招。那么这时候,隋文帝又做了什么呢? 随着突厥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隋朝北部的威胁基本解除。突厥也失去了往日的气焰,开始向隋朝寻求和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隋朝接受不接受呢?要不要做这场和亲呢? 15 隋陈对垒随着突厥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大隋王朝在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隋文帝可以过他的清净日子了。但是事实上,隋文帝是一个有野心的帝王,他不但盯着北方,还惦记着南方。隋朝建立时,在它南方的各个小的割据政权已经被陈朝所灭,陈朝已成为和隋朝对峙的南方最大的政权,陈朝都城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控制着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地区。在解决了突厥问题后,隋文帝马上把目光转向江南,隋文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知道进行统一战争,以隋朝现在的实力还不能承受两线作战的重负,应该慢慢解决,所以在隋朝建立的最初几年,他一直致力于对突厥作战。但是在隋文帝对突厥用兵的同时,他也没有放松对江南的觊觎,那么他都做了什么呢? 隋文帝一方面麻痹陈朝,一方面又消磨陈朝,这种局面一直维持了几年,表面上看,两家关系很好。实际上,隋朝一直在摩拳擦掌。但是,当隋朝平陈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问题又来了,毕竟隋陈友好喊了好几年,现在以什么理由打陈朝呢? 蓄谋已久的隋文帝终于找到了平陈的理由,可以说万事具备,军队马上就可以开拔。但是就在隋文帝伐陈的诏令发出去半年之久,却迟迟未见任何动静,那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16 一统天下开皇八年,当隋文帝发布诏书宣布吊民伐罪讨伐陈朝时,隋朝上下都对这场战争寄予了期望。但是我们也要知道,统一战争不是一篇诏书就能解决问题的,那是要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况且,陈朝也立国多年国富兵强,又占有长江天堑的地利优势。隋朝不下大功夫就可能功亏一篑。从隋文帝安排的将领中,可以看出他的别巨匠心,也可以看出隋文帝对这次战争的期望。那么这三个人能不能胜任呢?平陈战争进行得如何呢? 杨广的军队在杨广的指挥下兵分四路,由贺若弼和韩擒虎作为先头部队率先渡江。趁着大雾的掩映,贺若弼和韩擒虎的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渡过了长江。在开皇九年正月初一这一天,贺若弼和韩擒虎这两把尖刀,已经一东一西安插在陈朝的都城建康城的两边了,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逐步向建康推进,然后等待主力部队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配合作战,一起攻克建康城。但是在陈朝这边,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 隋朝平陈的战争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整个战争不到两个月,陈朝就迅速地被隋朝拿下。隋文帝一统天下的理想异常顺利地完成了。那么陈朝的最后一个国君,陈后主最后跑哪去了?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 17 再平江南开皇九年,隋文帝发布诏书宣布吊民伐罪讨伐陈朝,不到两个月时间,隋朝就打败了陈朝,统一了天下,这次平陈战争的胜利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可以说整个战争进行得顺风顺水,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也让隋朝的君臣大大得意了一把。可是呢,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平陈战争结束之后不到两年,一场席卷原来陈朝全境的叛乱全面爆发了,把隋朝重新拖进了战火之中。可能正是因为平陈战争进行得太顺了,所以志得意满的隋文帝把江南的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于是就用简单对付简单。结果招致江南人民的反抗,那么现在就不能再用简单的办法解决它了。那么在这个问题上,隋文帝将如何解决?他会派谁去平叛呢? 正如蒙曼老师分析的那样,这次平叛的难度远远超出了隋文帝的想象。如果一味地用武力平叛,不但效果微乎其微,而且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江南问题。消弥政治与文化的分歧,建立新的统一,这是一件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事情。单纯的军事路线这条路是行不通的。那么下一步应该怎么办?隋文帝会想出什么策略来呢? 在解决江南问题上,杨广的怀柔政策果然立竿见影,从根本上解决了江南问题。大江南北并非同质的社会,各方面的差异很大,简单粗暴的高压政策无济于事,并不能安定江南政局。在武力征服之余,利用当时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的佛教,来消解南北地域社会心理、文化风俗上的差异,无疑是一个上乘之策。那么这次平叛对于大隋又意味着什么呢? 18 计杀大义她本是北周皇室的公主,为了和亲远嫁突厥,成为突厥的第一夫人。当北周政权被隋文帝杨坚取代后,这位公主又被杨坚认做干女儿,被封为“大义公主”。但她对杨坚覆其邦国、灭其宗族的行为无法释怀,在她心底埋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她一直寻找机会试图报复大隋。但是当她的这个想法还没有开始实施时,这位大义公主就已经一命呜呼。这是怎么回事?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隋文帝杨坚虽然把大义公主当作隋朝的宗室女儿看待,还给她送礼物表示关心,希望她深明“大义”,维护突厥与隋的友好关系。但是,这只是隋文帝杨坚的表面文章,在他内心始终是难以信任。而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又发生了一件事,使隋文帝对大义公主的敌意升级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长孙晟面前,大义公主是显了原形,可以说隋朝的这一招很厉害,这绝对是一个诛杀大义公主过硬的理由。那么事情是不是这样呢?都蓝可汗有没有为此除掉大义公主呢? 在别人的挑唆下,大义公主成了一个政治牺牲品,走完了她的一生。她是一个悲剧人物,她个人复仇的心愿正好和隋朝稳定边疆的愿望发生冲突,而在那个强大的隋朝面前,她也只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而随着大义公主的被杀,隋朝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那么接下来,隋朝怎样和突厥打交道呢? 19 圣人可汗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号称天可汗,意思是说,他不光是中原王朝唐朝的皇帝,同时还是北方游牧民族,共同的可汗,这件事一千多年以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的皇帝兼任北方草原民族的可汗,并不是始于唐太宗,而是始于隋文帝,隋文帝被突厥人称圣人可汗,这也正是天可汗的雏形和开端,那么隋文帝有何德何能,会受到突厥人如此大的敬意呢? 20 开皇之治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称作“某某之治”的时期其实屈指可数,而隋文帝统治的开皇年间,就赢得了这么一个光荣称号“开皇之治”,从这个称号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那一定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年代,那么在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状况究竟如何?隋文帝又为此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21 太子失宠杨勇是隋文帝的大儿子,身为嫡长子的太子地位本来不容挑战,何况他的政治表现也不乏精彩之处,应该成为一个完美的接班人,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似乎越来越不入父皇母后的法眼,他的太子之位也随之摇摇欲坠,这是怎么回事呢?杨勇到底做错了什么? 隋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好皇帝未必是好爸爸,治国有法的人也未必是治国有方,隋文帝当政期间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其实就是家庭问题,确切的说是太子杨勇的问题,杨勇在开荒元年酒杯里为太子,也一直接受严格的政治训练,本来应该顺利接班,但是不只是“太子”这个位置太敏感还是皇帝的要求太高,太子杨勇最终还是出了差错,让隋文帝越来越放心不下,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2 杨广结盟由于太子杨勇任性率直,随心所欲,处处不得隋文帝夫妻的喜欢,而隋文帝的二儿子晋王杨广则循规蹈矩,少年老成,这使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情感天平不由自主地向杨广倾斜,甚至隐约流露出一点要更换太子的意思,这让杨广非常动心但是他也知道废立太子是一件大事,绝不是仅靠父母的感情倾向,还必需得有强大的势力支撑才行,那么它到底会寻求怎样的势力支撑呢? 23 高熲罢相在晋王杨广的推动之下,独孤皇后和宰相杨素结成了反太子联盟,对太子杨勇展开内外夹击,促使隋文帝产生了废掉太子改立晋王的想法,不过废立太子是国之大事,还得征得宰相的赞同,而当隋文帝拿这件事去问老宰相高熲的时候,高熲却一口否决了,那么高颎为什么要反对?高颎的反对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呢? 高颎是隋文帝时期的头号重臣,也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同信任的宰相,他为隋朝的建立和发展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开皇末期他却被无情罢官,那么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24 东宫易主由于独孤皇后的挑拨,宰相高熲被隋文帝革职为民,这使得太子失去了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改立太子的机会终于到了,可是太子杨勇虽然不讨父母喜欢,但毕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废黜的事情会如何进行呢? 随着太子杨勇的被废,一个新的历史人物杨广开始登上大隋的政治舞台,他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隋炀帝,那么对于隋文帝废立太子这件事情,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他呢? 25 骨肉相残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在晋王杨广的诱导之下废掉了太子杨勇,这当然是家庭悲剧,但这并不是隋文帝家庭的惟一悲剧,事实上就在此前后隋文帝还有两个儿子都遭到了厄运,这两个儿子一个是隋文帝的三儿子秦王杨俊,另一个则是他的四儿子蜀王杨秀,呢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秦王杨俊死于非命,此后不久,太子杨勇又被废黜,一年之间两个儿子连遭不幸,按道理讲隋文帝应该有所反思了,也应该格外珍惜剩下的三个儿子,但事与愿违,没过多久他的四儿子蜀王杨秀又倒霉了。 26 由盛转衰隋文帝晚年不但家庭变故频繁,他本人也发生了变化,原本提倡勤俭自律的隋文帝,一改往日的作风,开始放纵自己,那么隋文帝这种心态的变化会给隋朝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开皇九年平陈战争结束后,隋文帝的家庭便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太子杨勇被废,蜀王被废,秦王夭折,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四分五裂,事实上在同一时期,隋文帝不仅是家庭出现了问题他在治国理正方面也同样出现了严重的失误,隋朝初年那种君臣协力奋发图强的局面不复存在。 27 风波再起隋文帝后期,因为一个家庭变故,他的统治心态和朝廷局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受这些变化冲击最大的则是新太子杨广,他好不容易到手的太子地位也变得不稳定起来,那么这个家庭变故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对政局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隋文帝一生用过两个年号,一个是“开皇”,一个是“仁寿”。开皇的意思是开启一代皇家基业,反映出一种创业者激情四射的心态,而仁寿则是希望能够享国长久,反映出一种守成者的安闲,先创业再守成这本来应该是一种很理想的境界,但实际上非常遗憾,隋文帝仁寿年间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安逸,反而日益充满了火药味和紧张感。 杨毗的弹劾让隋文帝对杨素警觉起来,开始逐步削弱他的权力,但是权力本身是固定存在的,事情也总是要有人做,要想保证国家的正常运作,还要把从杨素手中收回来的权力再分配给别人,那么现在隋文帝找谁做新的依靠对象呢? 28 文帝之死仁寿四年,一代英主隋文帝走完了他六十四年的人生历程,崩于仁寿宫大宝殿,他除了留下一个伟大的帝国以外,还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那就是隋文帝时怎么死的?他是正常死亡?还是被人谋杀?谋杀他的人会是谁呢? 独孤皇后去世两年以后,仁寿四年隋文帝也崩于仁寿宫大宝殿,两代皇帝交接班,这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关键期和敏感期,也往往伴随着流血和阴谋,隋文帝也不例外,隋文帝真的是正常死亡吗?一千多年来,史学家小说家还有普通人一直众说纷纭,随文帝之死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说法呢? 同样是《资治通鉴》,同样是文帝之死,司马光记载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而且并没有做出判断,但是在其他一些史料里,对文帝之死则有着比较明确的结论,那就是认为谋杀,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符合历史的真实,隋文帝真实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呢? 29 千古文帝在西方人眼中,隋文帝时中国历史上继秦始皇之后的第二个伟大的皇帝,但是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第二名的业绩是轮不到隋文帝的,在中外人士的心目中隋文帝的形象是不一样的。 从公元581年称帝,到公园604年崩于仁寿宫,隋文帝杨坚一共当了24年皇帝,他统一中国,确立制度,修订法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堪称历史上最高效的皇帝之一,但是同样是在这24年的时间里他也诛杀功臣,废黜太子,给人留下了为证察察,多威少思的印象。隋文帝的功劳真的很大,已经够得上一代圣君的标准了,可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一想到圣君人们多半会想到唐太宗而不是隋文帝。隋文帝是一个矛盾的皇帝,他有鲜明的两面性,只有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才能看到一个真实而全面的隋文帝。 30 悲情天子隋文帝死后,隋炀帝继位。隋炀帝谥号“炀”,对君主来说是多么可悲的一个谥号。但是隋炀帝杨广真的向大家所说的一样吗?其实在蒙曼教授眼中,隋炀帝却有另外的评价。 从隋文帝死后一直到今天,隋炀帝都是背负着弑父杀兄、荒淫无道、淫乱暴政和昏庸无道这样的骂名,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隋炀帝在位虽然只有14年,但这些年的丰功伟绩也不少,有理想、有精力、有才华——修运河、筑长城、平突厥。 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皇帝呢? 31 炀帝其人仁寿四年,隋文帝暴死宫中。紧接着太子杨广继位,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隋炀帝。在他父亲隋文帝杨坚和母亲独孤皇后的眼中,二儿子杨广是一个孝子。在大臣眼中他是一个“幸运王子”。 因此,在隋文帝在世之时,隋炀帝杨广处心积虑、未雨绸缪使得自己走上太子的道路。让隋文帝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比嫡长子杨勇优秀的一面。 但是正当隋文帝即将与世长辞的时候,隋炀帝杨广却没有压制住自己,把自己隐藏了二十多年的优秀品质都毁于一旦了。使得他背负着一个千古骂名:荒淫无道。 那么为什么隋炀帝会在影藏了20多年后暴露,就不能等一等吗? 32 杨谅叛乱隋文帝第五个儿子,也就是最小的儿子汉王杨谅最受杨坚宠爱。在政治方面是并州总管,掌管山东山西河北的50多个州的兵权;军事上为了防止突厥进犯,招兵买马,有不小的势力。当得知父亲出事的时候,杨谅当然要为父报仇、争夺皇位。在军事方面,杨谅有很大的优势;在政治方面,太子杨广尚未登基,还没有稳定自己的势力。那么,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占优势的汉王杨谅最终会是怎么造反呢?造反的结果又是如何呢?新皇帝杨广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33 营建东都隋炀帝一生中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修建隋长成。都是备受争议。那么,在隋炀帝刚刚即位的时候,也就是大业元年,隋炀帝让宇文铠为总指挥,宰相杨素为副总指挥营建了一座熠熠生辉的东都洛阳城。 那么,为什么隋炀帝要在刚刚继位的时候就要营建一个新的国都呢?新建的国都和他父亲隋文帝建立的西都大兴城又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呢?建造一个新的都城对当时的影响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在隋朝这么大的地方偏偏选取洛阳为都城呢?老百姓又有怎样的看法呢?那么放到我们现在看来,东都洛阳是好是坏呢? 作者介绍蒙曼,女,1975年1月28日出生,河北承德人,母亲是满族人,父亲是汉族人,随父姓蒙。是中共党员。曾先后就读于平泉县第二初级中学和承德市第一高级中学。1992年9月至1999年7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隋唐史专业,师从荣新江教授;2002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和中国古代妇女史。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 2007年11月19日开始,蒙曼主讲的三十二集系列讲座《武则天》开始在百家讲坛播出。该节目主要从武则天入宫开始,讲述武则天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2008年重登百家讲坛,18集《太平公主》讲述后武则天时期政局。 2009年12月7日,41集《长恨歌》系列在百家讲坛开始播放。讲述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一个将大唐一手捧上了天,又将大唐一手推下谷底的人。 2010年至今,蒙曼在百家讲坛录制《大隋王朝》(现更名大隋风云)。在2011年5月14日播出。 蒙曼自称演讲风格不会简单地按照时间线索去讲述,也不会平铺直叙地介绍,而是带着问题讲,用悬疑去吸引观众。 节目播出后,受到大量好评。 性格蒙曼从小就对武则天这个传奇人物就很感兴趣,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感看到了传奇女皇武则天身上的郁勃之气,1996年蒙曼被保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1999年,蒙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专攻隋唐史方向,多年的专业积累,又让蒙曼进一步看到了武则天的划时代的价值。然而观众朋友们对于蒙曼的讲述风格还是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蒙曼的讲述风格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呢? 在讲坛上,蒙曼的讲解逻辑清楚,语言现代,蒙曼的干练,还有蒙曼的个性手势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讲解武则天的过程中,人们慢慢忘掉了蒙曼的年纪,因为她的专业学识与个性都慢慢融入到了武则天那波澜壮阔的一生。蒙曼虽然出生于70年代,但是人们在她的讲解中看到了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据媒体报道,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读《红楼梦》《水浒传》等中国传统四大名著,那么蒙曼对于《红楼梦》《水浒传》有着怎样的读书心得呢? 读书使小小的蒙曼内心充满了力量,读书让她更了解了人性是什么,其实在生活中,蒙曼还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她非常喜欢收留流浪猫,而不喜欢收留资助流浪者,那么为什么蒙曼喜欢猫呢?对于猫的喜爱或许可以让我们真正解读蒙曼的个性密码,那么蒙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呢? 著作《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合著); 《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专著)。 《蒙曼说唐:武则天》 《蒙曼说唐:乱世红颜》 《蒙曼说唐:长恨歌》 《武则天》共32集,将于11月19日起央视十套首播。蒙曼将会从武则天入宫开始,讲述一个女人如何能在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突破传统和世俗的底线,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武则天相当复杂,毁誉不一,极难评说。一个年轻的女人为何对1300年前的女皇的研究这样着迷?蒙曼说:“我欣赏武则天,是因为她确实伟大,站在她面前,我不能无动于衷,所以愿意为这位女性付出自己所有的经历和感情。”她认为,武则天的成功当然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但是当这个女人在面对所有成就和问题时,用自身的努力和坚韧来坚持,她就是典型的女性奋斗的形象。 蒙曼在北大时的学长、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讲课时,向央视推荐了蒙曼,节目制片方专程到中央民族大学听她上课,因觉得她所讲的主题、风格都与节目适合,因此在今年一月底让她进行试讲,三月份正式开始录制。 孟宪实这样评价她:“语言风格极具现代化,能淋漓尽致地剖析各种历史事件,特别是对人性的分析和把握,超出了她的年龄和阅历。” 由于蒙曼同于丹长得很相象,就连说话时的口气和语调也与于丹如出一辙,所以“学术超男”易中天称呼她为“小于丹”。对于这个称号,蒙曼谦虚地说:“前辈这样称呼我是对我的勉励,就算大家叫我‘小于丹’,我还是我!”《百家讲坛》编导张长虹这样评价蒙曼:“她录制节目时,从来没有返工,这在讲坛中是绝无仅有的;她可能会为‘百家’创造新的高峰,似乎是为这个讲坛而生的主讲人。” 蒙曼对讲好《武则天》也十分自信,她认为作为讲师,也作为一名普通女性,将从女性视角和心理视角去阐释武则天,并用现代语言尽可能还原历史。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