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阴毓章 |
释义 | 阴毓璋(1903~1968) 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1937~1949) 解放后并入第五军医大任职 1954年调长春第一军医大学(现白求恩医科大学)任妇产科主任 我国妇产科创始人阴毓璋,1903年出生,山西沁源人。1920年考入北平清华学堂,1926年毕业后公费留美,入霍布金斯大学学习。1928年获理学士学位,再入该校医学院读研究生,193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留院任助教、外科医生。 1933年回国后,先后任芜湖弋矶山医院内科和外科主任,参加世界外科学会。抗战爆发后,赴成都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主任教授。抗战胜利后,随校迁回南京,任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中大医学院更名为第五军医大学,仍继续在校任职,曾带领抗美援朝手术队赴东北抢救志愿军伤员。1954年调长春第一军医大学(现白求恩医科大学)任妇产科主任,1956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并任全国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会长、全国中华妇产科学会理事长、中华妇产科杂志副主编。1954年荣立三等功, 1956年和1960年两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年出席长春市、吉林省和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曾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阴毓璋早在40年代初,就在美国《国际外科杂志》发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肌腺瘤在病源、病理方面不是一个病症的论文,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反响,直到60年代才逐渐为大家所认识。他还发表了“幼稚型子宫的临床分类”、“从阴道萎缩的原因研究,否认老年性阴道炎为一单独病症”等数十篇论文,均受到当时国外妇产科学者的重视。50年代初期,他在精通英、德、法文的基础上,自修俄文,翻译并介绍了巴甫洛夫学说,阐述和研究了高级神经活动与无痛分娩的关系。他从不迷信个人,他从事的“用联想实验探讨有关产痛的病理灶”和“产痛的生理基础的研究”等,推翻了风行一时的“无痛分娩法”,深得国内学者及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好评。50年代后期致力于“产科血不凝结性产后大出血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他在国内最早提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羊水栓塞”和“产科低纤维蛋白原症”致死原因的新见解,他首倡的使用冻干的纤维蛋白原抢救血不凝结性产后大出血,被很多著作广为引用。从此,大大降低了产后大出血的死亡率。 几十年来他在妇产科、外科、地方病等方面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并编著了《生理产科学》、《实用产科学》、《实用妇科学》等教材;参加了第一批全国高校统一教材《妇产科学》的编写工作。他毕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从未离开过讲台。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临床实践中,他对学生和各级医生及护士的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他经常说,医生面对的是生命,决不容许有丝毫的差错。凡有重危疑难病人,他都亲自看护,深受广大患者的衷心爱戴。他最早开展并擅长做复杂的广泛子宫颈癌腹腔内和阴道式子宫切除术及腹膜外淋巴扫荡术,以及最难治的阴道式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60年代初,东北农村流行原因不明的克山病,主要侵犯心脏,死亡率很高。他不顾年事已高,且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深入山区与农民同吃同住,连续三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他在病床前昼夜守护危重病人,将第一手资料带回,深入钻研,终于和大家一起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静、氧、温、点、药、守”六字疗法,抢救了大批危重病人。“文革”开始后,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多次批斗。即使在武斗期间,他仍冒着“枪林弹雨”,背负沉重的政治压力,坚持到门诊上班。1968年受长春光学机械研究所特务冤案的牵连,被隔离审查,强迫劳动,使他的心脏病大为恶化,却又不准吃药治疗,以致于1968年12月3日清晨在劳动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故而死亡救人一生的医学家竟然未得任何抢救而死亡,终年65岁。十年以后的1978年终得以平反昭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