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阴山—秦岭间东西构造亚带 |
释义 | 阴山—秦岭间东西构造亚带(E W structural subzone between the Yinshan and Qinling mountains)是在中国北纬37°~38°附近的半隐伏东西向断裂隆起带,主要由大型断裂带和褶皱带组成,也有区域性片理等多种构造形迹出现。它的西段,在柴达木盆地中大致从甘森到小柴旦出现三湖断裂带及其伴生的大型膝状褶曲。这个带以北广泛出露古近系—新近系,带南则大片为第四系所掩伏。断裂带两侧同一层位地层的标高有时相差三、四百米,说明南盘相对下陷剧烈。更向西,这个构造带并入了昆仑山。向东进入宽阔的祁连山后,为中吾农山断裂带、将斯东山褶皱带和门源断裂带,它们将三叠系及更老的地层剧烈褶皱,也有继承活动的表征。东到阿宁盾地后,古浪至中宁一线有一个大型隆起带,并伴生一系列大断裂。此带三叠纪以前的较老地层大致呈东西向广泛出露,将腾格里沙漠和兰州盆地明显地一分为二;而陇西褶皱带之所以成为弧形,也是受它的限制所致。在广阔的陕北盆地,构造形迹已被掩覆。但相当的纬度上,出现一个狭窄的东西向分水岭,分水岭以南的水系,大都向东南径流;以北的河流流向先向北再剧烈转向东—东南后才注入黄河。更向东,这个构造带经离石隆起,向东横跨太行山,达赞皇隆起附近潜入华北平原。由于这个大型半隐伏构造带对新生界(特别是第四系)发育和近代地貌有显著影响,因此第四系和地貌特征也证实它的存在。它途经的沉降区,一般带南水系发育,带北则常出现沙漠甚至隆起成为山峦,带北第四系一般埋藏较浅,带南则相对地较深。这些现象都显示,在大型沉降区内带南比带北沉降更为剧烈。这一亚带显著控制着中国大陆区域地质特征和含油气盆地演化,成为分划柴达木盆地、陕北盆地和华北平原内部含油气区的重要界线,三湖断裂带将柴达木油气区一分为二,陕北盆地以此亚带为界“北气南油”的现象早已引起我们的关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