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胜寨 |
释义 | 百科名片原名大乘山,公元1272年,提信校尉、武略将军陈南荆奉湖南巡抚赵慎清将军之令,赶跑鹤峰墨大王,其五世孙陈安富后遂于此设营驻守,遂名大乘寨。后来与入侵之敌在此大战,大获全胜,便更名为大胜寨。陈安富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改名为大陈寨。 大胜寨方圆十几公里,为石门县独一无二的丹霞地貌,其景区有“文峰夕照”“狮山卧波”等。 大胜寨概况犀牛望月从壶瓶山镇东北行10里,便见一座突兀森郁的秀山在盆地中部孤峰耸立,拔地而起,那就是远近闻名的大胜寨了。大胜山海拔600米,山顶平面东西长450米,南北最宽处100米,最窄处仅1.15米。峰起突兀,嵬峨多姿,三面皆为高300米的悬岩绝壁,一面脊岭下延。所处方位不同,形胜各异。从平峒望去,宛似一乘鸾轿,轿顶轿杠惟妙惟肖;从栗树垭望去,又像一头犀牛;栗树垭下有一石洞,形如半月,故有“犀牛望月”之胜;从唐家峪远望,又如一座铁砧。 马颈悬崖登此峰,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从西边前山沿石级而上,将到山顶,便进入一条长近30米、宽仅侧足的山梁,俗称“马颈”。“马颈”两侧是刀削般的悬岩,仅生杂草刺从遮掩,既无可遮靠之树木,又无人工栏杆可攀扶,稍有不慎,就会跌下万丈深渊。行人到此,往往匍匐而行,或是互相牵引而过,战战兢兢,不敢侧视。另一条路在东面称后山。山石裸露陡峭,凿于峭壁上,仅一脚宽的栈道,似从天而降的天梯。沿三层断岩盘绕而上,无遮无栏,只有一丛丛的龙须草在岩间摇曳,好似在向你示威。行人在此须猿攀猴行,前边人的脚几乎能踩后边人的脑袋,攀援间其目不敢向外侧视,手脚并用还嫌少,战战兢兢,惶恐不已,故比前山更险。极富挑战的攀援,吸引了无数游客。 高拔诸峰大胜山高拔诸峰,一登绝顶,但见群山匍伏,万豁鲸奔,八方形胜,一收眼底。冯观,壶瓶山臣服脚 下,东顾,文峰匍匐眼前,下望,环绕平洞村的东西两带碧水款款东流,花树葱笼,沃野田畴,农居点点,好一派田园风光,仿佛桃源仙境。远眺,关山千重,云蒸霞蔚,恍如身在云天。玉带似的公路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真乃游览佳境。此情此景,尘世的喧嚣,工作的烦恼,红尘的恩怨,凡俗的势利,全都会随风而去,三面万仞绝壁,怵目惊心,连野猿也望而生畏,土人常避兵其上。然而绝壁上却生长着药用价值很高的野百合,间或有胆大的药农,腰系绳索,绝壁飞渡,寻觅采挖,至惊至险,较之南疆人采摘燕窝有过之而无不及。 孤峰古井山顶有一任威观,明洪武时建,规模宏伟。有大雄宝殿、观音大士殿、五百罗汉殿等殿院,拱檐耸翠,飞阁绕云。佛像成人般大小,雕塑精美,神形毕肖。庙旁竹林,修篁绿叶,郁郁葱葱。尤为神奇的是竹林外一方形石井,清泉却常年汩汩流出,清甜可口。此井有三奇:虽数百人饮用而不竭,虽百日大旱而不枯,虽长时不汲而不溢。李白饮后,遂题“四时不竭”。此孤峰枯岩上何来不竭之井?相传很久以前,山顶并没有古井,山下一对恩爱的王氏青年男女,因族间禁止同姓通婚(现代科学证实,同姓通婚会引起基因突变,古人这一规定是正确的),逃至峰顶,三天三夜的躲避,让他们命悬一线,正当他们在悬崖边殉情时,观音菩萨得到感应,慧眼一看,得知男虽姓王,其祖父实系王氏上门女婿,男实从母姓,是假姓,伪姓,冒姓,根本不是同姓,不违背同姓不婚这个族规,故施法救之:从云端里飞来一只仙鹤,用它鲜红的喙在山顶啄出了这眼古井,成就了这桩至死不渝的姻缘。 得名来历大胜寨古名大乘山,为当地道徒焚拜之所。最早开发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72)。其时湖北鹤峰容美司墨土王已据泥沙姚家坪,奠基建衙。朝廷派将军赵慎清进剿。赵令其婿陈南荆击败墨大王,遂建南荆寨于江坪河。自南荆以下至景春先后5世,均为泥沙一方保障。景春之父陈安富曾以大乘山险要,设营驻守(见《陈氏族谱》),因名大乘寨。明洪武初期,武略将军陈安富曾在此与入侵外敌大战,大获全胜。逐改名为大胜寨。陈安富去世之后,后人纪念他,又改名为大陈寨。因防卫需要,陈安富之孙陈义洪立衙耍武(在壶瓶山之东十余公里,世袭提信校尉、武略将军、遥望隘百户二十三代七百多年。其辖区为今整个壶瓶山镇、南北镇、东山峰、罗坪乡、桑植白石乡等地)之后,大胜寨便荒芜了。后来有千户夏克武的妹子慕大乘山奇秀幽静,遂建任威观于顶端,沐斋诵经。洪武22年(1389年),克武子德忠诱九溪蛮为寇,朝廷派兵征讨,德忠伏诛,夏姑也遭株连,任威观便沦为一般道徒焚拜之所。明世宗笃行道教,濡及下民,嘉靖7年(1528年),泥沙道士王某在当地大施主唐思景的赞助下,募得巨款,重(扩)建任威观,因大胜寨一名自古口耳相传,而道徒又不知王某其名,因其立道观于大胜寨上,遂呼其为王大胜。其道观也一直被称为大胜寨。如今天栈依然,古井常在。 文革时期,大胜寨遭到破坏,仅存遗址。2004年12月,石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胜寨景区大胜丹霞大胜寨,是在红色的砂砾石的岩层之上,发育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景观非常美的独特的奔马形状式的丹崖地貌,形成始于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如今似犀牛、如奔马状的丹霞地貌。 文峰夕照文峰山,在大胜寨东8公里许文峰村,河谷平原中间平地耸立的一圆锥形石峰,海拔460米,状似椽笔,与泥沙古镇遥遥相望,是“泥沙八景”之一,全峰裸岩壁立,清秀挺拔,峰顶覆盖着青春草木,如一头青春秀发。一峰独出,五岭迎合,“笔”映渫水,直书苍穹。 文峰山原名驴屌山,相传清末士子白濒洲游历至此,见文峰一峰独秀,似书写天地文章的巨笔,遂改名文峰,列为“泥沙八景”之一,并赋《文峰夕照》诗一首: “五岭远来只为宠,龙奔蛇走巧争雄, 文峰夕照斜阳里,处处仙山处处童。” 但也有人说是李白改。原石门八中(校址在泥沙)教师王芳耀在泥沙大桥远眺文峰山,灵感突发,吟出一联:“文峰山山顶尖尖似笔笔写五湖四海,泥沙桥桥拱圆圆如镜镜照绿水青山。”此联以顶针手法,绘写文峰山与泥沙桥之胜境,实乃一佳联。 登临此峰,四围胜景尽收眼底。北望大胜寨卓立如轿,古木葱茏。相传,昔日山顶松竹林中,隐隐可见古庙高崇,云亭连幢,每天清晓日出,便传来大胜寨阵阵钟声。南瞰泥沙古镇卧立渫水之滨,碧潭映照袅袅炊烟,青石板老街映衬幢幢高楼,狮山拱桥与渫水相袂,虎港涛声携汽笛唱鸣,一片升平祥和之景。东眺磨岭矗立渫阳,古枫成林,春日青绿如盖,秋日把东方染红。西看东山峰高矗齐天,昔日不时响起华南虎啸谷之声,震荡渫水,震颤八方山野。 伫立文峰之巅,“大胜钟声”、“磨岭枫红”、“虎港春潮”、“东山虎啸”、“虎窝雉啼”、“庙潭垂钓”、“雄狮卧波”等其余泥沙七景,自是一揽无余。而最为神奇的是,每日斜阳西下,看晚霞在东山峰上激流回旋,看脚边小岭蛇行游过紫色的河水,看八方山坳晚岚浮动,看金雕成群放飞在一片金色光罩的腾浪山岭上,仿佛身在西方佛天世界,天明地广,心净天阔。有诗云: 万山绿到文峰顶,碧水东流黄虎迎。 云动西天夕照里,泥沙独占江南春。 雄狮卧波狮山,邻近“庙潭”,踞立渫水,是大胜寨四周最小的山。高不过50米,长不过60米,宽仅在15至20米之间。北西南三面陡削,上生古荆老藤;东面舒缓,上覆青苔杂草。北高南低,石黑草密,凛凛然而富有生气。 泥沙《唐氏杂钞》中说:“老街之北有狮山,卧渫水,连庙潭,山水相生。东与白马山一溪相隔,西与船山隔河相对。立船山而望,渫水西来,撞狮山急速而回旋。山立潭中,类石狮踞卧于碧波。故狮山之名非狮而名,是因形赋名耳。”清末士子白濒洲《宜沙八景诗》序中云:“石山如狮,踞卧碧波,非钟情不会眷恋于渫水,无灵气不会坐对于文峰,铃目含怒,雄视如画江山,戟鬣发威,声动九矢云雨,实宜沙之佳景。” 相传,元未墨土王自鄂西渔洋关南袭平峒蛮王成功后,游山玩水之中,见姚家坪背倚佛山岭,前横渫水河,东踞狮山如隘,西伏青岭如象,遂建行宫“玉成楼”与泥沙老街隔河相望,在门楼石柱上镌联曰:“狮象把水口,汇一川鱼龙于眼底;柱峰锁云烟,展四时春色尽楼前”,并在“狮”口置东门,“象”鼻置西门,把狮山作为东出西进的关口之一。 狮山因紧邻泥沙,立于渫水,小而势峻,低而位中,所以成为泥沙观景揽胜之佳处。登临山顶,站在抗日时期修筑的御敌碉堡残垣上,可看尽四周秀色。 向南:庙潭沉碧,石桥如虹;土家吊桥环老街而排列,新式高楼依山势而耸立;远山三叠,云岚缭于绿中,近水三曲,河柳挂在楼间;路入灵山,峰回而路转;云行潭中,绿盘以托玉。 向西:绿畴梯上,灌渠横一;学校楼高,风送读书声入云;东山峰尖,日幻五彩色裹鹰;渫水因山迫而急奔,群鸟因虎啸而掠林;姚坪草长,绿湮“玉楼”残迹;水风扑面,草动狮山之颈。 向东:虎港耸峙,汽笛声荡;白马山饮水庙潭,桃花岭放绿渫滨;磨岭立天,枫林层迭其上;兰溪流潺,鸥鹭跃动其中。 向北:茶园溢香,稻田连陇;文笔峰矗立目前,大胜寨显露其巅;姬堂树密,松竹摇曳其影;水库聚流,镜面闪耀天光。 昼立狮山,是揽四周胜景,生一胸神奇;夜登狮山,是看一城灯火,见满天繁星。秋夏冬春景不同,晴阴雨雪景相异。登临此山,自当情不自禁,或歌古人之妙辞,或唱前人之佳句,或撰绿色之短诗,或赋爽心之韵文。短笛吹响,散于清风之中,播于东流之水,寄与漫天之云。生长于泥沙,后生活在台湾的吴恭亮,梦回泥沙,魂游狮山,醒来赋《狮山卧波》一诗云: 渫水粼粼绕尾过,雄狮一匹卧长波。 踞视江山多变幻,年年高唱南风歌。 庙潭垂钓庙潭,位于大胜寨下泥沙老街青石板路东端。渫水西来,遇象山南折,撞船山东曲,击狮山南走,至关庙脚下,停百里啸声而回旋成潭。 潭长80米,宽60米,深50米。一潭沉壁,白鹭翻飞,碧水映楼。潭水清澈,游鱼无数,像在天空游荡,无所依托。潭底中央有一大石,方如“棺木”,人称“石棺”,云:“天地灵气,皆聚于兹,发于兹,是故泥沙地灵而人杰”。潭北有“狮山卧波”、文峰倒映,潭东有石桥如虹雄跨,百年茶号“泰和合”西式古屋面水矗立。潭南一兀出的巨石上,有关庙遗迹,镌字断石,雕符残碑,依稀可见。潭之上游,有明初田土王“玉成楼”行宫;潭之下方,有明末换文驿站。相传,孙中山表弟卢次伦,1890年于泥沙兴办茶业,创出的誉满欧美的“宜红茶”,即是从此潭水运出虎港,入澧水,下洞庭,经武汉而至欧洲,“海国流芬”。这座庙潭,就是“流芬”的源头。一泓碧水可谓润发了壶瓶山百年不衰的茶业,酿造了土家人芬芳醇冽的茶文化。 庙潭是泥沙八景之一,是当地读书人视为集会吟诗联对赋文之“兰亭”,在“一叶扁舟横岸泊,几行白鹭绕江飞”的画图中,才子们自然会情随景转,诗自心出,在碧波上凌空飞扬起无数佳句。“庙潭垂钓”就是百年前泥沙最具诗情画意的景观。试想,一个钓翁,从青石板路上悠闲步下漕运茶叶码头,戴一顶竹叶斗笠,披一件棕毛蓑衣,坐杨柳树下,横一杆钓钩于碧潭之中,可谓惬意至极!美妙至极!白濒州有诗云:“庙潭虬柳伴老桂,春风扬鞭打香枝,骡马声碎石板路,不惊钓翁钓翡翠。” 今天,庙潭南岸古树成荫,北岸滩头杨柳婀娜。碧水静流,明亮如镜。虹桥高楼,皆在其中;飞鸟云天,尽出其里。春日有茶厂飘出的浓香掠过潭面,夏日有少儿游戈河中击玉溅珠。秋日高爽,潭水共长天一色;冬日沉碧,晚霞与山鹰齐飞。诗云: 静影镜中立,天光动四时。 夜间渔火盛,白昼鹭鸥舒。 沉玉一舟盛,浮尘两岸除。 夕阳共月明,仙女浴瑶池。 大胜寨诗词登大陈寨陈纯纲 登上大陈寨,神思极目看。 文峰伏脚下,壶瓶匍眼前。 太平喜今日,烽火忆当年。 陈安富吾祖,据寨戌边关。 八方除匪患,四邑保平安。 堪惜大胜寺,只把大功湮。 注:大胜寨原名大乘山,武略将军、昭信校尉、遥望隘土官正百户陈安富见其地势险要,遂设营固守,改名大乘寨。后与土匪在其周围血战,仗其险要大获全胜,遂更名为大胜寨,陈安富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改名为大陈寨。 寺庙称寨怪不怪?陈纯纲 寺庙称寨怪不怪?大乘山独放“异彩”。 嵩山倘若曾驻军,定必名为少林寨! 水调歌头唐天源 潇洒二三叟,大胜览山川,羊肠小道回转,步步险难攀。筇杖扶持脚稳,山石有棱手挽,助我上山巅。峭壁悬千丈,真乃一雄关。 任威观、大胜寨、美名传。峰如马颈,安福建寨保平安。击寇浑身勇力,帷幄无穷奇计,剿匪凯歌还。有鹿遭灾后,惟剩水盈潭。 注:安福指陈安富。陈氏族谱中他的谱名为陈安富。世称陈安福。“有鹿遭灾后”指安富孙陈义洪因防卫需要迁营耍武后,一些人在寨上建观修寺,大搞迷信,搜刮民脂民膏,后毁于天灾人祸。 登大胜寨唐天源 人言高处不胜寒,坡老遗留水调篇。 今我登监大胜寨,不辞冻手欲摩天。 大胜寨唐天源 飞声渫澧称神境,遐尔传闻五百年。 羊肠小道笼轻雾,绝顶岩梁涌冽泉。 大胜寨景光颜允楚 马颈峰天险,大胜寨崇垣。 三面悬崖峭壁,一面脊岭下延。 沿着盘山石板路,拾级而上上青天。 扶着防护栏鸟瞰,怵目惊心胆欲寒。 石壑纵横,溪流飞湍。 鸟鸣兽走,田连陌阡。 寨下万种形胜,天地风光无边。 壶瓶山“大胜寨”联大者气傲,小者气短,此山今了望,浑身只有傲世骨; 胜之为王,败之为寇,寨顶始登临,足下顿生霸王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