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作 者:李敏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4月1日 ISBN: 9787500494232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李敏的在当前存量差距巨大的背景下,三者是一个不可拆分、相互影响的链条关系。 作者简介李敏,1963年生,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博士,宣武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20多年,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员,曾主持和参与了基础教育相关的多项课题研究,有多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 图书目录序言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1 二 研究意义/3 (一)理论意义/3 (二)实践价值/3 三 核心概念界定/5 (一)均衡与非均衡/5 (二)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非均衡发展/8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12 (四)机制、动力机制与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15 四 国内外文献综述/17 (一)国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17 (二)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研究现状/22 五 研究设计/29 (一)研究目标/29 (二)研究内容/30 (三)研究方法/32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33 第二章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理论框架 一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政府视角/35 (一)义务教育财政体制/35 (二)教育政策取向/36 (三)教育资源配置/37 (四)小结/38 二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学校视角/39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39 (二)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理论/47 (三)小结/50 三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家庭视角/51 (一)人力资本理论/51 (二)筛选假设理论/55 (三)教育收益理论与教育收益率/57 (四)小结/58 第三章 政府教育政策与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 一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区域均衡/61 (一)北京促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61 (二)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68 二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校际均衡/71 (一)北京促进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的政策/72 (二)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校际差异/75 三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群体均衡/79 (一)北京促进义务教育群体均衡发展的政策/79 (二)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的群体差异/88 四 政府教育政策与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95 (一)历史原因/95 (二)现实原因/96 第四章 学校发展战略和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 一 学校办学理念/100 (一)抽样与被试分析/101 (二)教师群体对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理解/102 (三)小结/126 二 学校生源选择/127 (一)抽样与被试分析/127 (二)学生入学行为分析/130 (三)小结/142 第五章 家庭入学决策与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 一 家庭学校选择与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理论分析/145 (一)家庭经济状况与学校选择/145 (二)家庭社会地位与学校选择/149 二 家庭入学行为的实证分析/151 (一)家庭学校选择情况和择校动机/151 (二)家庭经济状况与学校选择/153 (三)家庭社会地位与学校选择/156 (四)小结/158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主要结论/161 二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依据/164 (一)准确定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含义/165 (二)义务教育发展要贯彻系统性和渐进性的原则/165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考虑家庭的需求因素/166 三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166 四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68 附录一 问卷维度 附录二 三套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 附录四 家长问卷补充资料 附录五 部分访谈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