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艺术家的成长历程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王龙君 著 出 版 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153902 出版时间:2011-01-01 版 次:1 页 数:311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少儿 > 儿童文学 内容简介每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人物,都蕴藏着一部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他们的丰富阅历和人生体验,他们的奋斗精神和成功要素,他们追求卓越的性格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对今天的学生无疑具有巨大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音乐是流淌的画卷,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在艺术的通感中,我们再次感受到时光的声色、历史的厚重,艺术家们用天才的灵感和燃烧的热情,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从米开朗基罗到毕加索,王羲之到吴?子,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大家为我们营造出一个个赏心悦目的视觉空间,令您享受到一种轻松阅读的快感,在潜移默化中对世界艺术发展的历史有所了解与把握,在愉悦的审美中尽可能得到更多的文化熏陶。 王龙君编著的《艺术家的成长历程》精选了多位艺术家,以生动和极具感染力的故事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使学生感受到他们艰辛的成长历程中所包涵的非凡勇气和超常智慧。 《艺术家的成长历程》力图使广大读者在了解诸多艺术家的基础上,能更多地感受到他们的艰辛成长历程中所蕴含的非凡勇气与超常智慧。 编辑推荐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依稀看到了一代代人类先辈奋发执着、步履矫健的身影:他们或是引领潮流的思想巨擘,或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或是评点世间万象的文学泰斗,或是推动人类文明的科技巨匠;或是撩亮人心的艺术大师,或是彪炳史册的传奇英雄……这些影响人类文明与历史进程的世界名人,无不是今人前进的路标。在历史的长河中,名人的足迹从未被时间所湮没,他们的故事犹如点点星光,在逝去的岁月中熠熠生辉。他们用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不懈的追求,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色彩。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游览但丁《神曲》中奇妙的世界,聆听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强悍乐声,感受爱迪生“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观赏达·芬奇《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领略柏拉图《理想国》中睿智的思想……从他们成功的轨迹中,汲取我们成长的力量。历史需要回顾,我们正在成长,这些不朽的群像、伟大的足音,将激励我们走向绚烂的未来。《艺术家的成长历程》力图使广大读者在了解诸多著名人物的基础上,能更多地感受到他们的艰辛成长历程中所蕴含的非凡勇气与超常智慧。不朽的群像、伟大的足音、从世界名人成功的轨迹中,汲取我们成长的力量!画坛-代巨擘-齐白石、文艺复兴的代表-达·芬奇、西方美术史巅峰-米开朗基罗、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印象派大师-莫奈、激情的天才-凡·高、最善变的绘画大师-毕加索。 图书目录书圣——王羲之 “小圣”——王献之 “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 丹青神化——阎立本 画圣——吴道子 中国文人画的奠基者——王维 “元人冠冕”——赵孟頫 画坛才子——唐寅 四大书法家之首——颜真卿 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 落魄奇才——徐渭 写意派大师——八大山人 国画写意派宗师——石涛 大器晚成的画林宗师——吴昌硕 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 画坛一代巨擘——齐白石 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徐悲鸿 中国现代画的鼻祖——刘海粟 国画大师——张大千 画坛传奇——李苦禅 文艺复兴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 西方美术史的高峰——米开朗基罗 巴洛克艺术的代表——鲁本斯 巴洛克艺术的代表——鲁本斯 现实主义大师——伦勃朗 浪漫主义的雄狮——德拉克罗瓦 大地的画家——米勒 现代绘画之父——塞尚 印象派大师——莫奈 只展示美好的大师——雷诺阿 俄罗斯写实大师——列宾 后印象派的代表——高更 激情的天才——梵·高 野兽派领袖——马蒂斯 阿尔布雷特·丢勒——自画像之父 最善变的绘画大师——毕加索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 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罗丹 部分书摘十上黄山刘海粟一生最爱黄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可以说黄山是海粟艺术的源泉,海粟给黄山增添了艺术内涵。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岳,跨度达70年之久,几乎包括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单就70年来十上黄山的壮举,就破了历代画家的登临纪录。而他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包括速写、素描、油画、国画,总量蔚为壮观。他在十次登临中体现出来的不断攀援、不断超越的品格精神,更可令人敬佩,引作启迪。全国解放后,刘海粟于1954年第六次登临了黄山。这次黄山之行别有意义,当时巧遇山水大家李可染,而李可染此时正进行自己艺术生涯中的一场革命,即通过写生活动,以“师造化”来改造中国画的形式、内容与笔墨体系,李可染一生的艺术成就正是奠基于这一时期。刘海粟对这位昔日的学生,今天的同道所取得的成就十分推崇,常常结伴写生、畅论艺事。他在1988年所作《黑虎松》一画上题记道:“十上黄山画黑虎松并遇李可染,1954年夏与可染同画黑虎松及西海,朝夕讨论,乐不可忘。今可染已自成风格,蔚然大家,松下忆之,匆匆三十四年矣。”从艺术面貌来看,刘李各不相同;从气质而论,俩人也大相径庭。但以艺术创作的态度取向及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认识观论,俩人却是相当的一致。刘海粟六上黄山的50年代,正是新中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万众一心,力争上游的火热年代,他受新时代精神的感召鼓舞,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创造力积极、自觉地进行自己艺术的跃进,他一生艺术的重要转变也正发生于这一时期,可视为发展期。刘海粟再上黄山是80年代了。1980年、1981年他七上、八上黄山,此时的他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他的艺术也在新时代里迎来了新的春天。他创作了大量泼墨、泼彩黄山图,同样来自对景写生,与过去作品相比主观成分明显增多,注重精神描写与气韵的表达;手法上以“骨法用笔”的中锋线条构建骨骼,用墨或彩泼洒晕染以助韵,兴会所作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